为了彻底清除基督教的同时,德川幕府的也利用了佛教在社会当中广泛与深入存在的影响力。它在加强控制佛教的同时(诸宗佛寺宗法度建立;寺院本末制度的强制建设;对日本民众的宗教依附关系的强制明确(“宗门改”/“寺门改”;凭籍“寺请文书”(户籍证明)建立乡村户籍登记,以“檀家制度”推进户籍制度。
禁教与锁国: 幕府建立佛寺同附近信众的严密关系,当然是为了加强对民众的控制。但还有一个特殊的历史原因,幕府意在根除战国末期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天主教)。天文十年(1549)耶稣会修士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中国船来到日本鹿儿岛,得领主岛津贵久允许开始传教。以后他的活动延展到了平户、山口和京都。两年后,沙勿略离开日本回印度。但更多的耶稣会修士从西方来日本传教。天正8年(1580年)又设置日本管区,重新调整一直以来已经确立的 “开拓地”,最终划分了西九州、丰后以及京都等三个主要传教区域,目标旨在各个管区内更有效地整备传教体制。至此,基督教势力已发展到西日本各地,并进而向东日本传播。基督教在日本传播以后,其信者人数一直呈增加趋势。 天正十年(1582),日本的基督教达到了15万众。大小教堂已经有200余所,传教士达75人。北九州的大名若大村纯忠、大友宗麟、有马晴信等都是虔诚的基督教。起初,日本人是把天主教看成佛教的一支的,天主教的传教士们为了也都往往利用佛寺别建教堂。那时的教堂也称为“寺”。天文二十一年(1552)山口县的教堂称作大道寺,所有的教堂被日本人称为“南蛮寺”;基督教的传教士则称为“伴天连”;基督教称“伴天连宗”或“南蛮宗”,以后又称为“吉利支丹”“耶稣宗门”“切利支”等。
此期基督教徒的增长情况 年 份 | 人 数 | 元龟元年(1570年) | 2~3万人 | 天正元年(1581年) | 15万人 | 天正十八年(1590年) | 23~24万人 | 庆长五年(1600年) | 30万人 |
织田信长对耶稣教很有好感,但他的后继者丰臣秀吉认为基督教有违日本固有的伦理,因此他最先开始禁教。天正15年(1587年)3月,丰臣秀吉率领20万大军,平定九州之乱。同年5月8日,降伏了信奉基督教的萨摩的岛津义久,彻底统治了九州全域。6月19日发布《伴天连追放令》,把在日传教的教士流放国外。但由于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西班牙商船和商人来往不断,这个禁令并未贯彻到底。追放令主要针对长崎的耶稣会教点,认定基督教属邪教。秀吉流放了大阪的信徒,对于一部分武士基督徒,要求他们弃教。追放行动很快扩展到了京都、奈良、伊势(今三重县)。京都的南蛮寺首先被平毁,大阪所有的修道院被取缔。在九州,肥前 (今佐贺县和长崎县各半)的大村氏、有马氏等基督大名的领域内,主要的教堂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宣告解散的耶稣会,在平户(今长崎北部一城市)召集各地传教士,决定顺应秀吉的追放令,将传教士送回澳门。也有的传教士宁危不惧,冒着随时被杀的危险 继续作地下传教。 德川幕府初期,对于天主教的传播一度放任的。这一时期来到日本贸易西方国家,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还有荷兰、英国等。天主教方面的来日本传教士,除了耶稣会,又增加了托钵修会的圣芳济各派、多明我派、奥古斯丁派。到庆长十年(1605)日本的基督教徒人数达到了70万众。但该来的终究要来,庆长十七年(1612)及十八年(1613)家康分别颁布了禁教令和伴天连追放令,开始平毁当时幕府管辖的江户(今东京)、京都、长崎等地的教堂,流放在那里的传教士,进而在全国强迫基督徒改信佛教。二代将军秀忠,规定外国船只能在长崎和平户两处停泊。在江户、京都、大阪等地一律禁止外国人滞留。三代将军家光继任后,仍然禁教,基督徒一经查出,不肯弃教的,立刻处死,同时奖励告密,鼓励“群众”揭发信教者和传教士。幕府不仅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同外人接触。在1633年和1635年,正式颁布禁止日本人出国令,即“锁国令”。 开始还允许平户、长崎两个港口开放(1616)。以后禁止西班牙船只来日本(1626)。宽永十年(1633)幕府规定所有日本船只不能出海到外国去,除非是得到幕府批准并取得红印特许状的日本人,才可以开展对外贸易。这些得到特许的贸易船称为“朱印船”(自然只有幕府和与幕府有特殊利益关系的日本人才能经营朱印船)。所有在海外居停超过五年的日本人不许回国(1635)。再禁止日本人出国渡航和在外五年以上的日本人归国(1635)。岛原、天草起义(1637-1638)以后,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于1639年禁止葡萄牙船只来日本,两年后将原在平户的荷兰商馆迁到长崎的出岛。这样,日本的贸易港只有长崎一地,只对荷兰、清国船只开放。锁国的措施,彻底禁止的基督教,幕府也独占了对外贸易。禁止基督教,直接以杀戮民众为代价。
当时死难基督徒数以十万计。下表中死难的主要是传教士
1614-1639年 | 基督徒的处死人数 | 单位: 人 |
| 1614-1623年 | 1624-1639年 | 合计 | 耶稣会 | 17 | 43 | 60 | 多米尼克会 | 16 | 20 | 36 | 弗朗西斯会 | 11 | 16 | 27 | 奥古斯丁会 | 2 | 9 | 11 | 总 计 | 46 | 88 | 134 |
关于那个时代的殉教者人数,学者新井臼石曾推测说有二三十万之多。
踏绘、弃教与宗门改:强迫基督徒改宗与强制要求农民获得寺请文书,也是清除基督教的手段之一。幕府为禁绝基督教,无所不用其极,手段极端残酷。庆长十八年(1613)幕府在京都实施强迫基督徒弃教改宗。同意弃教的日本人必须经过“踏绘(以脚践踏圣母像或十字架)”的检验。拒绝踏绘的人会受到酷刑,直至死刑。拒绝弃教,拒绝“踏绘”亵渎宗教的人,有的处以火刑、有的被砍头,也有被钉十字架的,更多的被流放到荒岛上……。被认为已经弃教的基督徒,必须归宗于某个佛教派别(称改宗),要到住地附近的佛教寺院去登记,成为该寺的檀越(信徒),开具证明书。日本历史上称之为“寺门改/宗门改”(就个人的属关系言,这一改变是“宗门改”;就所依附的寺院言,叫“宗门改”。这里的“寺”指佛寺,但初期基督教的教堂也被称作“寺”的)。寺院向官府担保改宗者的身份,出具的证明书叫“寺请文书”或者“寺请证文”。“岛原之乱”后,这一措施进一步被加强。宽永十七年,幕府设立“宗门改役”的机构,专门负责镇压基督徒。起先此职由幕府的大目附和作事奉行兼任。以后这个衙门改名为“吉利支丹支配”或“吉利支丹奉行”。这个部门向下延伸到各藩。宽文(1661-1672)年间,全国推行寺院开具文书的做法。以往的证明文书是由村庄的村吏开具的,现在,所有农民无论结婚、旅行(一般说来,幕府不准农民离开所在的村庄)、迁居等,除了得到村吏开具的证明书(“追手形”),还必须到附近所属寺院领取证明(“宗旨手形”)。上面清楚地写明被证明人的姓名、村名、年龄、性别,所信奉的佛教宗派,所属的佛教寺院(叫“旦那寺”或“檀那寺”)。 德川时代,幕府把佛教寺院当作基层的户籍单位。保管户籍的虽是基层政府,但佛教寺院要协助这种户口登记与造册。所谓户口,称为“宗门人别帐”也叫“宗门改帐”或者“人数改帐”、“宗门手形帐”“宗旨帐”或者就直接叫“切支丹宗门禁制寺请状”等。最后一个名称可以看出建立户口制度最初的政治目的就是禁绝基督教。
为什么要禁止基督教?丰臣秀吉似乎是为了日本思想的“纯洁性”。而德川家则显然更多考虑的是要寻求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德川幕府从一开始的想从日本民族固有的思想传统中,也借鉴中国的儒家学说作为辅助的手段。以朱子学(以后是王学即阳明心学)之类的孔孟系思想,加上日本的神道传统,都是幕府的政治合法性理论基础。要维护这一套东西,首先要把西方的思想清除掉。幕府早期所重用的一批儒学大家如林罗山,一批佛教僧人如崇传、天海等,都把矛头指向耶稣会的传教活动,认为西方宗教是乱政邪法。要建立日本的神佛之国,就要禁绝基督教。为了实现对全国民众的政治控制和思想控制;为了垄断与外国的贸易利益;为了维护原来的佛教与神道教,德川幕府从庆长十八年发布《伴天连追放令》起,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的基督教迫害行动。那以后,也视基督教地下传播的情况,而时时兴起迫害运动。直到近代,日本基督教才免除受迫害之虞。日本第一部宪法(1889)颁布以后,基督教是获得合法宗教地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b20a70102wf1c.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