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耶穌復活可不可信,求問大家

本帖最後由 lautze 於 2016/10/17 19:55 編輯

Loftus分別從受試者的親人那蒐集了三項確有其事的生活片段,並再加上一個捏造出來的假片段──受試者有在童年時於購物中心迷路的經驗,那時候很害怕,還放聲大哭,最後來了一位大人,幫他和家人重新團聚。Loftus將這些經驗寫成四個記憶片段交給受試者,要他們自行補充四段記憶的細節部分。

結果,竟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自己曾在購物中心迷過路,甚至還為這段假記憶增添了不少細節。試驗的最後,Loftus告訴他們:四個片段中有一項是捏造的。然而,絕大部分的人仍然不認為迷路經驗是虛構的。http://tedxtaipei.com/articles/e ... _fiction_of_memory/

  1991年,Loftus找来24人参与实验,实验分为好几个阶段,首先实验者为每人准备了一本手册,里面包含了四则他们小时候经历的事件,其中只有「在购物中心迷路」这件事是假的,是实验者设计的;其余三件事则是透过其家人的协助,全都是真的。受试者必须一一写下他们是否记得,以及记得的内容。


    结果24人中有7人写出了记得此事(但后来的会谈,有1人承认那是假的,于是就剩下6人),以及迷路的相关细节,彷如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件。在接下来的阶段,实验者告知24位受试者,之前的四则事件,有一件是假造的,请他们圈选出来,结果仍有5位坚信购物中心迷路是真实的记忆!


    当实验到最后阶段,实验者告知24位受试者这个迷路记忆是捏造的,这些相信的人皆感到震惊不已,而久久无法释怀!

"15:3                  我 當 日 所 領 受 又 傳 給 你 們 的 、 第 一 、 就 是 基 督 照 聖 經 所 說 、 為 我 們 的 罪 死 了 .
15:4                  而 且 埋 葬 了 . 又 照 聖 經 所 說 、 第 三 天 復 活 了 .
15:5                  並 且 顯 給 磯 法 看 . 然 後 顯 給 十 二 使 徒 看 .
15:6                  後 來 一 時 顯 給 五 百 多 弟 兄 看 、 其 中 一 大 半 到 如 今 還 在 、 卻 也 有 已 經 睡 了 的 .
15:7                  以 後 顯 給 雅 各 看 . 再 顯 給 眾 使 徒 看 ."
Dr. Elizabeth Loftus認為一些完全錯誤的記憶亦能夠植入人的記憶裡(Loftus & Pickrell, 1995)。在她實驗中,測試者先在筆記簿寫下一些兒時發生過的真實事件並交給實驗者,實驗者會偷偷加入一項虛構的事件----「五歲時於商場迷路大哭,最後在一名老伯的幫助下找回家人」。之後,實驗者會指示測試者在接下來的五天都在筆記簿內寫下所有事件的有關詳情;若記不起,便填上「我不記得」。於一個成功植入記憶的個案中,一名十四歲的男孩在這五天內「記起」更多有關這虛構事件的詳情。他「記得」那位幫助他的老伯是一名很酷的人、「記得」自己當時害怕不能再與家人團聚、「記得」自己在事件中被母親責罵。幾星期後,男孩再接受訪問。訪問中,他提供了更多有關在商場迷路這虛構事件的詳情。當實驗者要求男孩按記憶的清晰度排列筆記簿內的事件時,男孩甚至把這虛構事件放在第二位。這個錯誤的記憶已完全植入了男孩的腦內,成為一個「真實」的回憶。最後,當男孩被告知在商場迷路是實驗者偷偷加入的虛構事件時,男孩還顯得難以置信呢!

錯誤的證供就能有力地證明錯誤記憶的存在。於案件審判中,目擊者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心理學家發現,在40宗有DNA證明疑犯無罪的案件裡,高達36宗的疑犯都被至少一個目擊者指證為犯案者(Gazzaniga, et al., 2010)。學者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人對於識別其他種族或其他社會階層人士的特點、容貌,能力較差。因此,當疑犯並不屬於目擊者經常接觸的種族或社會階層時,目擊者便很可能錯誤指證疑犯。http://www.psyfest.org/psyfest10/psyarticle5.html
找到另一個可能,是替身說。
首要先搅清楚的是究竟耶稣是否真有其人,如果只是小说人物就唔使蹝氣去研究佢有冇復活或可不可信,对嗎?
耶稣在歷史上係【查無此人】!
耶稣的出生或存在与否也只不过是【據傳】,什么是【傳】?傳即是没有事实的!
所有耶稣的故事也只有在性經中找到而已,而其他的歷史記載却連一絲絲的痕迹也没有?
只有蠢人先至会信!
例如:催眠师明明知道被试者(受暗示特别强的被试验人)的母亲早已死亡,但他在对被试者实施催眠术之后,对被试者说;“您错了,您的母亲还活着,她就在这个房间里。瞧,她胡您走过来了,快去见见她吧!”于是被试者果真“看见了”自己的亡母,高高兴兴地迎接她,并问长间短,做出的举动就象他真的在同亲人久别重逢一样。
这种催眠性的幻觉,是在暗示的影响下,使被试者能看到、听到、感受到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http://www.ydcuimian.com/a/News/201410-328.html
T.T 另外補充,上面11點是我還沒登號寫的~~不過部分重複了
我認為耶穌應該存在。

我認為合理推測,耶穌如果是假死應該比較難相信,因為耶穌就算生存下來,也應該很弱。

替身論也目前沒有合理根據。

而偷屍論倒比較合理。

復活論完全違反科學,而科學基於大量重複,而沒有一個人能復活,所以可信度比較低。


我認為偷屍有可能是門徒,婦女,但我相信大多門徒不知情

倒屍有可能是收買士兵,也有可能是某個時間一開始偷的。
如果對比起馬可福音的某些流傳的描術,的確有幻覺的跡像,當然還要保證它描術沒有被扭曲,但不太可能,因為復活後的故事如果對比福音書的時代一個比一個生動,在下面的例子中,我們都發現有聽到聽音,有交流,甚至突然消失的現像也可以是因為受到某種原因而產生的,另外很多交流"看似不是幻覺",事實上同時幾個有學識的專家也會被同一個幻覺騙倒。

如果不可信的地方是,幻覺不可能有系統被這麼久維持這麼長的時間,看起來門徒和耶穌維持了40天的交流不是幻覺,但更大的問題是福音書本身就是作者自己考證而記錄的二手資料,甚至很多故事可能是神化億想下寫出來,甚至學界認為是第二三代的基督徒寫,還要有增補。


"""
以下选取的就是集体幻觉事例当中最为典型的一件,因为被这场集体幻觉所席卷的群体包罗了各色人等,最愚昧无知的人、最学识广博的人,都在其中。这件事被海军上尉朱利安•费利克斯在他所写的关于海流的书中偶然提及到,并曾被转引在《科学杂志》上。
  护卫舰“贝勒-波拉”号在海面上寻找与它在风暴中失散的巡洋舰“波索”号。当时正是大白天,阳光灿烂。突然,值勤士兵发现了一艘失事小船的求救信号。全体船员向信号点望去,所有人,从军官到水兵,都清清楚楚地看到,在漂浮着求救信号的失事船只后面,拖着一块木筏,上面满满全是人。而这其实只不过是集体的幻觉。德斯福斯上将派出一艘小船前往营救遇难者。在接近目标时,船上的官兵都看到“成堆的人躁动不安,纷纷伸出手”,听到“许多的声音混在一起,沉闷嘈杂”。当小船抵达,他们却发现自己面前只有几根被风从附近海岸刮来的树枝,上面盖满了树叶。在这样触手可碰的事实面前,幻觉才消失了。"""
對比一下馬可福音
http://book.sohu.com/20160803/n462440901.shtml
""將近他們所去的村子,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
他們卻強留他,說:時候晚了,日頭已經平西了,請你同我們住下吧!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
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
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忽然耶穌不見了。
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
 
"" 至於第五級深度,我可能會說:「當我數到三,你會發現對面同學頭上發出一團金色的光!」然後他就會目瞪口呆地看見佛菩薩竟然現身眼前啦!
  大約有百分之十的人能夠在催眠中產生這類正性幻覺。"""

""宋七力表示帶過謝長廷去看巴黎鐵塔,市政府,還說謝長廷也有分身,到底人真的可能有「分身」嗎?TVBS找到了催眠專家,專家當場示範如何「神遊巴黎」。專家認為這一切都只是催眠的手法罷了,人只要進入深度催眠,腦波震幅減少,想去那都可以,甚至還能穿越時空,一窺前世今生。""


""在此狀態下,可以使被催眠者產生各種幻覺。例如,法國學者李厄保作過實驗,他向被催眠者暗示說:「你醒來以後,一定要走到床前向一位拿著楊梅送 給你的女士說謝謝,然後你就把楊梅接過來吃下去。」當被催眠者醒來以後。果然走到床前向實際上不存在的女士說:「太太,謝謝你。」接著作握手扶,然後津 津有味吃幻想中的楊梅。""""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aP5kRQ.html
11.  不要以為神話在非常的短的時間,幾十年內不會形式,事實上可以一開始就一團槽,幾十年足夠在愚味的時代足夠在群體之間散布各種謠言,而且因為更加是群體愚味落後,而且流傳得更快

"群體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情感;提供給他們的意見、想法或者信仰,他們要麼照單全收,要麼全盤拒絕,不是視為絕對真理,就是當作絕對謬論。"

"之所以會產生在群體中輕易流傳的傳說,並不僅僅因為群體極端輕信,還因為事件在人群的想像當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形。被群體所目睹的最簡單的一件事,立即就會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群體是靠形象思考的,而一個被喚起的形象,又會喚起一系列與它毫無邏輯聯繫的其它形象。這種狀態並不難理解,只要想想,我們自己有時也會被隨便什麼事引發一連串奇怪的幻想。理性告訴我們,那些形象之間並沒有任何關係,但群體對此卻視若無睹;他們把歪曲的想像加入現實的事件,將它們混為一談。群體對主觀和客觀完全不予區分。他們把想像當中的畫面當作現實,而這些畫面往往與被觀察到的事實之間,僅存一絲微弱的相似。"http://book.sohu.com/20160803/n462440901.shtml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