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義大利終於統一,建立了一個世俗政權。這個承襲法國大革命民主、自由思想的獨立國家剛成立,便遭到羅馬教皇的抵制。因為,按照民主、自由的觀 念,教會及羅馬教皇的命運便岌岌可危。從那一年開始,先後有五任教皇為了表達對自由、民主的抗議,不踏出教廷一步達50年之久。由於教會的勢力還很強大, 獨立後的義大利政府在如何對待教會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教會和教皇也命懸一線,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真正解救了教皇,這個人名叫墨索裏尼。
墨索裏尼掌握了義大利政權後,建立了一個極端民族主義的法西斯政權。1929年,墨索裏尼同教廷簽署了一個條約,允許教廷自建一個“國中之國”,今天教廷的一切地位,都是墨索裏尼的功勞。看看當時的教會與法西斯頭目墨索裏尼之間是如何肉麻地互相吹捧的。教皇庇護十一世稱讚墨索裏尼是“上帝賜給我們的人”。教 廷的報紙《羅馬觀察》稱,“義大利又歸還給了上帝,而上帝也歸還給了義大利。”直接對教皇個人宣誓效忠的耶穌會刊物《天主教文明》在1929年3月聲稱, 法西斯主義體現了“基督教社會的復原”。1932年,教皇庇護十一世表示,他已經喜歡上了這個“天主教極權主義”。天主教大肆鼓吹,墨索裏尼和教皇庇護十 一世是“現代義大利兩個最偉大的人”。英國天主教的喉舌媒體《公告板》也向“勇敢的”和“有偉大意志的”墨索裏尼表示讚賞,稱他的表現證明他是一個“知識 的巨人”,打敗了那些希望要一個“可以嘲笑教會的無神論國家”的義大利人。《時代》也歡呼這一協議的簽署“的確是非常好的消息”,證明墨索裏尼有著“卓越 的膽識和偉大的政治才能”。只有《經濟學家》帶著懷疑的態度聲稱,人們不應該對兩個獨裁統治之間的結盟感到吃驚。
墨索裏尼之後出現的法西斯主義是德國的希特勒政權。從希特勒的理論上,納粹是反對教會的。但是,希特勒反對教會只是不希望有一個與自己的獨裁並列的、另一 個強大的獨裁力量,因此,作為天主教徒的希特勒,反對的只是教會的特權形式,而非教會的本質。就好比“一山不容二虎”。關於希特勒與教廷的關係,我完整引 用一段美國歷史學家約翰-托蘭的話:
“希特勒知道如何駕駛航船,”新近被宣佈為非法的天主黨領袖路德維希-卡斯牧師在晉見教皇后宣稱,“在他(注:指希特勒)當總理前我就常與他見面。他思維 清晰,既堅持崇高的理想,又面對現實。他給我以深刻印象……只要秩序得以維持,誰來統治都可以。”皮烏斯十一世(注:當時在任教皇,一般譯為“庇護十一 世”)也恪守同樣的原則。這點可在7月20日希特勒與教廷簽的宗教協定中得到證明。教會同意不讓牧師和宗教界人士參政;希特勒則同意給予全國的懺悔學校完 全自由——這是天主教的一大勝利。教皇陛下對希特勒的代表弗蘭茨-巴本表示“最誠摯的歡迎,並説對德國政府有一位毫不妥協地反對共産主義和俄國形形色色的 虛無主義的首腦,他是多麼的高興。”
教皇反對俄國還有一個歷史原 因。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和西羅馬以後,教會也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兩部分,為了爭奪統治權,東西方基督教會分分合合,最終破裂。1054年,羅馬教廷與 拜佔庭“牧首”互相開除對方教籍,分裂正式形成。1453年,拜佔庭滅亡後,東正教大本營移師俄羅斯,俄羅斯沙皇也以正宗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沙皇” 這個名稱就是來自“凱撒”。因此,羅馬天主教從一開始就對俄羅斯的東正教抱有敵對心理,兩大基督教宗教派別的鬥爭延伸到世俗社會。下面繼續引用約翰-托蘭 的論述,他曾經獲得美國“非虛構作品”的普利策獎。
教廷對被承認為一個十足的夥伴感恩不盡,祈求上帝保祐第三帝國(注:指希特勒政權)。更實際的是,他令德國所有主教向國社黨(注:指納粹)政府表忠。新的誓詞是以含義深刻的話結尾的:“在盡本人之神職時,在為德意志帝國的福利而靜默時,本人將盡力避免危及帝國的行為。”(上述兩段話引自《希特勒》,[美]約翰-托蘭著,郭偉強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1月第一版,第367頁)
請注意托蘭文章中引用的“靜默”這個詞彙。1939年後,教廷教皇換成了庇護十二世(1939~1958在位),納粹大屠殺的行為大多都是在庇護十二世在位期間發生的。庇護十二世對於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暴行,採取的正是這個“靜默”的行為。因為,在天主教會歷史上,有過多次屠殺猶太人的行為,其中有些就是教皇直接領導的“宗教裁判所”幹的。希特勒在20世紀的罪行,與基督教會在歷史上的罪行是一樣的。既然教會“過去不曾犯錯誤,今後也永遠不會犯錯誤”,面對希特勒的屠殺,他當然只能“靜默”了。現在,也有人在探討,教會的“靜默”到底是什麼動機?是贊成還是懦弱?這種探討其實是一種粉飾,結合天主教會的歷史,他的“靜默”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視而不見的默許。
直到1998年3月,教廷才發表了一份文件,第一次正式承認,在二次大戰期間,對受納粹迫害的猶太人沒有提供充分的保護是錯誤的,並表示道歉。但是,猶太 教方面對此並不滿意,認為教皇的道歉“泛泛而論”,令人失望。教廷的這份道歉中,還玩弄了文字遊戲,它承認基督教義反猶太教不對,但堅稱反猶太教與排猶主 義是兩碼事。文件最後的説法是:“在天主教會內部長期有一種對新約的錯誤解釋,造成了對猶太民族的敵對感情”。這種輕描淡寫的方法,絲毫不能解釋天主教會 歷史上以教皇名義發佈的一系列排猶反猶“聖諭”。20世紀90年代,歐洲有關調查機構還確認,教廷銀行曾經幫助納粹大量洗錢。
教廷在二戰期間,除了與上述兩個歐洲的法西斯國家勾結之外,對於另一個亞洲法西斯國家日本,也是青睞有加。1932年,日本策動成立了“偽滿洲國”,日本第一個發表聲明,承認了這個“國家”。第二個發表承認聲明的就是教廷。
1938年,“偽滿洲國”向教廷派出訪問“大使”,庇護十二世當時任教廷國的國務卿,一路陪同,親切備至。1939年,庇護十二世任教皇后,立即向中國天 主教徒發佈了《致全國主教的信》,要求在中國的天主教徒“常以明智和忍耐,埋頭于神聖職務,不偏右,不偏左,即表面上的行動也當避免”。言外之意就是要求 中國的天主教徒做日本法西斯的順民。
1942年,日本遣使教廷,兩個獨裁者直接溝通,部分中國天主教徒“泣血”懇請教廷不要與日本建交,但是,教廷置若罔聞,在日本法西斯滅亡前不久,與日本 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作為回報,日本送給了教廷4500萬美元。整個二戰期間,沒有人強迫教廷,教廷與法西斯同流合污是多麼明顯,而且完全是自願的!當軸 心國法西斯們在全世界大肆屠殺的時候,代表上帝的教會就和他們站在一起。 西元412年至西元444年,亞歷山大主教聖賽裏爾(這一個人能夠封聖,就是因為他大屠殺敵基督者-猶太人有功)多次領導群眾屠殺城內的猶太人.
西元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攻陷聖城-耶路撒冷,他們攻下城市後,不是為他們自己的罪過而反省,反而大屠殺城內的上帝選民-猶太人和穆斯林,歷史學家估計有3萬多人遇害.
西 元1204年第4次十字軍突然攻擊東正教中心-君士坦丁堡,守軍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詖十守軍攻下.根據一個曾經參與這一埸大屠殺的人記載:"街上滿布屍體 和血跡,無數典籍詖焚燬,不少聖物遭到掠奪."事件令到君士坦丁堡的人口由一百萬人急降至6萬人.經此一役,東羅馬帝國因此衰落.
西元1547年,因為英國進行宗教改革,結果在各地引發起義,國王愛得華6世下令鎮壓,事件中有過萬人詖殺.
西元1553年,血腥瑪麗繼位,她下令恢復天主教信仰,結果有幾百個新教徒不服,瑪麗下令全部殺死.
1572年8月聖.巴羅繆節的前夕,信仰天主教的王太后凱瑟林.德.美迪奇批准伏擊前來巴黎參加婚禮的新教領袖.事件有數千人詖殺.
西元1641年,愛爾蘭天主教徒大屠殺當地的新教徒.
後來英國發生革命,獨裁者克倫威爾上臺,立即平定愛爾蘭人的起義,克倫威爾對所有反抗英國統治的愛爾蘭城市,所有居民,神父都要死!
在長達2個世紀(16,17世紀)的搜巫運動中,詖害人有多少,歷史學家估計有50萬人詖殺,幾百萬人詖迫害,這是人類歷史上可怕的一頁呀! 1204年
斯特定格人,為了反抗教會的十一奉獻稅和當地封建貴族的暴政,發動起義,教會和當地的封建貴族,立即組織聯軍鎮壓起義,在二十八年的起義中,斯特定格人堅持鬥爭,但由於實力相差太大,結果斯特定格人全部被殺(包括老人、小孩和女人),斯特定格人從此滅絕,成為歷史名字.
西元1304年
聖殿騎士團(十字軍的主力,屠殺穆斯林的劊子手),由於他們的財富,權力和驕傲的態度,令他們四處樹敵,最後使法王腓力普四世感到不滿和貪婪他們的鉅額 財富,將他們全部生擒,用酷刑迫訟,要求他們講出聖殿騎士團收藏財寶的位置,但是他們沒有屈服,最終他們全部被殺死.
西元13,14世紀
教會不能解釋歐洲各地為什幺發生黑死病,醜聞暴光,苛捐重稅等,令到教會的無能、腐敗在世人面前表露無遺,威信一落千丈,各地人民為了反抗教會暴政,紛紛起義造反,例如捷克的胡司運動,雖然失敗,不過沉重打擊教會在當地的統治.
面對人民的不滿,教會便將一切的責任,推到猶太人,和異端、異教分子身上(這一招被後來的納粹黨,日本極右政府等邪惡組織廣泛使用),例如在西元1391年西班牙的塞維亞,基督教的暴 民,在神父馬丁尼茲的號召下,衝入當地的猶太社區,殺死上千猶太人.西班牙的其他地方都發生類似事件,大量猶太人被迫逃亡,或者改信基督教,才可以免遭遇 害.到了1492年,西班牙成功收回穆斯林在西班牙的最後一個根據地-格瑞那達,穆斯林被趕出西班牙.西班牙的基督徒,便將他們的宗教狂熱發泄在跟阿拉伯 人有血緣關係的猶太人身上,結果,有萬多人被殺,25萬猶太人被逐出西班牙,流亡到北歐和北非等地.
西元1507年
葡萄牙人阿爾布克爾克攻下霍爾木茲、馬斯喀特卡拉雅特等地,畜牲阿爾布克爾克下令殺死全城所有的士兵居民.
西元1511年
阿爾布克爾克率領一支由不同船隻所組成的船隊,攻打東南亞最大的港口-馬六甲港.由於攻城時遭到當地軍民的頑強反抗和馬六甲城池堅固,令葡萄牙人死傷不 少,由於馬六甲國王逃走使軍心散漫並且葡萄牙人的武器優勢,最終攻下馬六甲城,之後,劊子手阿爾布克爾克一怒之下,下令對馬六甲城進行大屠殺報復和放縱手 下在市內奸淫擄掠.馬六甲國王逃到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