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經歷多了,人對事物的感悟也會隨之豐富。在Netflix重看90年代的美國電影《阿甘正傳》,我發現自己好像是在看一部新片,對劇中的情節產生不少以前看該片時沒有的感悟。
《阿甘正傳》是由阿甘以感悟式的獨白去展開劇情的。影片開頭,阿甘打開一盒巧克力,一邊吃一邊敘述自己的人生。在他的陳述中,經常提到「媽媽說⋯⋯」;他所復述母親的每一句話,都很有哲理,每每令我聯想到自己及人類的生命,其中最經典的一句就是阿甘問母親:「媽媽,我的命運是什麼?」母親回答說:「你得自己去發現。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無法預知你將吃到什麼味道。」母子倆的這段對白其實就是《阿甘正傳》的主題思想,也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生命故事的主題思想。
雖然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抱着美好的期望,可是到最後大多數人都感悟到「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生的基本味道是苦的,就如阿甘雖然成了億萬富翁,但生離死別的苦楚卻是終生纏繞着他。因此,世界上的思想家普遍都致力於思考人生的味道,尤其是苦味。釋迦牟尼思考後認為人身是一大苦聚,聚集了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這「人生八苦」,因此他苦思冥想致力尋找脫離苦海之道。深入地思考人生肯定不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因為必須反覆地回憶、思考、品味痛苦,蘇格拉底堅定不移地通過這種痛苦的思考去追尋人生真理,最後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蘇格拉底通過思考和到處跟人辯論,發現「唯一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自己無知。」他這個認識是正確的,因為創造萬有的天主以及祂的真理是無限的、至善的,而被天主創造的人則是有限的,而且人已背叛了天主,遠離善而生活在罪惡中,理智已敗壞,所以人無論怎樣認真思考,都不可能真正認識真理;人可以親自品嚐人生的味道,但卻是無法悟出、思考出人生真諦的。
人生的真諦究竟是什麼?怎樣才能擺脫「人生八苦」而品味生命的甘甜呢?答案是我們要回歸自己背叛了的真理,就是回歸善的源頭 —— 天主;祂說:「人啊!已通知了你,什麼是善,上主要求於你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履行正義,愛好慈善,虛心與你的天主來往。」(米該亞6:8)然而,人心已被罪惡污染、蒙蔽,已經不認識真理的人類怎樣才能與天主來往呢?答案就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天主和好」(羅馬書5:1)。耶穌基督降生成人來到世界,擔當我們的罪過,使我們因相信基督、藉着基督而脫離罪惡的捆綁,成為天父的子女,回歸天主身邊 —— 這就是人生的真諦。
可惜,有不少人聽到這個人生意義之後,嗤之以鼻;因為他們認為只有令自己身體悅樂的,或是只有自己思考冥想出來的,才是真正的人生意義。他們覺得天主說「人啊!已通知了你⋯⋯」,只不過是天主要控制人類,不讓人類為自己的人生作個性化計劃而已。這種思想跟亞當、厄娃在伊甸園背叛天主、吃下禁果時的想法雷同,是因禁果毒素而產生的。因為這些人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交由天主安排,所以他們是無法回到天主身邊的,就像被趕出伊甸園的亞當、厄娃一樣。
阿甘嚐遍了自己人生的甜酸苦辣味之後,以一句發人深省的話為電影作結:「不知道媽媽說得對,還是丹中尉說得對;不知道命運是注定的,還是隨風飄零沒有定數的。我猜兩者都有,或是兩者都同時發生。」阿甘這個疑惑,相信也纏繞着無數人,包括我;我在多年前寫過文章談這個問題(https://pincong.rocks/article/18139),但是現在,我篤定認為命運並非注定,我們今生及來世的命運如何,取決於今生所作的選擇是否明智,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已經看到、聽到基督救恩的人來說,因為《聖經》指着主耶穌的名字說:「除他以外,無論憑誰,決無救援,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的。」(宗徒大事錄4:12)人蒙恩得救與否,端看他今生是否信從耶穌基督,「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他而獲救。那信從他的,不受審判;那不信的,已受了審判,因為他沒有信從天主獨生子的名字。審判就在於此:光明來到了世界,世人卻愛黑暗甚於光明,因為他們的行為是邪惡的。」(若望福音3:16-19)今生不信從基督的人,其「命」與「運」都注定永遠無法與善的源頭 —— 天主連結,因此要受到光明真理的審判,最終在黑暗與邪惡中「隨風飄零」。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所以他痛苦地審視、品味人生的味道,最後發現人類「唯一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自己無知」。我認為他這個發現的高度勝過任何一個哲學家的理論高度,因為《聖經》說:「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始」(聖詠集111:10),智慧的源頭是天主,離開了天主的人類根本不可能有智慧。
敬畏天主的人,只要智慧地把「人生八苦」轉化為自己的十字架,背起來跟隨耶穌基督,就能確確實實地活出人生的真正意義,不再隨風飄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