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台灣的藏傳佛教網站一覽表

「四家」祖師介紹

一、巴梭法王

《四家合註》中,最早的註解為巴梭註,簡稱巴註。此註的作者略有爭議。有人說是一世巴梭法王,其兄長即克主傑大師,此師主要從宗喀巴大師及克主傑大師親授顯密教法。巴梭法王曾任甘丹寺第六任座主。在任期間,廣泛授具足戒,講說引導、灌頂傳經、密宗口訣,並且廣弘菩提道次第法門。或許由於一世巴梭法王在傳持格魯教法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功德,而且特別對菩提道次第的弘揚也不遺餘力。因此有人認為《四家合註》中的巴註即是此師所著,較明確持此觀點的為戒勝格西。

不過,絕大多數的大德都特別指明,此箋註非一世巴梭所註,而為其轉世五世巴梭天王法幢(1537-1605)所著,總之都是同一心續的這個人寫的。巴梭天王法幢大師,1537 年生於多麥地區,7 歲時即向父母稟白出家修道之心。12 歲時,依止丹巴帕桑杰出家受戒,法號天王法幢,41 歲時赴昌都強巴林寺任法台(即寺主,在藏系的大寺院中有不同僧院,僧院之首為住持,眾住持之首即寺主),於此處廣弘教法。

宗喀巴大師在《廣論》大量引用了佛語、印度祖師論著、祖師語錄為依據。而印度論著,尤其是偈頌體裁的論典,其文字之簡練,如果不經由註釋,一般人多不能解。巴註在《四家合註》中的行文風格,多是最典型的夾註,也就是在文句中間直接加入箋註,與原文連讀方成文句。例如「從二大車善傳流、深見廣行道無謬」加上巴梭法王的註釋後即成「從二大車依次善為傳流,由深見以及廣行二門,往趣圓滿佛地之道無謬」這樣的夾註,讓許多文義簡奧的字句,頓時成為人人易懂的道理。

(未完待續)

二、語王堅穩大師

語王大師的註解簡稱為語註,記錄了他所聽到的師長 ( 達隆札巴大師 ) 開示,因此大部分的寫法都是整段註解,行文風格與巴註恰好成了天壤之別。語註內容的特色是對於歷史背景、涉及人地時物等多方面,典故考據言之甚詳,無論是經論還是語錄,只要有故事在背後,語註基本上都會詳出之。如「從二大車善傳流、深見廣行道無謬」,加入語註後即成「從二大車善傳流,圓具詞、義、加持等,非有間隙及含毒等,深見廣行道次第無謬」。

除了考據性明顯之外,語註對於法義也有很強的辨析特點。在許多原文義理容易被誤解,或是難以理解的地方,語王大師都寫下了具有辨析特色的成段註文。

有別於巴註的特點在於增入字詞,讓讀者容易看懂經中的文句,語註則側重解說法義,勾勒出修行的要點,並對於原典進行總結,讓修持者能對法義有更透徹的理解,掌握住調心的竅要。總之,語註的內容,蘊含了極多的修持要訣。在語註中,一再說到了師云、先輩所說,令人感受到一種古老的傳承加持之力。也讓我們看到,先輩對於經論的研習態度,是如此的嚴密、淵博、同時又注重實修調心的功夫。

(未完待續)

三、妙音笑大師

第一世妙音笑大師(1648-1721),即妙音笑金剛、第一世嘉木樣大師(妙音笑大師、妙音笑金剛、嘉木樣大師乃同一人,前兩者為意譯,後者為音譯),為賽倉攝類學作者賽倉大師之上師。妙音笑大師的註釋,簡稱妙註。

1648 年大師生於多康地區。21 歲時至拉薩哲蚌寺果芒僧院學法,數年之間,即以超乎常人的速度通達五大論的內義。53 歲時,任果芒僧院住持,繼續著述,講授經論。後時果芒僧院所依據的教材遂改用妙音笑大師的著述。60 歲時,任帕繃喀寺住持3年許,在此期間,即著出此部《廣論》的箋註。後建立拉卜楞寺,為拉卜楞寺開寺寺主。

妙音笑大師一生傾盡全力弘揚道次第,曾經多次從諸位大德處得到《廣論》的講說及誦授傳承,大師一生中一共完整地講說道次第50餘次,在道次第傳承祖師中,妙音笑大師是極其重要的一位。

繼巴註與語註之後,妙音笑大師所著的箋註,有著承前二家註釋的痕跡。某些地方與前家註釋意見相同時,大師即取一模一樣的文字寫入註釋,以致註釋合併時十分利於和另外三家相互搭配。

妙音笑大師的註解,又被稱為「科判箋註」。在藏地,「科判」被視為一種註釋的方式,如《廣論》本身即有科判,而妙音笑大師則以更細的科判作為註釋。科判一方面既有總結歸納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剖析分類的特點,將科判單獨輯出時,亦具有目錄的功能。因此,詳細的科判能讓讀者在進入原文之前,快速的掌握總別、內容,而且讀後也能提綱挈領地回憶要點,對學習經論有很大的助益。

此外,妙音笑大師對於許多經論中所說到的難點,在前二家註釋未詳註之處,多有大篇幅的註釋,尤其在〈毘缽舍那〉章中,這樣的註文尤多。相對而言,巴註與語註較著重在止觀前的部分,而札註則全落在〈毘缽舍那〉,妙音笑大師的科文則是貫穿整部論典,而對於語註、巴註解釋得較少的〈毘缽舍那〉,妙註也多有補充,無異乎有祖師說四家註中最為完整的即是妙註。

(未完待續)

四、札帝格西

第四家的註釋為札帝格西的註解,簡稱札註。

札帝格西(18世紀人),法名大寶義成(仁欽敦珠),為色拉寺的大學者,文法著作為後代學者遵循之準繩。經統計,其著作目前共存有 20 種。從他的著作中,可見其對於空性方面的法類極為通達。

札帝格西的箋註,有稱之為《止觀註》,有稱之為《毘缽舍那註》。札帝格西對於〈毘缽舍那〉註釋極其詳盡,其註釋的風格兼巴註、語註之風。阿嘉永津仁波切曾盛讚他說:「將所有的難點都解釋完了。」〈毘缽舍那〉之深廣,素為學人所敬畏,而札帝格西的詳註,對學人的裨益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完)

菩提道次第廣論
簡介

(以下內容摘自.覺燈日光. 嘉瓦仁波切序)

公元十一世紀時,為求證悟教法總義扼要之道,阿里法王智慧光與菩提光叔侄二人,歷盡艱辛,恭敬迎請至尊阿底峽迪班噶羅至藏地,大覺窩撰著了具四殊勝、三功德、名揚四海的不共論典—《菩提道炬論》。此上乘論典含攝所有世尊經續密意,並教授了如何於一座上修行三士夫之一切所求—增上身及決定勝。於此,勝者仲(敦巴)道:「能知以四方道,攝持一切聖教者,謂我師長,」讚揚菩提道次第之教授現為一切教授口訣之殊勝,乃真實讚頌。

此後,不分派別的浩繁雪域持教大師們,依據此論,如稱「自註」等,著作了極多註釋。如百川歸海般,諸「教」、「聞」之傳承由文殊怙主師尊宗喀巴圓滿受取。師以大悲心緣後代眾生,撰「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之《菩提道次第廣論》,譽滿大地。

藉由先賢大師等傳記可知,至今於藏地及其他許多地方,在聞、思、修三者不分離下,因修習菩提道次第,以雙掌捧握著增上身、決定勝之果實者不計其數。吾亦盡己之力認真修行及推廣此論。

(以下內容摘自.覺燈日光. 蔣揚譯者序)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整體思想,並不是宗喀巴大師自創,主要源於印度的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982–1054)所著的《菩提道炬論》。阿底峽尊者,也是噶當派祖師,對後期的藏傳佛教有著深遠的影響。噶當派強調「外相嚴律、內持般若、密修咒行」的一統觀念,破除了當時西藏戒咒二師之間的矛盾,圓滿大小二乘、顯密二法之傳承。阿底峽尊者涅槃後四百年,約十五世紀期時,如日中天的格魯派因為同樣秉持著噶當派的精神─外相嚴律、內持般若、密修咒行,故稱「新噶當派」。

「菩提」是梵文「bu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菩提(或覺者)可分聲聞、獨覺以及大乘等三,但唯獨後者的菩提稱為「大菩提」,這也正是這部論典所說的菩提。

「道」可謂大小乘、三乘(聲聞、獨覺、菩薩)、顯密二乘、或下中上三士道等。在眾多不同的詮釋中,這部論典所說的道,是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以及上士道等三者。何謂三士道?依所願區分三士道:圓滿暫時利益的增上生,或後世的人天善道,都是下士道者的所願。圓滿究竟利益的決定勝分二,別解脫及大菩提,前者是中士道者的所願,後者是上士道者的所願。除了上士道並無所謂的共與不共之差別外,下士道與共下士道的差異、中士道與共中士道的差異,是修學《廣論》者不可不知的重要議題。下士道者僅追求增上生,但共下士道者不僅追求增上生,更追求決定勝。同樣地,中士道者僅追求別解脫,但共中士道者不僅追求別解脫,更追求大菩提。 《菩提道次第廣論》一方面明確地指出,在追求大菩提的成道過程中,必須經過共下中二道,圓滿共下中二道之成就,方可成就大菩提。另一方面也間接地指出,對於不具足廣大願心,只求後世安樂的下士道者,或只求個人解脫的中士道者,《菩提道次第廣論》仍然可以滿足他們的心願。

「次第」意指成道因緣的生起次第不可有誤。果之所以能夠形成,其因有三:第一、因性無謬,如種下了瓜的因不可能得到豆的果。第二、次第無謬,如播種後才翻土,就不可能收穫得果。第三、因緣無缺,如陽光、水分、土壤等因緣皆具足無缺。次第可分兩者:生起次第及觀修次第。以生起次第而言,必先有前前道,方能有後後道。但以觀修次第而言,必須牢記:「主觀後後道,定益前前道。」尤其把觀修的重點擺在菩提心時,一切前前道將自然生起。

「廣」是極略、略、廣三者之後者。宗喀巴大師的般若道次第著作有三:第一、極略論,即《三主要道》(或稱《聖道三要》,著作時間約師壽四十二歲時)。第二、《略論》,即《菩提道次第略論》(約師壽五十九歲時著)。第三、《廣論》,即《菩提道次第廣論》。

「論」是經論兩者之後者。經是世尊言;論是師等言。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確是本相當實用的修行手冊。嘉瓦仁波切對這部論典非常地重視。我沒記錯的話,一九五九年,嘉瓦仁波切從拉薩逃亡到印度的時候,唯一攜帶的經論就是這部《菩提道次第廣論》。因為這部論典是如此的重要,我建議讀者在工作之餘仍能撥出時間來修學。不妨按照《廣論》的科判順序,配合該科判的主要內容,先以寧靜的心簡略地瀏覽一遍,之後反复地串習,如此日積月累,直到完全熟悉為止,這就是緣取《廣論》的觀修方法。在閱讀、思惟的過程中,會對某些內容有所感觸,在感觸生起的當下,不要急著跳到下一段,應當好好品嚐這種感受,讓心安住於其上,這就是緣取《廣論》的止修方法。唯由透過認知道理的觀修,加上使心柔軟的止修,才能讓我們頑固不調的內心獲得真正的修正。

菩提道次第修法筆記
編號:M010
西藏 增廣大師造
法尊法師 中譯
觀空法師 講述
25開精裝
NT:260
ISBN:978-986-7078-07-0


這本書是以「菩提道次第前導六加行」、「正行」、「結行」的修法儀軌為架構,開展出成佛的軌轍,務期以念念相續的方式,生起菩提心,證入大乘密法。〈修法筆記〉共分為二部份,第一部份是西藏增廣大師撰寫的〈菩提道次第修法〉,原名為〈修菩提道次第前導六加行法儀軌法如意摩尼鬘論〉,由法尊法師譯為中文,這是屬於廣本版的菩提道次六加行修法法本。

第二部份是〈菩提道次第修法筆記〉,由觀空法師在民國二十七年冬應華北居士林的邀請,講解〈菩提道次第修法〉,並經朱楊壽梅筆記整理成冊。增廣大師,西康六合縣人,是修大威德金剛已成就者。
觀空法師(1903--1989),曾入西藏拉薩哲蚌寺修習格魯派顯密教理,藏文水平相當優異,歷任重慶漢藏教理院、中國佛教院等教職。

還有羅卓仁謙師兄的幾個網站。我不太了解他,不敢胡亂推薦。但他好像是有師承的。謝謝。

羅卓仁謙
https://www.lodrorinchen.org

解脫協會
https://www.mokshah.org

解脫法堂
不動教理苑
https://www.moksharama.org

度母之家
https://khadirawana.org

岡波聖地
https://www.kampojanechen.org

葺葺花園
https://www.fluffy.tw

(完)
本帖最後由 哈佛專家 於 2024/6/24 12:45 編輯

觀音山(中華大悲法藏佛學會)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殊勝傳承


潛修大乘經論三十餘年

金剛乘法嗣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西元1989年皈依大乘佛教上會下性長老修學淨土法門,潛修大乘經論三十餘年,深入經藏,常年開示大乘經典,如:《大寶積經》、《妙法蓮華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土五經等諸多教典,迄今未曾間斷。

上會下性長老簡介:西元1928年出生於新竹,善根夙稟,童真出家;22歲時為求剋期取證,遂於獅頭山雲霞洞掩關精修,深入教海三年有餘;出關後,馬不停蹄地弘法利生;為深入經藏,通達法理,輾轉數度閉關苦修逾九年。

會公雖已遍閱三藏,通達經論,但其講經開示,從不談玄說妙,總是勸人要平實修學,不可好高騖遠,要志學古人。

出關後的會公,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職志,為法忘軀,數度無視病體,堅持講經弘法,由於密集的經筵,嘔盡心血,元氣大傷,以致在講完最後一集《楞嚴經》時,已無法下座。79歲時,會公遇障礙受傷,接受腦部手術治療,然會公於療養期間仍念念不忘弘法利生;以80歲高齡,再度勉力宣講《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歷時八個月圓滿。83歲高齡仍在計劃要宣講《釋迦如來成道記》,然而眾生福薄,會公於西元2010年安詳坐化,世壽83歲。

其中會公將《楞嚴經》以國語、客家語各開示圓滿,此乃其引為平生最快慰之事;勇猛精進,利眾心切,實為後世學佛弟子典範。


慈悲 龍德上師在臺灣弘揚金剛密乘教法

從慈悲 龍德上師開始修學金剛乘之初,有感於密乘教法的殊勝與修持迅能獲得殊勝加持,感應、取證迅速具力!因此,全力傾注投入金剛密乘教法,同時親近具真實解脫力之具德上師,有系統地鑽研金剛密乘,心無旁騖地神馳於密乘教典法海;由於心虔志誠,在聞思修從未間斷精進之下,上師對於空性正見及殊勝大圓滿見地亦頷下得珠。

慈悲 龍德上師總是對弟子說:「金剛乘之教法如此殊勝難得,靈應如響!千萬不能因為語言的隔閡,而讓眾生失去學習教法的機會。必須致力於將藏傳佛法於臺灣寶島落地生根、本土化,令有情眾生得真實大利。」

由於 龍德上師的悲心與弘願,數十年如一日,不曾間斷地精進於密續教法典籍實修,其中無論遭遇多少險阻和障礙,始終阻擋不了上師修學與弘揚金剛乘教法的信念,因為在 龍德上師的心中,始終有著一張清楚刻劃著如何弘揚正信佛教、續佛慧命的藍圖;那是一張心繫無數眾生得以真實解脫的弘願善網。


傳承法流

        薩迦派

    歷代祖師

        薩迦五祖
        毗瓦巴尊者
        八思巴尊者
        薩迦察派 究給企千法王
        堪千 阿貝仁波切

    認證

        嘉木揚‧圖布丹活佛授予「龍德嚴淨仁波切」法位認證
        薩迦察派 究給企千法王賜予法號「確吉蔣稱」


嘉木揚·圖布丹活佛認證

2003年獲北京「雍和宮」第一大活佛──格西(佛學博士) 嘉木揚·圖布丹活佛於雍和宮親自授予「龍德嚴淨仁波切」法位認證,並為受本尊及大阿闍黎大灌頂,成為第一位於雍和宮被認證的漢族活佛,也是嘉木揚活佛的關門弟子。「龍德嚴淨」法號,藏文意為:教證妙音。

龍德嚴淨的譯音譯自藏語 Lungtok Jamyang


薩迦察派 究給企千法王認證

2005年6月14日薩迦察派 究給企千法王知悉 龍德嚴淨仁波切實修三乘教法,並於臺灣弘揚佛法,饒益有情;法王再三禪觀,三呼其名,再次授予 龍德仁波切「金剛上師」法位,並賜予法號「確吉蔣稱」(Chokyi Gyaltsan),意即:佛法幢。


龍德嚴淨仁波切的傳承應該是真的,但龍德嚴淨仁波切弘揚下列的佛經是有問題的: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偽經)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玉曆寶鈔(民間偽造善書)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靜平等覺經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偽經)

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偽經)

佛說功德經典選輯(海濤法師選輯)


觀音山(中華大悲法藏佛學會)
龍德嚴淨仁波切
https://www.fazang.org

台灣薩迦寺
https://www.sakya.org.tw

國際八思巴顯密佛學院
https://www.phakpa.org

(完)
一些仁波切講,台灣有很多人跟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的淨土有很深的緣分。尤其是台灣人跟觀世音菩薩及蓮花生大士有很深的緣分。很多台灣人能夠靠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的接引,死亡後能夠往生淨土。念蓮花生大士也能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另外,地藏王菩薩及彌勒佛的信仰在台灣也很盛行。這是台灣的可貴之處。所以在西藏人心中,台灣是一塊少見的世紀末全球的最大的福田。
永嘉大師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
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蘊浮雲空去來。三毒水炮虛出沒。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
此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
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決定說。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徵。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

淨五根。得五力。唯證乃知難可測。
鏡裏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
調古神清風自高。貌頰骨剛人不顧。

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
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
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
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
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

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
不因訕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力。

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
非但我今獨達了。恒沙諸佛體皆同。

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
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

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
自從認得曹谿路。了知生死不相關。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
我師得見然燈佛。多劫曾為忍辱仙。

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
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入深山。住蘭若。岑崟幽邃長松下。
優游靜坐野僧家。闃寂安居實瀟灑。

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

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

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
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雲霞體上衣。

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
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
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
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

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
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

捨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
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為子。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

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

震法雷。擊法鼓。布慈雲兮灑甘露。
龍象蹴踏潤無邊。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醒醐我常納。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
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三祇劫。
一切數句非數句。與吾靈覺何交涉。

不可毀。不可讚。體若虛空勿涯岸。
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

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
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
有人問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識。逆行順行天莫測。
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閑相誑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谿是。
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

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摩為初祖。
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

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門元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
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

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制。
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怨害。
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
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栴檀林。無雜樹。鬱密森沈師子住。
境靜林間獨自遊。走獸飛禽皆遠去。

師子兒。蒙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虛開口。
圓頓教。沒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
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
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
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卻被如來苦訶責。數他珍寶有何益。
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

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
二乘精進沒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亦愚癡。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
執指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虛捏怪。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
飢逢王膳不能餐。病遇醫王爭得瘥。
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
勇施犯重悟無生。早時成佛于今在。

師子吼。無畏說。深嗟懵懂頑皮靼。
祇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祕訣。
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
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銷霜雪。

不思議。解脫力。妙用恒沙也無極。
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消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

法中王。最高勝。恒沙如來同共證。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

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
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
象駕崢嶸慢進途。誰見螳蜋能拒轍。
大象不遊於兔經。大悟不拘於小節。
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訣。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