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dior13dior13 於 2014/4/22 13:35 編輯
蝙蝠俠與小丑的經典對白
2008/12/20
在上一集故事中,從親眼目睹父母被人殺死的陰影中走出來的“蝙蝠俠”,經歷了成長之後,已經不再是那個桀驁不的孤單英雄了。在警官吉姆·戈登和檢查官哈威·登特的通力幫助下,“蝙蝠俠”無後顧之憂地繼續滿世界的奔波,與日益增長起來的犯罪威脅做著永無休止的爭鬥,而他所在的高譚市,也是進展最為明顯的地方,犯罪率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持續下降著,畢竟對方是能夠上天入地的“蝙蝠俠”,不借兩個膽子誰還敢造次呢?不過像高譚這種科技與污穢並存的城市,平靜是不可能維持太久的,果不其然,新一輪的混亂很快就席捲了整個城市,人們再一被被恐慌所籠罩著,而聲稱願意為這一切負責的,自然就是所有混亂的源頭以及支配者--“小丑”了。
先不管“小丑”掀起一個又一個犯罪的狂潮的最終目的為何,他的企圖都是邪惡的,所作所為更是早就危害到了高譚市民的正常生活……其中自然包括了“蝙蝠俠”身邊幾個非常重要的人,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將這股新的危機全部親自用手捏得粉碎。然而在面對著這個有史以來最具針對性、最惡毒的對手時,“蝙蝠俠”卻不得不從他的地下軍械庫裏搬出每一件能夠用得上的高科技武器,還得時刻糾結著為他曾經信仰的一切尋找答案。
幕後製作:
永遠不會“重複”自己
鑒於2005年的暑期檔大製作《蝙蝠俠:開戰時刻》取得了非同一般的開門紅,其版權的所有者華納公司遂決定繼續邀請編導克里斯多夫·諾蘭坐鎮續集之作《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影片中所講述的那個充滿了奇幻色彩的故事是由克里斯多夫·諾蘭和大衛·S·高耶共同構思出來的,然後由喬納森·諾蘭負責執筆潤色劇本。當諾蘭於2007年初宣佈影片正式開拍之後,隨後就是接近一年半的漫長等待了。
至於克利斯蒂安·貝爾,作為當仁不讓的“蝙蝠俠”的完美人選,也再一次披起了戰袍和克里斯多夫·諾蘭並肩作戰。其實瞭解貝爾的人都知道,在好萊塢這個造夢工廠裏,他是最喜歡且勇於嘗試新鮮事物的人,樂於在電影工業中追逐各種維度多變的角色,所以這一次他重複著以“蝙蝠俠”的面貌示人,這樣的改變多多少少有點令人驚訝,也引起了許多無端的猜測,認為這部影片很可能會鑄就貝爾演藝事業方面的一個分水嶺,不過貝爾卻全然不理會這些在他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他說:“你知道,‘重複’同一件事情,實在不是我這種人會有的行為,這一次我之所以願意用同樣的面貌在大銀幕上出現,全都是因為諾蘭。
這已經是我們的第三次合作了,除了兩部‘蝙蝠俠’電影,還有一部《致命魔術》……我非常瞭解他,所以我知道他和我一樣,如果沒有想到一些新鮮且與眾不同的故事元素,是不會再接拍續集的。我喜歡他灌輸給我的這個想法,因為我不是在簡單地重複一件以前做過的事情,我的角色將會有著一個非常明顯的發展和進化,更何況,這裏還有一批非常有才華的明星卡司,再加上融洽的合作氛圍,我沒有理由拒絕,不是嗎?”
雖然這已經是克利斯蒂安·貝爾第二次穿起“蝙蝠俠”的緊身衣了,但是他仍然要為這個角色進行一些相應的特訓,因為“蝙蝠俠”到了這一集故事中,擁有了許多全新的特性,某些能力也得到了成比例的提升,貝爾說:“需要得到特訓的,不僅僅是新加入進來的元素,原來的一些技能也得進行重新鞏固。現在他們可算是對我非常瞭解了,甚至連我走路時胳膊搖擺的方式,也模仿得絲毫不差……正是因為如此親密無間的合作,才讓一切都進行得非常順利。”
對於高譚市來說,“蝙蝠俠”屬於那種熬過了不堪回首的過去後,決定重新清洗整個城市的超級英雄,克里斯多夫·諾蘭說:“其實他早就已經超越了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只是還沒意識到而已。他已經走出了令人痛苦的過去,也走出了折磨他的記憶,所以我們只好找一些新的東西繼續折磨他了……簡單的說,‘蝙蝠俠’從來沒有擺脫過去,也不可能擺脫。”
從漫畫書到大銀幕,“蝙蝠俠”最大的變化就是更具俠義之心,克里斯多夫·諾蘭繼續說:“沒錯,他沒有時間在那裏悶悶不樂,他更不能自我放縱、隨心所欲地發洩怒氣,他不得不時刻穩固好自己的情緒。我們從第一部影片開始,就努力嘗試著讓他去面對和克服花樣繁多的障礙,包括憤怒與躊躇……所以到了這裏,我們期待著有所變化,這個由克利斯蒂安·貝爾飾演的角色開始走出父母被殺死的痛苦陰影,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是一個非常黑暗的角色,與那些陽光型的超級英雄有著天壤之別。”
影片的另一位主演邁克爾·凱恩,曾經用一種與眾不同的觀點評價過美國最受歡迎的兩位超級英雄:“超人”是美國看待自己的方式,而“蝙蝠俠”則是其他國家看待美國的方式……克里斯多夫·諾蘭對這樣的說法表示贊同:“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因為‘超人’給人最直觀的感覺,無疑是一個理想的完美化身。反觀‘蝙蝠俠’,就要更具備人類的特徵,他沒有那麼多理想化的條條框框,所以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會顯得更加人性化,還參雜了一些政治的成分在其中--正好是我喜歡這個角色的最主要原因。‘蝙蝠俠’只要一出現,就能讓他周遭變得淩亂無序,令人很難馬上就以明確的道德觀念去分辨是非對錯。我想通過這個故事去真正反思一些問題,那就是從現實主義出發,沒有任何人是可以游離於法律之外的,即使是以‘義務員警’的身份也不行。”
永遠的“小丑”
希斯·萊傑的意外逝世,為《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憑空籠罩了一層悲傷的面紗,而這部影片也成了他生前最後一部完整的作品……克里斯多夫·諾蘭談及“小丑”這個角色時,首先聲明道,無論是在萊傑生前還是死後,他飾演的“小丑”永遠是這部影片最大的亮點,也是人們爭相討論的焦點,諾蘭表示:“萊傑帶給這個角色的是前所未有的體驗,黑暗的性格來源於悲傷的過去,詭異中帶著幽默。在萊傑的詮釋下,‘小丑’不僅僅是一個銀行搶劫犯或普通的犯罪分子,他的主要動機其實還在於根深蒂固的無政府主義……我和萊傑曾就這個角色聊過很多,還一起為劇本做過最後的加工,並達成了非常有默契的共識:正是由於現在的社會處於一種混亂的無政府狀態,所以才出現了像‘小丑’這種單純地只想傷害別人的邪惡代表。”
影片的服裝設計師林迪·海明談到“小丑”的服飾時,表示自己一直在尋找他為什麼會把自己打扮成這樣的原因,最初得出來的結論是,也許這才是他本來的模樣……那麼,又是什麼促使他終於找到了那個“小丑”的自我呢?克里斯多夫·諾蘭說:“這也是在利用滑稽的表演掩飾性格的一種方式,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挖掘出這個角色更加深層的現實主義特色。我們不約而同地意識到,對於這個角色來說,打扮成‘小丑’,算得上是某種程度上的生命火焰華麗的再現。”
其實在製作《蝙蝠俠:開戰時刻》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詢問過克里斯多夫·諾蘭是否有拍攝續集的可能性,可是他的回答永遠都是一成不變的模棱兩可,因為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確切的答案,諾蘭說:“當時心裏確實沒譜,可以說,正是在定義‘小丑’這個角色的性格特徵的過程中,我才下定了執導續集的決心。在上一集故事的結尾處,我們簡單地預告了一下‘小丑’出現的可能性,隨後我的弟弟喬納森·諾蘭和大衛·S·高耶也加入到編劇的行列當中……其實坐在那裏仔細思考一些和‘蝙蝠俠’有關的問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如果失去力量,‘蝙蝠俠’會變成什麼樣?當‘小丑’第一次露面時,他的出場應該帶來什麼樣的震撼?”
希斯·萊傑所飾演的“小丑”很大程度取決於原著漫畫,其外部特徵看似像極了由艾德·布魯巴克創作的那個特殊版本,克里斯多夫·諾蘭表示:“坦白地說,我在這方面還真不如大衛·S·高耶,他對所有原著漫畫的知識已經達到了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步,所以我們真的是根據以前對漫畫的記憶,然後創造出了這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小丑’的。在磨合劇本的過程中,我們不停地研究這個角色在漫畫歷史上的演變,希望在視覺表相上,可以儘量製造出屬於自己的標誌性特色,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萊傑賦予‘小丑’的行為舉止的基礎上的。在影片正式開拍之前我就曾對高耶說過,通過畫面所表現出來的想像力,必須可以喚回那些被深埋掉的記憶,也就是從原著漫畫歷史中沉澱下來的那一部分……這是我們從《蝙蝠俠:開戰時刻》開始就一直貫徹執行的理念。”
克里斯多夫·諾蘭同時也認為,“蝙蝠俠”的故事是永遠都不會有終結的一天的,他說:“當你看過第一部影片之後,就會徹底地明白這個故事不得不繼續下去,而我之所以同意拍攝它,是因為我恰好想到了一個不錯的故事點子,而且也知道如何延續之前的傳奇。其實對於這種大製作來說,續集拍攝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你有了更多的預算,製造了更宏大的場面,可是本質上,你仍然只是在不斷地重複著之前的那個自我……由於已經認識到了這方面的問題,所以我們一直在避免犯下相似的錯誤。”
有了克里斯多夫·諾蘭的保證,所有從《蝙蝠俠:開戰時刻》回歸到續集之作的人,包括演員和工作人員,個個都是懷著興奮的心情的,諾蘭繼續說:“直到我們所有人都就位之後,我才體會到其實製作續集也是一件非常偉大的工程,因為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所有的角色,包括以前的和新加入的,期待著能讓他們出現在大銀幕上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能打動觀眾。”
相對于其他超級英雄電影,《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在配角的選擇數量上確實可以歸類到龐大的範圍當中了,但與原著漫畫一對比,你就會發現這個數字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克里斯多夫·諾蘭說:“我們改變了漫畫中的一些角色,甚至包括他們的性別……這是我們的改進手段之一,因為我們閱讀了所有的漫畫,所以只能從中摘錄出我們需要的元素,然後根據故事的發展,看看如何改變角色,讓他們為我們自己的故事進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