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轉載] 揭露教会里的迷信(张弓剑)

[url=ada99:jiayuan17.htm]上一章[/url]基督教信仰的样式(3)[url=ada99:jiayuan19.htm]下一章[/url]
魔鬼就是这样欺骗我们的教会,让我们处在愚昧的状态,不敢去思考、不想学习知识、更没有多多地行道,而魔鬼的顺民倒会想计谋、学知识、更加放肆去行动,这样就使得黄赌毒散布整个大地,十年胜过我们百年,如果按这样的局面下去,我们永远处在劣势。
我们要竭力去寻求智慧和聪明,因为“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箴3/13)”“智慧人大有能力(箴24/5)”,“智慧人爬上勇士的城墙,倾覆他所依靠的坚垒(箴21/22)。”靠着神智慧的灵,我们才能打破今日世界这种局面。
怎样寻得智慧呢?
除了直接从神来的启示得智慧外,圣灵还有许多方式启发我们的。
在我的属灵成长过程里,经历过异像异梦,有过外在(神)的声音和内在(神)的声音等,但这不是我所追求和倡导的。因为这些启示方式不是人所能追求的,就是说,神是不会以你所喜欢的方式来满足你的,正所谓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神喜欢以哪种方式去启示人,是由神作主,人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人只能在被动的地位上接受神的启示方式;在《圣经》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超然的方式是在特殊的情况下神使用的神迹,不是随人意而发生的,而且是在人完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临到的。过去,教会不懂得寻求神,从来就不知道神是会向人说话的;后来懂得了寻求神的真理,但却不懂得寻求的方法,一味寻求超自然的“声音”、“感觉”、“异象异梦”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瑞。所以,采取主动、追求超然方式心态的人往往会走向反面:看见、听见的却是来自邪灵的东西。因为神不会受人的意志所指使,按人的喜好来满足他,往往这样追求的人,并没有得到神回应。但为什么这样追求的人,却好象得到了回应呢?是因为魔鬼会乘着人这个错误的机会,会化作光明的天使,以你所喜欢的方式来满足你,使你以为神向你说话,从而使你受骗上当,做出令神蒙羞的事。这类的事太多了,这是寻求神的人容易出现的偏差,这源于我们对圣灵工作认识偏差所至的。
在这里我着重指出的是,我们常常忽略“思想中”的圣灵工作。我们过去认为,思想是人的东西,所以把所有人的思想贬斥为“人的方法”、“人的想法”,以为只有超然的方式才是圣灵的工作,这是极端错误的。假如这种领受是对的,那么神创造人会思想本身就成为一个错误,这对神的创造是肤浅的认识。神只有在少数的情况下,不得已要用超然(神迹)的方式向人说话,但在大部分的时间却是透过人的灵向人(魂)说话,他会以一种感动、意念的方式向人传递意思的。
“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包括世界知识和属灵知识),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的话。(约14/26)”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约2/22)”
“你当心里思想,耶和华你神管教你,好象人管教儿子一样(申8/5)。”
“我看见就留心思想,我看着就领了训诲(箴 24/32)。”
“你想,乌鸦也不种也不收,又没有仓又没有库,神尚且养活牠。你们比飞鸟是何等地贵重呢(路 12/24)!”
“我所说的话你要思想,因为凡事主必给你聪明(提后 2/7)。”
我们已经无须多加解释,这么多圣经,都充分证明在思想里是有圣灵工作的。只不过,因为灵界的复杂,影响到人的思想很复杂,可以说,人很大一部分的想法都不是圣灵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复杂的思想中寻找、辨别来自神的意思,这种寻求神的旨意,是我们应该花大气力学习和追求的。因为这是神最常用的引导方式,也是他创造人有思想功能的本意。假若你同神的关系是正常的,那么你可以肯定,你寻求神之后,神可能已经把他的意思放在你的思想中了。“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只不过你还需要从众多的想法中寻找、分辨,假若你从思想中找到了神意思,你便得到了智慧。
世人为什么不用祈祷就能败坏世界呢?圣经说:“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6/5)”这就可以证明,世人就是透过坏思想去败坏世界的,因为坏思想里有恶者的“旨意”,人按着去做,就行出恶来。世界只有一种律,我们都在同一种律之下。同理,假使我们终日尽都是想着怎样建造生命、怎样传福音、怎样搞好教会、怎样去爱别人……终日想的尽都是善,想的都是属灵的事,并把这些想法作为与神的交通。这样,可以肯定,这里面必有神向你说的话,如果你辨别出神的旨意,然后去做。那么,就能发出善来,影响世界。
另外,《圣经》又说:“懒惰的人哪,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到智慧。(箴6/6)”神教导我们,观察世上的事物——包括社会、大自然,就可得到智慧。这个世界充满了神的智慧,耶稣常常用现实生活的事例,说明属灵深奥的道理。可见我们能从我们周围的世界来发现智慧、学到知识,圣灵是通过我们看、听、做来教导我们的。比如牛顿在得到万有引力这个智慧发现,就是从他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得到启发的;有一次我看到了漫山的野树在哗啦哗啦地作响,我突然被圣灵感动,我更加明白我们与万物的关系,以及神创造的用心良苦,那些树就好象神一样向我说话,是那样深刻,后来还成为一篇很好的讲章。德蕾莎修女就因为看到满街躺着的印度穷人,感受到神强烈的呼召,要她做临终关怀的慈善事工。我看到黄、赌、毒传播得比福音还快,我相信我们基督教必定存在拦阻福音的势力,就去求问神,于是便得到了这几十万字的信息,这就是智慧了。
其实过往我们有许许多多的经验、知识,都是智慧的结晶。如果没有“灵感”,它们只不过在我们里面沉睡,好象死的一般。它需要智慧的灵去激发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了(注:不是所有的“灵感”都是出于圣灵)。
我们平常求问神,常常方言祷告,神许多的回应已经给了我们,但因为这些微弱的感动很容易与我们的心思、想法混在一起,使我们不知道神已经回应了我们,就算知道,也不会辨别,因此重要的是辨别。就算我们慎思明辨了,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对,可能要经过许多捉摸、试验去验证,甚至要经过许多的失败,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直奔标杆》一书,介绍了美国加州发展最快的马鞍峰教会,在寻求神异像,建立目标导向的经验,他们的成功,就是建立在许多失败里面,才越来越接近智慧。寻求智慧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因灵界太复杂了,有许多假作光明的“天使”。因此,不要轻易就说:“神说”、“圣灵感动”,否则就犯了十戒——妄称耶和华的名。
有一些失败,我们是不应去指责和嘲笑的,只要他是曾经认认真真寻求过神,这样的失败应该给予怜悯和鼓励。失败是学习寻求神的必然现象,因为寻求神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就是最伟大的人都免不了犯错误,更何况我们学习寻求神的人呢,所以不要害怕失败,更不要指责这样的失败。只要我们不怕失败,继续学习寻求神,失败的比率就逐渐降低,成功的比率就会增加。
说白了,其实世界与我们都同在一个律里,世上许多发明、新产品(如新药物),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才找出正确的答案,即使由基督徒去发明也一样,我们要在许多错误失败中,才能辩别出神的智慧,因为我们同他们同活在神命定的自然律和超自然的律里。
这本来是小学生都懂得的常识,但被宗教欺骗后,我们就得费力重新启蒙了。
似乎我们一旦成为基督徒,就应该成为白痴,本来很正常的常识,都不敢相信了。如果我们想想有什么方法去传福音、治理教会,就好似是一种罪过:因为这会被认为是“人的方法”,尤其是试过一些方法效果不大好,就会有人说:“你看,人的方法就是要失败”。非得要祈求:“神呀,我将教会交给你,让你来管理,你要负完全的责任。”祈求后,就等候主去做。而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按着条条框框去做,不敢更新,不敢寻求新的方法。从不寻求在我们的灵里的某些意思或感动是不是从神来的,又不敢运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其实圣灵许多时候都会把他的想法、意思放到我们心里,但由于我们不知道有这回事,又不会辩别,于是我们一概判定为“不属灵”、“人的想法”。于是把我们陷在愚昧状态里面。
可以肯定,如果我们与神的关系正常,那么,我们心中许多明显或隐藏想法,其中有一些肯定是由圣灵而来的,只不过我们要学会从众多的想法中辩别出哪一个是圣灵向我说的。
要想更准确得着神的智慧,我们先从个人去与神建立关系,学习听圣灵的意思。智慧是从启示来的——就是圣灵各样的默示,包括:内里的微声、经文的感动、听道的感动、交通的感动、牧者的话语、甚至平信徒或外邦人向你说的话、环境印证、灵界声音、异像异梦、天使、神亲自显现等,神大部分都是通过《圣经》和人彼此的启发这种方式,来向人说话;只有少数是因特殊的使命才使用超然的启示。而且神不会单独使用这些方式,往往是其中几个方式综合互相印证。比如:《圣经》感动、牧者话语、环境印证一起印证;又或者内里微声、听道感动、交通感动一齐印证,使你更加清楚。
特别注意的是,神不会单独使用超然的启示,如果它是从神来的,神必然会从其他方面给你印证、辨别。
但个人所领受的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危险的,必需在教会中慎思明辩。因此,最稳妥的是大家都一同寻求、一同察验。往往一个启示,神不会单独只给你一个人的,他也同样放在其他人的心里,只不过由你说出来,而其他人则同感一灵,阿门罢了。尤其是注意领袖、属灵长者给你的印证、察验,不要忽视。
学习领受神的话语,第一一定要在追求美好生命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为了私欲。第二最好有扎实的真理基础,第三就是必须谦卑,让教会或长者察验,这样才能越有保证把握这些意思是从神来的。
我们先来看看成功的企业是怎样运作的:他们先有一个有远见、有智谋的领导,然后他广纳英才,成立一个策划部(或智囊团),一切的管理办法、行销策略等等,都由此而出。这个部制定的许多计划、策略最后由领导审批(即察验可行与否),他们的成败,都在这个策划部里。因此很多名牌产品就这样风靡世界。
策划部 提供建议、办法>经理部制定管理办法、行销策略>全体员工执行>
《圣经》又说:“谋士众多,人便得胜。(箴24/6)”“谋士多,人便安居。(箴11/14)”“不先商议,所谋无效;谋士众多,所谋乃成。(箴15/22)”相反“与众寡合的,独自寻求心愿,并恼恨一切真智慧。(箴18/1)”为什么世界上,凡是独裁的国家都是失败的,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中国几千年的独裁制度,使我们深受其害;世界上凡是采用议会制、国会制的国家,都是代表世界发展前列的国家,因为这样的制度才符合真理的原则的。请看看,今日世界上越接近完美的东西,越需要众人的智慧,凝结越多集体的智慧结晶。例如:汽车发展到今日的水平,已经集合了多少人的发明,包括历代的发明创见,和今日千百万汽车业专家的发明创见。试问,波音公司够不够胆只请一个工程师?你够不够胆坐一架只有一个人设计的飞机?
世界许多成功的事例,并非他们另有一套成功的律,相反,恰恰是他们更能遵属灵的律的原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超越神的律的(否则便一定有比神更高超的律),凡超越的,都只能失败。成功企业、先进国家它们的运作,其实里面已包含着神的智慧,所以,神要我们留心察看世事,便能得智慧。我们和世界都同在一个律里,没有谁可以超越。世界的成功非但不是超越了属灵的律,倒是恰恰相反,他们反而比我们更能遵行这些原则。我们只不过被宗教欺骗,使《圣经》成为了我们的死知识,反而让今世之子,在世事上,比我们更聪明(路16/8)。
“智慧为首,所以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内,必得聪明。高举智慧,他就使你高升。(箴4/7.8)”《圣经》要我们高举的是智慧(即圣灵),没有叫我们高举“祈求”,要把智慧(他也是耶稣基督的灵)放在首位。我们的教会要把求问圣灵得智慧放在首位,我们要拣选那些有美好灵性、有好行为的精英,加入到属灵的“策划部”——祷告部,去寻求圣灵的启示、异像、话语等。把这些寻求所得综合起来分析,就很容易找出圣灵的旨意,一但我们按着执行,事情就无不成就了。
有时圣灵所启示的不仅只限于《圣经》的话语,而是某种方法、计划、异像等,讲白了,就是世人听说的谋略、策略。“谋略必护卫你,聪明必保守你。(箴2/11)”“我儿,要谨守真智慧和谋略,不可使他离开你的眼目。(箴3/21)”谋略是从众多的谋士中产生的。寻求真智慧和谋略是教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教会应该设立各级的寻求异象的小组,向领袖同工提供策略参考,这样群策群力,在众多的建议中,综合筛选,必会从中找到圣灵向教会说的话,教会就能制定一个方向、计划出来。现在我们要从因陈守旧的观念、默守成规的传统做法、生吞活剥名人经验等等的桎梏里更新过来。《圣经》其实没有规定我们的做法,只是将原则、方向指明给我们。

祷告小组 提供建议、方法>领袖得出异象、制定策略>教会执行>
我们教会的祷告,应该就是这样得智慧、得谋略的祷告。为的是要达到“子凭自己不能作什么,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约5/19,20)”这样的要求。
因此我们教会的“祷告会”应该更新,不是轮番地吼着:“主啊,求你这样……求你那样……”,而是为着一个问题或某件事,作为祷告的主题,分派给弟兄姊妹祷告;比如:现在教会发展出现了“瓶颈”阶段,福音比较难传,为此我们让祷告小组(或教会)求问主,给我们引导和光照,发现教会的问题所在,寻求神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打开传福音的渠道;或者最近“东方闪电”比较猖狂,我们教会应该求问神,有什么更好的方法策略对付“东方闪电”。在下一周开会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把一周祷告其间的想法汇报到教会,由大家察验哪一些是从神而来的智慧,经过筛选,然后执行;一次,两次,三次……可能都不成功,但不要气馁,只要反复地学习寻求,总有一天我们会在许多失败里找到真智慧的。因为神应许过:“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路11/10)”这种寻神的祷告才是正确的,比祈求、通宵祈求更有实际意义的。
那么读经应该怎样读?聚会又该怎样呢?
我们初信主的时候,很渴慕、很欢喜看《圣经》,又很喜欢听道,到处去听。这是很正常的,相反就不正常了。如果我们把读经、聚会比作吃饭,就很容易理解了。就好象一个初生的婴孩,一天要至少吃七、八餐,差不多除了睡就是吃,这是积累营养、长身体的时期。我们也一样,需要积累《圣经》知识的时期。但渐渐长大了,吃的餐数就少了,而且开始要干活了。再长大后,干活的时间远比吃饭的时间多得多,这才是正常的。相反,我们长了十多岁,几十岁,一天躺着吃七、八餐,你还能称赞他有很好胃口吗?现在我们岂不正是这样吗?除了必要的生活外,就是祈祷、读经、聚会或者带聚会。
你们有没有发觉,在四福音里,几乎没有提到耶稣看《圣经》?更没有象我们那样看《圣经》,是写《圣经》的圣灵疏忽了吗?既然耶稣要成为我们的效法的样式,他应该要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呀?哦,是因为那时《圣经》还不普及,不能人手一卷?但是为什么他那么少看《圣经》,却不会软弱?不会不“属灵”?《圣经》没有错,从耶稣十二岁在圣殿与《圣经》教师聪明的应对,就可知道,他在少年时,有过犹太人定规的《圣经》教育,这是耶稣《圣经》知识的积累时期。到了他出来传道时,他就是依靠圣灵,把《圣经》的知识变成瑞玛、智慧。他的刚强,并非是靠知识,而是靠神的灵。他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路4/4)。”这里“口里所出”所指的就是瑞玛,非记载的文字。因此,他比起满有《圣经》知识的法利赛人更显得智慧。他所靠的就是圣灵的智慧。
有许多人读来读去、聚会来聚会去,都无甚成长、甚至一样的软弱,因为他们“死读书”,变成“读书死”。说明靠知识是死的,靠宗教式的念经去读《圣经》也是死的。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7.htm]上一章[/url]基督教信仰的样式(2)[url=ada99:jiayuan19.htm]下一章[/url]
这里有一个时间上的样式:吃陈设饼是七日一个周期,金灯台是每日,经常放光。就是说,吸收神的话,有一定的比例,我们一定要遵循这个样式;而我们的好行为也要遵循一定的样式:是要每日的、持续的、经常性的,而不是好几日、坏几日、冷一阵、热一阵的。但有些“会幕”,只见祭司每日,甚至常常吃饼,因为花太多时间烤饼吃饼了,所以没有多少时间料理灯台,油不够了,灯花长了,火也暗了、熄了。有些人吃陈设饼是每日的、经常的,而去做一些好事、善事只是偶一为之,恰恰与《圣经》的样式相反。不少人因用在读经、聚会的时间太多,就再没有什么时间去发光——去为有需要的人尽我们基督徒应尽的本份。可惜有些人读《圣经》读得脑满肠肥,就不便于行动了。
金灯台和陈设饼放在同一个水平上,目的是要我们将读神的话和行道要有一个平衡。怎样才是真正的平衡呢,就是按照神的样式去做,而不是按我们人自已喜好的样式。我们的读经、聚会、行动要遵循这一比例。
在圣殿里,所有的事项都是重要的,各样的事项在其次序上都是“最重要”的,假如离开了这个次序样式,就没有什么是“最重要”的。例如:假使离开了行道,亲近主就不是“最重要”了;或者,假使不是从神而来的旨意,我们所做的事也没有什么“最重要”了……如果离开了其他事项,单单强调某种事项是“最重要”,都是错误的。
除此之外,人还发明了许多样式,数之不尽。余下的就让你去发现,去揭露吧
神在西乃山上相当唠叨,至少有四次反复告诫摩西:“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说明这个样式对于我们的信仰是何等重要;相反,神也知道,我们必会忽略这个样式,改变这个样式——魔鬼就想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宗教)来改变我们信仰的样式,事实上也证明了这点。正因为这样,神在四千年前就预知并这样提醒了。如果我们忽略或改变了神反复告诫的事,将是多么严重的错误!
新约的会幕与摩西的会幕有点不同:幔子己经裂开了,作废了。当初这个设计不是用墙,而是用布,说明就是为了将来有一日要拆开的。今日,我们可以借着耶稣——羔羊的宝血,象大祭司一样来到至圣所。过去我们要借着大祭司,去朝见神,今日我们个个都可以朝见他,可以聆听他的声音,仰视他的荣美;过去大祭司是战战兢兢地去到神面前,但今日我们却是坦然无惧的。
圣所代表我们的魂,至圣所代表我们的灵,过去以色列人只是在魂里认识神,他们的读经、祈祷只停留在魂里,因为他们的魂(圣所)还有帕子(幔子),他们对殿的认识还是一个死的建筑物,对殿中一切的礼仪、祭祀还是从形式上去认识的,因此他们很容易为宗教所蒙骗,他们对律法、信仰都还是停留在表面的、仪文上的认识;但现在幔子裂开了,我们可以与神面对面了,神可以向我们说话了。透过圣灵,我们能够进入到属灵的高度认识神的律法、信仰的真谛,能认识其精意。认识人的身体就是殿,各样的礼仪、祭祀不是什么宗教仪式,而是实实在在预表属灵意义的,因此我读《圣经》、祷告都应该在灵里作的,我们的行为,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就不要再被毫无意义的形式仪式所捆绑。
基督教正确的形态
“智慧在街市上呼喊,在宽阔处发声;在热闹街头喊叫,在城门口、在城中发出言语(箴1/20)”。这到处发声呼喊、充满在我们生活的各个地方的“智慧”,是谁呢?《圣经》说:“又以神的灵充满了他,使他有智慧、聪明、知识,能作各样的工。(出35/31)”“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弗1/17)”。
可见,智慧就是神的灵——圣灵。“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约16/13)”“圣灵对腓利说:‘你去贴近那车走。’(徒8/29)”真智慧,就是圣灵要向我们说的话(瑞玛),圣灵充满在全地,他巴不得人人都来听他智慧的话语。外邦人听不懂,而神的儿女却不懂听,致使今日的教会落到何等的光景。“因为牧人都成为畜类,没有求问耶和华,所以不得顺利,他们的羊群也都分散。(耶10/21)”我们没有听到神的话,就好似一个没有灵性的牲畜。如果我们有灵的人都不能感受到圣灵的声音,也就等于把自己贬低成没有灵的猪狗一般。
“耶和华赐人智慧、知识和聪明,(箴2/6)”《圣经》常常提到这三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知识,原来是别人的智慧,我们把它学过来,就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实践所启发,掌握了一些规律,积累下来,也成了我们自己的知识;知识包括属灵的律和科学的律,包括世界的知识和《圣经》的知识。但这知识无论有多少,如果只存在里面,那么它就是死的。而死的知识,只派生出死的教条,没有什么可夸;
如果你要有智慧,就必先得有知识,如果你想圣灵赐你有关问题的智慧,你必须先要有有关的《圣经》知识,智慧是建立在知识上的——包括自然规律的知识和属灵规律的知识,知识都是神创世所命定的律,它们是能够相互作用的。因此,你如果想要有智慧,就必需先积累知识,如果你想要发明一种机械,必须先有机械的知识。但如果单单有知识是不起作用的,如果知识没有与智慧结合起来,知识就是死的;许多单有《圣经》知识的人,并不一定就有智慧,如文士、律法师、法利赛人;许多读了机械学的人,未必就能有所发明。知识要靠智慧去指教才能激活,知识才是活的。许多有发明创造的人,不但需要知识,更加需要“灵感”,这“灵感”就是从灵界来的智慧(是不是所有“灵感”都是从神来的,这是另外一个课题了)。
知识要靠神的灵去启示,瑞玛点燃知识,那么这就是智慧了,这就是我们平时能够感受、能够听到的神的话语。但到此为止,还算不得什么,犹大甚至还亲耳听过许多耶稣满有恩膏智慧的道哩。
最重要的是行出来,“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聪明人。(诗111/10)”“所以,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太7/24)”可知聪明就是按智慧的话去行动。聪明是建立在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的,如果离开了知识和智慧,人所做的就是愚蠢,谈不上聪明。如果单单有知识,也并不见得就有聪明,有同等学历的人,不见得个个都是发明家,发明家需要“灵感”(与圣灵感动同一个理)的。
“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包括世界知识和属灵知识),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的话。(约14/26)”
知识 (魂) 从自己实践和别人的智慧中学习得来的经验、教训、方法等的东西(洛哥斯),透过人的看、听得来的。。
智慧 (灵) 圣灵把知识(包括世界知识和圣经知识)中有关的部分,变成具体的指导(瑞玛),圣灵透过人的灵感(感受)、或者使人想起而得到的(特殊情况或者会在异象异梦中听到、看到)。
聪明 (体) 按着智慧的引导去做,需要人顺服的心志和努力,才能成就。
圣灵就是这样起作用,我们灵魂体就是这样发挥功效的。
世界是怎样成功地、不用祈祷,就把黄赌毒传到四方八面的呢?魔鬼是怎样作工的呢?保罗说:“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去事奉.......(林前12/2)”
牵引 (灵) 邪灵使用某些东西使人去贪恋思慕(牵引),魔鬼用“火箭”给人有些坏的意念,令人感受到罪中之乐。
迷惑 (魂)魔鬼透过人看书、电视、影碟,听音带等灌输黄赌毒的知识,来欺骗人的头脑(迷惑)。
去 (体) 行动,人顺从了魔鬼的意思,就(去)付诸行动,罪就这样成了。

可知外邦人不是靠祈祷行事的,而是魔鬼用一些意念(话语)、激动、摧逼、甚至强逼放在人心里,即是所谓的试探、火箭,让人去顺从的。蛇向夏娃说“甜言蜜语”;魔鬼用话语引诱耶稣,“魔鬼己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约13/2)”,就是这样。魔鬼将污秽、贪财、寻求剌激的意念放在世人的心里,世人听从了这个意思,于是就去干黄赌毒的事,黄赌毒就这样漫延了。这当中是没有祈祷的环节,起作用主要是顺服,听不听这个意思。神也是这样作工的,“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加5/25)”他以圣灵用话语、意思去感动、引导、摧逼我们去做某一样事情,这当中最重要的也是顺服。
“圣灵对腓利说:‘你去,贴近那车走。’腓利就跑到太监那里.......(徒8/29-38)”太监就信而受洗,事就这样成了。这事不是因为腓利祈祷的结果,这中间是无需祈求的,神的话就是能力,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创造天地也是凭他的话,有谁敢说是因为人祈祷了的结果?
无论是神或是魔鬼,成就一件事,就是成就他(它)的话,这是属灵的律。这当中,关键的是我们顺服与否。换一句话说,顺服就是信心,听了神的话,你信神能够成就吗?你以为要加上你的祈祷才能成就吗?约拿不顺服,事就不能成就。顺服了,尼尼微就悔改了,有谁在当中祈祷?
有人拼命为恩膏去祈求,以为恩膏是从祈求来的,这无疑是伏而舐天、缘木求鱼。恩膏不是求的,而是在乎神的恩待。“(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9/11-16)”施洗约翰、参孙,在肚腹已蒙拣选(他们根本还不会求)。耶稣比喻主人给仆人五千、三千、一千块银钱,银钱多少并不在仆人去求,而在乎主人。神恩待谁,是因为他预知谁是怎样的人,我们常常追求更大的恩膏,即对神目前这样使用你不满意,不够恩待你。神说:小事上忠心,大事才会交托。假如你想得恩膏,不如你更多着意做一个讨神喜悦的人吧,更忠于于现在的工作吧。
另外,恩膏是从顺服神的话(或异像、使命)来的。摩西并没有祈求恩膏,他只是顺服神要他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异像,他就能在埃及行出十大神迹来。不要以为布永康因为有比别人多几倍的祈祷,所以他有比别人多许多恩膏。不,假如他应去非洲而不去的话,他的恩膏能力也失去了,至少没有现在的恩膏能力。虽然耶稣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就“必有神迹随着他们……”但要想有恩膏能力,你必须知道“去”哪里,怎样“去”,这就是异像了。如果神没有给你异像或使命,你求能力也白搭。如果我们听了,没有顺服,不能推却责任说:我要祈祷神给我力量。这是一个借口、或者是一个错误。一个母亲烧开了一壶开水,要准备冲茶,她告戒身边的小儿,勿去摸开水壶,会烫手的。但小儿偏偏要用手去摸,烫得很痛,他却怪母亲没有给他力量去听话,这多么无赖,真好笑。除了灵界的辖制、捆绑的小数例外,我们正常人都能够作出判断——顺服或不顺服。只不过我们内里都有顽梗叛逆的本性——情欲,它是不喜欢听神的话的,它常与圣灵对抗。最好的学会顺服,就是烫了手之后,正如约拿进了鱼腹之后一般。《圣经》有讲到神加给我们力量,是指加添给我们信心走天路。如“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如果我们不顺服神的话,是因为神没有赐力量给我们,那么将来受审的应该是谁呢?(如何靠圣灵而得力量是一个专门的课题)
那么,祷告在这当中起到什么作用呢?除了用悟性祈求某方面的需要和告诉神我们什么也不懂,自卑寻求神外,我们更重要是学习去听,用心去听,为了听得更好、更清楚准确,要不住的用方言造就自己的灵,使其更敏锐。
另外,听也算不得什么,该隐、巴兰、约拿也听到上帝的声音,最重要是听了之后怎么样。听只是为了知道,你试试听许多人(包括我自己)所讲的,都能讲出许多属灵的大道理,可见我们是知道了许多,可是我们在知道的许多事上,顺服了多少?做了多少?故此,顺服才是我们最重要面对的。
今日教会的光景,只停留在看《圣经》、听道上,现在我们的教会知识(仅限圣经方面的知识)充足,却严重欠缺智慧和聪明。
今日魔鬼能如此猖獗,就因为它有如此多顺服的“臣民”。而我们的教会如此荒凉,就因为我们竟不懂听神的话,更不懂顺服神。相反,我们拼命发出自己的话语(祈求),叫神这么做、那么做,求他老人家顺服。
魔鬼有今日这等局面,是因为它的百姓很听它的话,心中充满诡计(黑智慧),而且他们很有知识,试看在社会上,有多少个博士、教授、大学生是属于主的?有多少个是属于世界的?而且他们都很顺服,都去行动,他们没有被某种理论捆绑常常关在家里祈祷很长后才去赌,反而提倡一句有名的口号:“想做就去做”。就是说,他们领受了魔鬼的意思就去做了,仍然是“人若知道……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有了我命令又遵守的”同一个律里。“知道”和“行”“有了命令”和“遵守”之间无须祈求的,是直接的。他们想打劫银行,就去打劫银行。除了策划诡计和打劫的专业知识外,就是“去做”。他们想搞一个企业,他们就策划一个计划(相当于我们的智慧、异象),然后就招揽许多各类专业人才(即知识),再然后就是动工(即行动)。你看,世界要成就一件事,还是不能离开这三样东西:智谋(智慧)、才干(知识)、作工(聪明)。
我们进入属灵领域时,我们反倒好似傻瓜一样,不知道我们是如何作成一件事的,我们以为要作一堆祈祷(实质是祈求)才能成就、或者只要祈祷(祈求),就能成就。于是就象傻瓜一样被愚弄,不会行动了。
我们教会有一个错误的教义:千万不要去想什么办法,千万不要去计划什么,因为这都是人的办法、人的计划——是人的工作。说什么:“若非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诗127/1)”使我们都害怕去思考,只能去祈求,以为这才是依靠神。
他们引经据典地说:“智能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能变成愚拙吗?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能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1/20,27-29)”于就振振有词地说:“耶稣就喜欢拣选无学问的小民,如打鱼的彼得、约翰。”真的似乎有理有据,就使得我们不得不认为,神更喜欢用无知识的人,有知识的反倒被废掉,一进入教会,就要“绝圣弃智”,做一个愚拙的人。我曾经就进入过这样的“愚昧时期”;
又说“他不喜悦马的力大,不喜爱人的腿快。(诗147:10)”不要太勤快了,不如多多等候,常常读经吧,这样神才会“喜爱”哩。
这样看来,神岂不特别喜爱驴子?它又蠢又慢,最合符这种“教义”了。
这都是形而上学的解经法,没有联系整本《圣经》的意思来解。以上的经文的精意是,如果我们不是先得着神的智慧,那么不论人有多好的想法、多好的知识、多快的行动,都是徒然的、失败的;但并不是否认人应该有思考、有知识、有行动。如果说人的思考、知识、行动有什么不对,那么你去揪着神的脖子去问好了:祢既然喜欢我们愚拙、又喜欢我腿慢,为什么要造我们会思考、会学习知识、还会造比腿还快的汽车、飞机呢?这根源不是在祢那里吗?
不久前,我们大陆曾经进入过一个“绝圣弃智”的愚昧时期,那时候,到处整知识分子、专家学者,把知识都视为是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服务的,大肆批判“读书做官论”;认为越无知识越革命,越对党忠诚。那时,专门挑选无文化的人掌权,有文化、有专长的人都打成右派、下放干校、农村、或留在单位洗厕所、扫地。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年代,致使我们国的工业、农业、商业、教育等等的国民经济被破坏到破产的边缘,成为一个愚昧落后的国家。多么惨重的教训!
我们不要忘记神曾大大使用两个人,一个在旧约,一个在新约:摩西和保罗,他们两人都是“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7:22)”他们是新旧约的代表,新旧约主要都是他们写的。这样看,就平衡了:如果人有智慧(从圣灵来的启示),那么,那个人的思考、知识、行动,就能被神所用,并且是神所喜悦的。信了主后,我们仍然要努力学习知识(包括世界知识),使学圣经和学知识有一个平衡。因为提高知识水平,也会提高理解圣经的能力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尤其是我们做牧养工作,是与人打交道,更要学习关于“人”的知识,如历史、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7.htm]上一章[/url]基督教信仰的样式(1)[url=ada99:jiayuan19.htm]下一章[/url]
有一次,我到了另一个教会领袖的家里,他为了让我开眼界,打开了书柜让我看,的确,我大开了眼界,因为我是极少属灵书籍的。我发现,这书架上教授祈祷的书最多,占了不少位置;另外就是工具书、传记什么的,而讲行善的、行道的书少之又少;再看看书后出版社的目录表,同样是这样不成比例。怪不得这位领袖开口就是祈祷,常常邀请我参加合一祷告(其实是祈祷)会、每月祈祷会、通霄祈祷会、复兴祈祷会、为世界祈祷会、围城(庙)祈祷、行走祈祷……这些活动是如此频繁,名目繁多,原来都是有原因的。奇怪的是,我(可能孤陋寡闻)绝少听到教会组织人上堤抢险、为白血病人捐骨髓、上山扑灭大火等等的事的。我大吃一惊,我们基督教到底中了什么邪?到底是行道重要呢?还是祈祷重要呢?爱人如己、爱邻舍、爱仇敌(爱神的真实体现)是律法的总纲,是神最大的戒命,为什么不被重视?我们可以将记载耶基祈祷的记录和耶稣所行的道作一个比较;将整本圣经讲到祈祷的方面,和教导人该遵守神的话的部分列作一个表,就可以知道耶稣及圣经所重视的是什么。基督教到底重视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失衡呢?就好象一个社会,拼命倡导吃饭、怎样吃得好,却不那么提倡劳动工作一样,这不成为一个荒诞诡异的社会吗(可能有不少人认为祈祷救人灵魂比抢险救人的身体更重要,或者认为,祈祷是我们信仰中最重要的事……等到在《祈祷中的迷信》再揭露)?
基督教重视的不应该是祈祷,而是同神的关系。与神有没有建立关系,决定于一个人有没有与神交通(同神建立关系不是从单向的祈祷而来的),但又不仅是交通,更重要他有没有得着神的旨意或瑞玛。有了这些,说明他已同神连结上了,建立了关系了。但这还算不了什么,有了关系,并不等于有了很亲密的关系。该隐和亚伯拉罕都同样能聆听神的话,但不等于该隐就有亚伯拉罕与神同样的亲密关系。同神的关系的亲疏取决于我们听了神的话遵行了多少,有多少行为或为人(生命)是讨神喜悦的,这才是最重要的!与神关系的深度、亲密程度与我们行神的道成正比,这才是我们基督教所应该重视的。
到底基督教应该是怎么样的?有人以为聚会时那种形式就是基督教,这就错了。圣经并没有明确规定基督教聚会的形式,所以,随着不同的时代,聚会的形式都在不断更新;即使同一时代,各教会的聚会形式都有差异。可以说,基督教信仰是没有形式的。其实基督教信仰本身是一种生活,既是生活就没有什么形式,而是一种自由的、活泼的、更新的生活。打开《圣经》,到处都看到神教导人如何去生活。只有宗教才会教人形式的东西,而没有教人如何去生活。因此宗教里的人,只在庙里、会堂学会了这样那样的形式,而对生活毫无帮助,这些人的生活仍然是一塌糊涂的。
虽然基督教是没有形式的,但却有样式,它是绝对不能改变的。那么到底怎么样的样式才是基督教的样式呢?也就是说,怎样的生活才合符基督教信仰的样式呢?
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时候,神就藉着摩西多次向法老说:“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出7/16)”他们一刚出埃及,神就向他们启示了事奉的样式——会幕。这会幕,在宗教里的人看来,它是一种形式,但在懂得信仰实意的人来看,却是一种生活。“事奉”这个词会让许多人联想到某种形式,但如果一个真正懂得事奉的人,他就能理解事奉其实就是一种生活。以色列人被神从埃及拯救出来,目的是要让他们过上一种全新的生活。
会幕里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这里不作详细的描述。只想探讨一下会幕所预表的义意。
铜祭坛——代表牺牲、流血、代赎、十字架。
洗濯盘——代表洁净、分别为圣、圣洁生活。
陈设饼——代表《圣经》的话、洛哥斯。
金灯台——油代表圣灵、瑞玛,光代表人听了神(圣灵)的话而去做的好行为。
金香坛——祷告。
约柜和施恩座——代表神的同在和祝福。
有人就说了:你们看会幕,各样的事奉里,香坛的事奉是离神最近的,是最亲近神,所以香坛(祈祷)的事奉是最高层次的事奉,云云。
现在,我们来看清楚会幕的样式告诉我们什么:在我们的信仰里必须先有铜祭坛,我们必须先有耶稣的代赎、流血、十字架,这是不可以避过的。耶稣、十字架在我们的信仰里是头等重要的,是根基、是一切的开始——我们要进入神的殿、我们信仰的开始,都必须要经过耶稣和他的十字架。
如果想要迈向神的圣所,进一步亲近神时,就得要经过洗濯盘。过去祭司非得要洗手洗脚才可以进入圣所,今日我们是新约的“君尊祭司”,不仅只有祭坛赦免罪的“称义”,更要有与悔改的心相称的生活,就是离开一切恶行的分别为圣的生活,就是名副其实为义的圣洁生活。我们被称为义,只是天父对我们的期望,正如一个父亲为初生婴儿起名叫“志才”,并不是这个婴儿被称为“志才”,他就成才了,只不过是他父亲对他的期望,要名符其实成才,得要他日后去做到。
假如我们要进入圣所,想进一步靠近神(约柜)的话,我们得必须先来到陈设饼那里吃陈设饼。陈设饼预表的是《圣经》、神的话。每个基督徒要通过《圣经》更认识神;另外,《圣经》都是指着耶稣说的,耶稣就是真理,是生命的粮,只有遵行真理、效法耶稣我们才有生命。人吃饼是为了生存,我们读《圣经》、聚会听道是为了生命长进。《圣经》是我们的标准,耶稣是我们的榜样,如果你离这个陈设饼(标准)越远,那你离约柜(神)便越远。
然后,我们来到了金灯台前,把油灌满灯台,就是我们要成为圣灵充满的人,过圣灵充满的生活,使我们靠圣灵的油发出好行为的光来;让圣灵管治我们,使我们的行为带出圣灵的能力和果子。凡神(圣灵)要我们去做的,我们都立刻顺服去做。圣洁生活与圣灵充满的生活不尽相同。圣洁的生活是指《圣经》所讲的“不要”的东西,我们不去做。如:不去偷、不去抢、不醉酒、不犯淫乱、不拜偶像……这只是基督徒生活的消极方面;圣灵充满的生活是指《圣经》所讲的“要”的行动。我们不仅不犯罪便算了,还要去做《圣经》要我们去做的东西,如:传福音、带门徒、赶鬼、按手治病、做一个使人和睦的人、连结合一、变卖所有、有两件衣服的给没有的人、看顾孤儿寡妇、爱邻舍、爱仇敌、行各样的善事……这是基督徒积极的、更高层次的生活。我们还要去修剪灯花,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生命,使生命的光不至暗淡、我们的好行为能持续地保持。
只有这时候,我们才能来到金香坛的前面焚烧檀香——预表祷告,也只有这时候是离施恩座最近的时候,预表来到天父的面前。
圣所里有圣父、圣子、圣灵,就是说,我们要靠着圣灵的能力,来效法耶稣的样式,和天父建立亲近的关系。
只有我们都按着以上的样式去做(生活),我们才能来到施恩座前,即一个基督徒只有过合乎神标准的生活,才最接近神的。你想亲近神吗?你想神施恩给你吗?你得必须按着这样的样式去做(生活)!会幕就是这晓喻神的儿女应有的生活样式。这就是我们与神建立关的步骤和秘诀,离开了这些步骤次序来强调祷告,都是错误的。我们要重视的是一个人与神的关系是否亲密,而不是重视一个人祈祷得如何。一个人与神关系密切,不在乎他祷告了多长时间、在祷告上如何下苦功,而在乎他的生活为人(生命)是否合乎神的样式,是否讨神的喜悦。
在这个样式里我们可知,在我们的信仰里最重要和首要的是耶稣基督及他的十字架,然后就是离开罪恶,了解真理,知道(有了)神的命令,然后去遵守,发出光来。有了这些,你的祷告才成为馨香的祭,这时的你同神的关系是最亲近、最美好的。由此可见,祷告是放在未后的次序上,说明祷告是以前面的要求成为悦纳条件的。然而宗教的祷告教导,却把香坛(祷告)放在祭坛之前或祭坛之后,因而使得“法利赛人”们着重又长又漂亮的祷告,却能说不能行,这是基督教内隐而未见的宗教!
我们来看看庙的样式:
它没有祭坛,没有十字架,它并不要求来者离开罪,什么人都可以来,因为偶像里没有救赎、不讲永生;
也没有洗濯盘,它不要求人过圣洁生活,你要是奸商强盗,你尽管奸商下去、强盗下去,怎么样的生活都可以;
它没有陈设饼,它不需要你认识真理,只信它那一套规矩形式就行了,它需要人迷信,别的什么都不要知道;
它没有金灯台,因为它不要求你有什么好行为。即或它们有灯,但却不是金灯台,即或他们有一些好行为,但却不是出于圣灵的,都是人的功劳,是假冒为善的;
它有的是什么呢?就是香鼎香炉,这就是代表人的祈福许愿。可见宗教只需要你祈祷(祈求),而且相当重视祈祷(祈求),大雄宝殿前一个大香鼎,偶像前一堆香炉,宗教的人是最重视香炉的,他们去庙的目的就是上香——祈福,因此庙里设立了一重又一重的香炉。正如我们偏面提倡祈祷的宗教教导一样。现在你恐怕会更理解耶稣为什么说:“祷告的时候,不要像外邦人那样,喋喋不休地说着那些毫无意义的话。他们以为说的话多(长时间),上帝就会垂听。千万不要学他们的样子(普通话本,太6/7-8)”,这也引证了宗教的人就是喜欢多多的祈祷(祈求)。但他们有的是“祈祷”(祈求),却没有生活。
我们信主以前,我们都是宗教(观念)里的人,因此我们进入一种全新的信仰里的时候,多多少少都是从宗教的先入为主的认识开始,兼且有人为的宗教式的教导,使得我们每个人心中会幕的样式五花八门。宗教的人是很强调祈祷(祈求)的,因为许多人信宗教的目的,就是祈福。以下就是各种的“会幕”:
有一种的“会幕”,除了香炉什么都没有的。他们没有悔改、没有经历十字架、是没有重生的教友,他们来教会,为的是祈祷治病、生子、顺利、发财而来的。把神的会幕作庙来拜,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种“教友”。他们的行为和生命仍然在一片黑暗里,所做的事与异教的人毫无异致。宗教使得他们入了教,却仍然是地狱之子。
有一种的“会幕”有祭坛,有香炉,但其他什么都没有。这“会幕”近似一座庙。他有没有信耶稣呢?有。有没有祈祷呢?有。但仅此而己。这是最多的一种基督徒,因为在我们错误的教导里,祈祷是最重要的事奉(生活),有很多歌就是这么唱的,他拣选了最重要的事奉,这岂不是很好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祈祷(祈求)是神的儿女与天父关系上最高的境界。”这漂亮的话骗了很多人。
举一个典型的祈祷例子:“主啊,求祢动工,赐能力给我,好让我夺取福音的土地……赐福我的工作(或生意),荣耀祢的名。求祢打开天上的窗户,倾福我们……”如果把它翻译成普通的父子日常对话,试试看:“老爸啊,求你出去上班作工呀,赚了钱要给我,好让我读好书……使我过好的生活,好让你有面子。还有,求你将信用卡给我,让我多多地拿……”请问,假如这就是你的儿子与你谈话,那么这是你与你儿子关系上的最高境界吗?你喜欢你儿子与你的关系,是你听他的话,还是他听你的话?多么荒唐的一件事,居然成为豪言壮语。
于是使很多人偏重了祈祷的形式,而忽略了生活。这正中了宗教的下怀,也是正中了魔鬼的下怀。
另一种的“会幕”如右图:没有洗濯盘、也没有金灯台。这种人也祈祷,也常常聚会,也看《圣经》,但却在行为上、生活上没有什么变化,他们吃了生命的粮,却没有生命的表现,这也是常见的基督徒。听他的祈祷朗朗上口,又长篇又流利,每次聚会总见到他,他手中的《圣经》都卷了角的。在不少教会看来,这是不错的基督徒。既然教会、多数人都认为是不错了,更待何求呢?信教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因为宗教观念的使然,他把祈祷、读经、聚会看作为“念经”、上庙的一种形式,既是形式,做完形式的事,也就完了。因此他们的祈祷、读经、聚会没有与生活、生命联系起来,这些活动都只是在魂中完成的,没有经过灵——生命的部分,徒有宗教的热忱,而没有信仰的实质,常常为外邦人所耻笑,使基督教蒙受耻辱。这都是被宗教所害的。
另一类的“会幕”是这样的: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少了金灯台。这种基督徒循规蹈矩,什么坏事都不做,在单位、村里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一有时间就“安静”,他们整日在家祈祷、灵修、认罪、看《圣经》;时间一到就快快做饭,因为今晚有一个聚会,万万错过不得。这些就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了。这些人很少接触世界,当然也很少犯罪,过着似乎相当圣洁的生活。虽然这样,但却仍然是过着“修心养性”、“独善其身”的宗教生活。这种生活没有行动、没有去做神所要我们做的许多事情——除了传福音,服事教会外,还有许许多多有益于社会人群的公益的事。就是“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的事。他们只看重《圣经》“不要”的部分,却没有看重《圣经》“你们要”的部分。这种基督徒活在极度自私的、又消极的宗教生活里而不自知,多么可怜!他以为,他信耶稣就是为了上天堂,他每日兢兢业业去看《圣经》、祈祷、聚会,为的就是使自已不致于犯罪,直等到天堂的门票到手。而且他们又有相当长的祈祷,己经有了“最高层次的事奉”了,还做其它不那么“最高层次”的事干什么?
如果没有金灯台(圣灵),我们只有在黑暗(圣所里是没有其它光的)中吃饼,我们看《圣经》只看到字句;没有圣灵,我们发不出光来,也没有真正的善行,只是在黑暗中行走;如果没有金灯台的火,檀香木也烧不着,香坛徒有几块檀香罢了。没有圣灵,我们也不晓得怎样祷告,徒有一些样子的祈祷,都只是形式的、宗教的、人意思的祈祷,没有一点馨香的味度。
这些“会幕”都有一个共同点:什么都可以少,但就是少不了香炉。宗教的观念就是很想越过这些事项,越过这些次序,他们单单想要一样的东西:祈求!
那些片面强调祈祷(其实只是祈求)最重要的人和书籍,都忽略了会幕这个样式,使许多人只看重有香坛的会幕。我要控诉这种假的教义——宗教的祈祷。它几乎害到我软弱和不信:从前,假如我有一天起来少了祈祷(祈求),我整天心里就被控告,就感觉自己很软弱、很亏欠。而我整天没做一件善事,甚至做了不该做的事,反倒没有这种软弱的感觉,真是怪事。相反,到了我认真执行祈祷书籍上讲的那样早起祈祷(祈求)、半天祈祷(祈求)、关门闭户祈祷(祈求)时,却没有出现祈祷书上所讲的效果,我内心有强烈的被骗受辱的感觉,有一次我气忿忿地对耶稣说:“耶稣,你恐怕不是真的,我祈求这么多,都是白费的,我真的要考虑你值得不值我相信。”你看,宗教真的害死人哪。
宗教很强调祈祷(上香、祈福)的,它不要求祈祷的人是如何的;宗教是不讲关系的:谁敢认偶像、鬼为亲戚?所以宗教的人不懂得什么叫同神的关系,更不懂得这种关系是如何建立的。
如果谁想越过耶稣(祭坛),或者没有圣洁的生活(洗濯盘),没有吃生命的粮(陈设饼),没有圣灵充满的生活,没有有好行为、好见证(金灯台),就想来到神的施恩座前得蒙赐福,那是宗教观念的幻想。你要得着的,神都会按照你如何生活给你的,人是没有什么好埋怨的。如果你想得蒙神更丰盛的赐福,那么,你好好地按照神会幕的样式去事奉(生活)罢!“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他得着,因为我们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悦的事。(约一3/22)”
还有一种会幕,它的摆设虽然很象摩西的会幕,但却仍然不是那个样式。
“在会幕中法柜的幔子外,亚伦从晚上到早晨,必在耶和华面前经理这灯。他要在耶和华面前常收拾精金灯台上的灯……要把饼摆列两行,每行六个,在耶和华面前精金的桌子上,每安息日要常摆在耶和华面前。这饼是要给亚伦和他子孙的,他们要在圣处吃。(利24/1-9)”
神这样严格定例,要祭司遵守,是有实在的属灵意义的。祭司每到安息日,要在圣所里吃陈设饼,是预表今日我们在主日到教堂领受神的话,过去以色列人正是这样,每到安息日便到会堂听道。而金灯台则是每日的、由早到晚、由晚到早经常料理的。就是预表随时预备圣灵的感动,顺服去做神的工作;经常性的修剪收拾,是预表我们要经常性地除去难阻圣灵工作的东西,如不儆醒、顽梗、不顺服,好使我们能持续行在圣灵中。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6.htm]上一章[/url]基督教的真义[url=ada99:jiayuan18.htm]下一章[/url]
基督教全部的精意就是彼此相爱、爱人如己、爱邻舍仇敌。这就是爱神的全部体现,是所有宗教都没有的。我们的读经、祷告、聚会所有的活动就是为了去落实怎样去彼此相爱。
耶稣因着爱人如已、爱罪人税吏、爱钉他的仇敌的缘故,为我们赎罪而死。因为有了爱人如已,才有基督教的救赎,恩典。十字架上舍己的爱,就是耶稣把爱人如已的典范演译给我们看:这就是基督教,这就是基督教信仰的真谛。
我们很容易把基督教的某些形式独立起来看,以为只是一种仪式,而看不出它的实际意义。实则,基督教里所有的活动——祷告、亲近神、敬拜、灵修、读经、研经、聚会、奋兴会、研习会、传福音、洗礼、掰饼、奉献、医治、圣灵充满、属灵恩赐运用、各样事奉……所有的礼仪和事工,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使我们更加能行神的道,这道最简单不过了:彼此相爱、爱人如己、爱邻舍仇敌。
基督教虽然保留了一些礼仪性的东西,但如果我们不真正了解其中的精意的话,我们就会陷入宗教的窠臼里了。
比如洗礼:是借着这个洗礼——浸进水中:表明这个罪身的人在黑暗国度里死去了,埋葬了;又冒出来:表明进入另一个光明的国度,复活了、重生了,应该有新生的样式(彼此相爱)。这是圣灵的现场教学,好象让人看了一场活现真理的戏,更生动、更明了,让普通百姓明白信耶稣的过程。并且借助这样过程是使其更加深刻,让真信的人,足以在心灵里受了一刀的割礼。
又比如掰饼:人是容易忘恩的,故此耶稣亲自设立这个礼仪,去补足人这方面的软弱。另一方面,人又是愚拙的,随着世代过去,后人就很难把握耶稣死去的意义。饼,是让人吃了使人得以生存(生命)的,即是饼为人的生存(生命)而舍去自己的,是“舍己”的象征,从某个角度来看,它很象耶稣所做的。所以当我们掰饼时看到饼,就很容易联想到耶稣曾经为我们舍去自己;殷红色的葡萄汁,很象血,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血。古代立约是要血的(中外相同,过去我们按手印的红油,实际应该是划破手指的血),看到葡萄汁,就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耶稣用他的宝血与我们立约。故此耶稣借着饼和葡萄汁作为一种引发联想的媒界,使我们更好纪念他和他的约;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比兴”手法,使我们更好去追忆二干年前他用身体为我们舍去、流血为我们立约的大爱,以此来激励我们也以舍己的爱去爱人来回应他。他不是要我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来记念他,也不是要借助某种形式去纪念他的约。纪念他的约,为的是让我们牢牢记住他的约,记住他的约,为的就是遵行他的约。因此,最好纪念主和他的约,莫过于就是遵行他的约了。这才是掰饼形式的真正目的,假若我们参加掰饼,没有因此带来更加遵守神的道的话,那么掰饼只剩下了形式;只有形式而没有实际作用,那只是宗教的仪式罢了。
这饼、这葡萄汁并不是什么神圣之物,它只不过好象一个人要离开所爱的人,留下一张照片,好让所爱的人去怀念。这照片只是一个帮助人去纪念的媒界,借着这个照片(这饼、这葡萄汁)去怀念真正的“他”;这照片的确很象“他”,但却不是“他”;耶稣说:“这是我的身体。”指这饼在“舍己”的意义上同他所做的本质是一样的,这个“是”是指属灵意义上是一致的“是”,并不是指这个物质的饼就“是”属灵的耶稣。这饼、葡萄汁在“比兴”上很象耶稣,很象血,但却绝对不是耶稣,也绝对不是血;刚才它还只是面粉,在手中又揉又捏,还用杆面杖杆……但一会儿却成了“耶稣”(神),不小心饼碎儿掉到地上,就觉得是对耶稣的大不敬,甚至有人以敬拜的心态来面对它;这同一个陶匠捏完一个人像然后去拜它完全是同一种心态,这是一种迷信的心态在作怪。这种掰饼聚会,的确能帮助人去怀念耶稣,反省自己,带来悔改,因此我要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慎重面对。但我们不要带着迷信的心态来参加什么隆重的宗教仪式,这些礼仪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的地方,这些饼和葡萄汁,也不是幻化成了的耶稣(神)、也不是什么圣物,那些想法都是宗教的观念罢了。哥林多教会的人很热衷掰饼聚会,但却没有带来悔改,致使这种聚会成为宗教化的仪式,因为他们完全不懂得基督教礼仪所要达到的目的——化作悔改、化作爱、化作行道。只有把这形式的东西转化为实质的精意,形式才有意义。
从旧约到新约,所有的形式和礼仪,都不是为其形式和礼仪本身而设立的,这形式和礼仪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精意,有一个真真确确的实体:这就是我们神自己的形象、样式,也就我们所要效法的主耶稣基督——他就是爱。
所有律法,包括礼仪性的、民事法规、命令等等,都是为了体现——爱。如果我们的礼仪、形式,只起到形式的作用的话,也就是说,这些形式没有起到彼此相爱的作用的话,这只是宗教的形式。如果安息日,不能使人得益处:驴跌落坑不能拉上来;病了不能看看医生;饿了不能掐麦子吃,那么,就是因为我们以宗教的观念去看待这些条例律法的,把这些律例看得比爱更加重要。安息日本来就是恩典的律例,是为了使我们人灵魂体得以节制休息,重新得力的,是爱的律例,但法利赛人把它演化为宗教式的钳制,于人便没有益处了。法利赛人要人守这些安息日,却没有爱,那么它就成为了死的宗教。宗教是属于魔鬼的,因此是没有爱、恩典的。如果我们为了争论某些救恩以外的教义(如:关于圣灵充满、受洗方式、敬拜跳舞拍掌、掰饼仪式等),而闹分争分裂,破坏了彼此相爱的话,那么我们所唱的“在耶稣里我们是一家人”只是一种空洞的宗教仪式,我们的“为合一祈祷”也只是一种无实际意义的宗教活动,有什么用?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5.htm]上一章[/url]宗教在基督教读经、聚会上的捆绑[url=ada99:jiayuan17.htm]下一章[/url]
我们以为信主后,常常祈祷、唱诗、读经、聚会,就是一个不错的基督徒了。因此我们总是关心会众是否有看《圣经》;是否有祈祷;是否有聚会。如果这个人没有祈祷、或者没有看《圣经》,我们认为他是软弱了。如果没有来聚会,就会很紧张,要去探访他。
久而久之,在我们的观念里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看法:读经、祈祷、聚会就是基督徒的属灵生活了。这种观念还有一个更深的看法:祈祷越长、越大声,就是会祷告。能跪得越久、能整天整天祈祷、动不动就禁食的人,就是很属灵的人;看《圣经》也是这样,越多就越属灵。懂《圣经》越多,很会讲道,能背得滚瓜烂熟,就更属灵。甚而上过神学院、得了博士学位、成了神学家就更是了不得了;有些人声称一生人看了一百几十遍《圣经》,颇为自呜得意,还大有以此为一种“属灵资本”的意思,好似一个长年数珠念佛的人,终于功德完满一般;有些吹鼓手大力倡道人们去效法;而另一些人则拿出勇破健力士大全的豪气,奋力撕咬囫囵《圣经》,想要打破这个记录;而大多数人虽无这种勇气,但私底下却钦佩至极了,多少都效法起来。
有一句流行整个基督教的话说:“聚会是很讨神喜悦的”。所以有时我们没有聚会,就感觉很亏欠神,我们没有行出神的道,反倒没有这种感觉;只要我聚会了,就不管他说什么,我都对得住神了,就心安理得了,这不是上庙的心态是什么?又有话说:“聚会是很蒙福的”,既然“很蒙福”,有些教会要人每个礼拜聚会四、五次,不少人都是到齐的,有些人一周或者到四、五个教会聚会,我们就认为这些人很追求、很热心、很爱主,这种人往往备受鼓励和赞赏的。
在这种观念熏沐下的教会领袖,就更加成为了一个手不离《圣经》、膝不离地的人,我们读经、祈祷、呼吸、吃饭仿佛就是为了维持一个不错的聚会。
我们为讲道而努力研经、为有恩膏而刻苦祈祷,然后把讲坛变为竞技场、属灵“选美”的亮相。一旦聚会有了一定的人数,而且讲道又很释放,那么我们就心满意足了。信徒能来聚会,传道人有道可讲,皆大欢喜。有一些聚会点,每星期几乎每天都安排了聚会或活动,据说是因为不可停止聚会。一般的人至少也得参加四、五次,频频聚会己成为了这些人的习惯:一不聚会,就觉得很无聊,不舒服,很“软弱”。
不少教会一年下来,堆满一个又一个培训,这班老师刚走,那班老师又到,仿佛教会就是靠聚会、培训维持起来的。一旦少了这些活动,教会就不成教会,就会垮下来似的。于是,聚会、研习班、布道会成了基督教最大的盛事。无论从信徒或世人的角度看教会,什么都看不到,只看到聚会、聚会、不停地聚会,除此之外,就不知什么叫教会了。我想,我们读大学的时候,也没有上那么多的课,也不能这么一个接一个不消化地上课,难道这些老人家、小学生、初中生的理解、消化能力比我们还强?
我真的要质疑一下,教会现在的聚会安排真的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吗?真的需要一个培训紧接着一个培训吗?他们真的有超人的接受能力吗?客观地检讨一下吧,这样真的有果效吗?前三个培训的信息还记得多少?现在还在用吗?这样培训(聚会),就如一个人,在琳琅满目的宴会中拼命往嘴里塞肉,前一口还没嚼完又塞一块、两块……八块、九块,塞得嘴巴胀臌臌的,根本咬不动、根本吞不下。这不是很滑稽吗?是完全不合理的。
有许多人,到处奔走,去听道,听了好听的道,就心满意足了,但却不见这些道落实在他的生活上。这样的听道,只是情绪上的兴奋(是属情欲的),象世人喜欢听相声、故事一样,这不叫“爱主”、“追求”,以听道代替“娱乐”罢了。有人喜欢看属灵书籍,如果没有与行动结合起来,也只是“读书”的娱乐而已。
我们许多人,一旦信了主,就自动成为了“终身议员”,这下半辈子,他的任务就来听你说什么。另一些人则格外喜欢听外来讲员领的奋兴会,想听听有什么新鲜的道,或者听听基督教里有什么新的高深发现。他们听起来就好似沉浸在另一种娱乐里,甚至象一个评审委员一样,品评优劣。另一种人参加聚会,为的是讨神喜悦,以此为得福的门径……尤其是一些信得年长的人,按他们如此聚会的时间,足以拿到博士甚至几个博士学位了;如果用他们看《圣经》的时间去读物理学的话,他们足以成为原子能的专家学者了。但看到他们的灵性和行为,与他们读经、聚会的时间毫不相称。
曾几何时,我们同样经历过一个荒诞的时代。那个时候,生产队、车间班组每天都要“政治学习”,动不动就开大会,批斗会、斗私批修、听报告、听中央电台社论、参观学习,那时这个会、那个会满天飞,使得整个国家陷入经济困境,连人民的基本温饱都难以保证。这是一个多么可悲可笑的年代,但我们教会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年代虽然有很多会,但它占生产的时间还算是少数,但我们有些教会的聚会时间,却是占信徒空余时间的绝大部分,这岂不更可悲可笑吗?
为什么一些教会要一周安排许多聚会,可能因为有些信徒要一个聚会接一个聚会才不感到软弱。这就因为我们一些教会只教导人祈祷,而没有教导他们同神建立关系,因而他们不能直接从神那里得到话语(瑞玛)。使得教会很多人,都很软弱,不少人是“病人”,要靠一个聚会接一个聚会打“吊滴”,来勉强维持他们基督徒的身份。
有些教会聚会聚得太多了,使一些人觉得什么道都听过了,什么都不新鲜了,成了“老油条”,开始对聚会不感兴趣,渴慕的心不见了。有些人就不爱聚会了,有些人来了,却是漫不经心。圣经说:“人吃饱了,厌恶蜂房的蜜(箴27/7)”。
另外相反情形,教会还有一种普遍现象:教会建立之初,发展很快,信的人也热心,但过了一定的时间后,教会就出现停滞、萎缩,信徒冷淡、退后的现象。那些从外邦中带着浓厚宗教观念刚入教会的信徒,总以为从基督教的新形式里会寻找到新的福气。因此,起初,他们会热衷于教会的各样活动,而我们的传道人,不知其所以然,投其所好,不知不觉,使信徒只活在宗教的层面上。这些信徒,久而久之,就感到祈祷不太“灵”了、读经没有什么功效、聚会并没有真的带来很多的福气。于是他们觉得,他们所信的远没有所传的那么好,有一些便冷淡下来、甚至打道回府了。
另外,有一些人来到教会觉得很多条条框框,很捆绑,不释放,逐渐就少来了。有些人的确是想信主的,但无奈他作不到四、五点晨更,做不到长跪祷告、做不到每个礼拜聚会几次……他觉得这个做不到、那个做不到,神肯定不喜欢他的,既然他不能令神满意,他也不敢求神什么了,不敢亲近神了,离神就越来远了。
…………
基督教里这些现象,不知凡几,都得不着基督教信仰的要领。那么我们为什么读经、祷告、聚会?读经、祷告(更新了的)、聚会的真正意义,就是听神的话。这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读了经、祷告完、聚会后,听了神的话,我有做了没有?这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敬虔就在此。“原来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为义。(罗2/13)”耶稣没有说,你们读经、祷告、聚会就是爱我了。而是说:“有了(知道)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约14/21)”所以不要以为,我们有长时间的读经、祈祷、聚会,就是敬虔的资本,是神要爱我的理由。这些活动只不过是让我们“知道”罢了,知道有什么奖赏呢?没有。“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从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路12/47)”知道了又怎么样,如果不去行,还是要受惩罚的。所以,你去聚会、聚很多的会,就必定蒙福吗?就有奖赏吗?不!即使我们对《圣经》烂熟,甚至亲耳听见耶稣向我们显现讲话,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属灵的本钱,唯有按着诚实的心去做,才是我们信仰真义上的敬虔。
我们读了那么多的《圣经》、祈祷了那么多的时间、又聚会了那么多时日,在生活、行动上却没有多大的改变,这是因为我们把这些活动宗教化了。如果我们只把读经、祈祷、聚会看成是敬虔的表现、“修行的功德”。这实在是对基督教莫大的歪曲,只把它看作为另一种新宗教。我们把读经、祈祷、聚会看作了我们追求的目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宗教情结蒙蔽了我们,使我们只看重了信仰的形式,而忽视了信仰的实意,使我们舍本逐末。如果我们的基督教只是有读经、祈祷、聚会,那么与佛门的诵经、上香、斋戒有什么两样?恐怕只是另一种“修禅”罢了。
我在异像里,看到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个主人在外地经商,留下几个仆人打理庄园。主人把各人的职责写起来帖在墙上,于是这些仆人天天来到墙下,看了两个多小时的“职责”,又打了两个小时的电话给主人(祈祷),半天过去了;但每到下午,几个人又聚在一起,开会研究讲解“职责”,他们研讨杀虫药的分子结构、发表为什么稀释杀虫药要用水而不用油的研究心得……聚会完了,这时太阳差不多快要下山了。你认为这个故事荒唐吗?这就是我们所熟识的读经、祈祷、聚会的现状。仇敌把我们捆绑在看《圣经》、祈祷、聚会这种狭隘的宗教生活里,徒然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使我们不能行道,不能爱己也不能爱人;使我们无暇顾及家庭(尤其是未信的家人),无暇教育子女,得着他们的灵魂,被仇敌反过来作为攻击的话柄;使我们无时间去爱邻舍、又因家中不好的见证,甚至令邻舍反感,重重绊倒他们。这就是魔鬼用宗教毒害基督教的诡计。
弟兄姊妹们,是我们起来揭露魔鬼的诡计,修直主的路的时候了。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4.htm]上一章[/url]祷告的延伸——与主同行[url=ada99:jiayuan16.htm]下一章[/url]
神晓喻摩西制造会幕的样式里,有一个地方为大多数人所忽略的。就是香坛以及其它会幕里的摆设,都有一个重要的设计部分——两条抬扛。“要把杠穿在柜旁的环内,以便抬柜。这杠要常在柜的环内,不可抽出来。(出25/13,14)”这抬扛任何时候都不可抽出来,是约柜及香坛等圣物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附加部分),因为是神在山上指示的样式。为什么不是另一种设计:如设计能放在马背上的样式、或者设计四个轮、或者干脆放到马车上?直到后来在不再移动的圣殿里,仍然是这个样式,为什么?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属灵意义:祷告(香坛代表祷告〔启8/3,4〕)是动态的,是人和神在行进中同在的预表。经过以牛车拉约柜失败的大卫,是最懂得摩西帐幕抬扛设计意义的人,他在迎接约柜的时候,每走六步,就献上牛与肥羊为祭,并且一边走一边跳舞。所以他所立的帐幕更“合神心意”,被称为“大卫的帐幕”,可见祷告(包括赞美)真正的属灵意义是在行动,是在生活中。
旧约《圣经》有早午晚的祷告,其精意是,祷告应是从早到晚贯穿在生活中。在《圣经》里,我们看不到耶稣遁例早午晚的祷告,我们也不应该把祷告与生活分开。“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2/88)” “不住地祷告”(帖前5/17)这里的“随处”和“不住”,就是说在祷告中行动,在行动中祷告。《圣经》有个常提到的词:“与神同行”,而非与神同坐(跪),这说明神和人、人和神是在行动中同在的。有时停下其它肢体的活动,为的是更清淅收到神的信息,而非是常态,象耶稣一样。我们应该祷告生活化,生活在祷告中。使我们的生活处在敬拜、祷告、灵修的状态,随时随处感受圣灵的意思,把我们所到、所做、所看、所听、所想的成为敬拜、祷告、灵修的触点和内容。
圣灵引导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把我们所走到、看到、听到、想到的地方或事物,作为启发、教导我们去敬拜、祷告的媒介。
看到大自然美丽壮阔的景色,我会情不自禁有赞美的冲动;听到自己美妙的心跳,会由衷有一种感恩的激动。在这种状态下敬拜,很自然涌溢出赞美的歌声、感恩的话语。这同毫无感动的口头禅不可同日而语;走到每一个地方,就要为每一个地方祝福:走过市政府,就为市政府祷告;走到市场,就为市场的众人祷告;正如耶稣看到耶露撒冷,被圣灵感动,便为耶露撒冷祷告一样。我们要为面对的每一件事、所做的每一件事祷告:当我们看到有感动的人、一辑新闻、一场车祸、社会不公、败坏现象等,都应该视为我们祷告和行动的责任。这样我们活着,就是基督了。
即使是看《圣经》的时候,也要以祷告的状态去看,使看《圣经》如同与神说话,让经文如活的精意;我们带着属灵的耳朵,便有许多祷告的资料。听到有需要的人或教会,就要为他们祷告,并且想想,我们为此能做些什么。当听到魔鬼的作为:什么纷争、什么谣言、什么论断、什么毁谤,就要为那些人代求、认罪,并且我们要在其中做一些调和、用爱心遮盖、使人和睦的事;我们心中的想念或感触可能就是圣灵对我们的提醒,要为那人那事祷告。
我们要随时处在与神交通的状态:你时常在与神交谈,又随时等待神向你说话。你默想着神和属灵的事情,从所看、所听、所想去感受圣灵的意思、引导。并且要随时敏悦不洁的意念、不对的思想,立刻驱赶、清除,随犯随认随对付。在悟性祷告不妨碍工作的时候,就用悟性祷告,比如坐车、走路、等人;如果妨碍工作时,就用方言祷告,如开车、骑车、开机器等。有人的场合默祷,无人的场合出声祷告。时而灵歌,时而诗章颂词。
我反对的不是长时间的祷告,而是反对长期关门闭户的祷告;我甚至还嫌半天的祷告不够长,而应该是一整天的;因为《圣经》的要求是“不住”的祷告。
宗教的祈祷很重视人屈膝祈祷了多长时间,而真正祷告所强调的却是象耶稣那样,无论行着、坐着、讲道、医治,随时随地都能“看见父所作的”。“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的这种祷告,这是我们应当羡慕追求的祷告最高境界。
总之,就是这种不住的敬拜、祷告、灵修状态,使得我们的生活常常喜乐,充满意义,在地如在天。又有不断与祷告相称的行动,那么这种真敬虔的基督徒生活一定是得胜的——你简直没有机会犯罪。而且就从枯燥、捆绑、徒有敬虔外貌的宗教祷告生活中释放出来。
真正的、最高层次的敬拜,是超越所谓的“敬拜”,不再囿于形式方面的了,而是人的品格、品行在生活和整个人生中成为一首最好的赞美诗。
在《圣经》中,我们没有见到耶稣有过形式的敬虔和形式的生活,他的额上、手臂没有佩戴经文;也没有一件“属灵”标志的“长衣”;没有每天屈膝跪了多长时间,没有常常关门闭户半天的祈祷;也没有每早的怎样晨更,没有每日的跳舞敬拜……说明耶稣不重视形式的“敬虔”,他平凡得象一个普通的百姓,他的敬虔几乎是看不出来的。他说:“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太11/19)”甚至还比不上拿细耳人、为法利赛人所耻笑。但天父却对耶稣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为什么天父这么赞赏他?这时的耶稣还没有出来传道,其实是天父对他三十年来生活的品格、品行的称赞,令神真正得满足的就是这种敬拜(参考《敬拜的实意》)。耶稣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为的是给我们作一个榜样:敬虔不是外表的形式。
正如罪是渗透在性格、脾气、感情、生理、意识等里面一样,我们的善、敬虔也要是溶化在品行、品格、言语、态度、心思意念等里面,我们所发出来的就是真实的善行敬虔,才是最真实的敬拜,是最高的敬拜境界。我们常常视敬虔为超凡脱俗、高不可攀的秘笈,但敬虔实际是极之平凡、脚踏实地的生活。我们还是把仙化了的敬虔,从云端曳下来,使它复原为常人可以效法的平凡。我们请法利赛式的“仙人”们,“降世为人”、“道成肉身”吧。不要以为神称大卫为“合神心意的人”,仅因为大卫的跳舞和诗班得着了敬拜的奥妙,其实不然,而是因为大卫从牧羊人、军人、到君王整个过程的为人。“我喜爱良善,不喜爱祭祀。(何6/6)”“行仁义公义,比献祭更蒙耶和华悦纳。(箴21/3)”“我朝见耶和华,在至高神面前跪拜,当献上什么呢?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吗?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6-8)”“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辩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他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那文士对耶稣说:‘夫子说,神是一位,实在不错!除了他以外,再没有别的神;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他,又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即形式)好得多。’耶稣见他回答得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神的国不远了。’(可12/28-33)”把爱主落实到爱人如己,那是一种最高的敬拜,“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得多。”
形式方面的敬拜、“属灵”,是很容易做到的(即使跪个把小时、每日黎明晨更都是很容易的),而经得起《圣经》检验的生活和人生,就不容易了。现在,我也不以自己祷告得怎么样、敬拜得怎么样,来衡量自己敬虔得如何,而是以我的为人、服事和爱来检验自己。
将我们敬畏神的态度溶化到生活中,有敬拜的形式,又有敬拜的实意,有敬畏的心和诚实的行道生活,将敬虔变成一种生活,就象《圣经》中许多如亚伯拉罕、约瑟、摩西、大卫、耶稣那样的人物,在平凡中表现出向神的敬虔,才是神所喜悦的,这样神就必与我们同在。与神同行的人凡事亨通,福气也必追随他,他的祈祷必蒙垂听。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3.htm]上一章[/url]内容的更新(2)[url=ada99:jiayuan15.htm]下一章[/url]
⑧向神献上感谢,将荣耀归给神(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
国度——教会的规模、事工的规模。
权柄——能力、神迹、恩赐。
荣耀——成绩、果效、影响。
表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神自己作成的,是因为神指引、教导、为我们战胜了魔鬼、提供了我们事奉所需要的种种条件,才能成就这一切的,并不是我们有什么功劳。但有一种错误的理论认为,今日我们教会取得的一切成绩,皆因我们祈祷的结果,这样我们就夺取了神的荣耀。一件事成就后,我们常常会这样说:“幸好是我这样祈祷(言下之意是:幸好是我叫神这样做的)。”又如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后来解决了,就说:“多亏我不断用祈祷托住。(言下之意是:神能作成这样的事,多亏我用祈祷帮助了他。)”认为都是我们祈祷的功劳,这是何等荒谬的论调。
有一个葡萄园,主人每日都听仆人们说话:“主啊,求你开劈西坡,种上葡萄。”于是,主人离开了高座,去西坡锄地。后来仆人又说:“主啊,现在葡萄有很多虫,求主您去打虫。”主人又乖乖地去打虫。后来,葡萄丰收了,仆人就说:“幸亏我提出开劈西坡,才有今日的丰收。”另一个仆人又说:“幸亏我发现虫害,及时叫主除虫,才保住今日的成果。”这是何等荒诞的事!因为错误的祈祷形态就把教会取得的一切成绩归在我们的祈祷上,这样便偷偷地把荣耀归给了自己。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参透万事的圣灵,晓得神的意思,替我们祈求(罗8/27),又按神的计划,以云柱火柱指引教会,我们所有的成绩、成就,都是神带领的结果,一切都要以感谢的心归还给神。
这个葡萄园应该是这样:主人是一个高超的农艺师,他请了一群不会农艺的工人,于是,他时时要教导他们种植。主人计划要在西坡上种植上等葡萄。把仆人叫来,给他们种子,教他们如何种。仆人们领受后就遵着主人的吩咐,去西坡种地了。葡萄种下了一段时间,主人发现有某种虫害,就叫来仆人,告诉他们要杀虫,于是教他们用什么药,用的分量比例,喷洒时间、次数等;然后仆人们便求主人给他们杀虫药、喷洒器械等(祈求的作用),主人便给了他们,甚至把防毒面罩、工作服等都给他们(超过他们所求所想)。虫害被消灭了,葡萄得到了好收成。这时,应该受称赞的是谁?那些仆人会说是他们的功劳吗?
不要把“祈祷”高举到过分的地步,祈祷算不得什么,重要的是祷告,重要的是在祷告里神向你说话了没有?祷告完后你有按神的话行了没有?
从前的传统祈祷,往往是从“我”开始的:“我的饮食”、“我的家人”、“我的灵命”、“我的教会”、“我的事奉”……以上的祷告,更新了宗教祷告的盲目、自私、狭窄,是以耶稣的心为心的祷告。因为神爱世人、愿万人得救,因此这个祷告是从万民开始的:世界、国家、省市、教会、家庭、我。这才是神无私的、胸襟广阔的祷告。
要留意我所分享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过去我们所讲的是祈祷(祈求),现在所讲的是祷告。祈求是“我”说,神听,要“做事”的当然是神了,而现在更新后的祷告更重要的是聆听,听完了我们必须遵行去做。这里更新的重点是:过去传统的祈祷理论只强调祈祷本身,而忽略了祈祷的人应该有怎样的责任及行动与他自己的祷告相称。现在祷告形态更新了,祷告的内容自然也得更新了。
有些教会喜欢在礼拜时背主祷文,这种“万人同腔”、“死板不变”的祷词只停留在形式上,成为一种宗教仪式,实在是没有什么祷告意义的。称呼它为“主祷文” 其实是很不准确的(“主祷文”的讲法是从天主教时流传下来的),因为它本身不是作祷告用的——主耶稣本身没有这样祷告过,使徒、门徒学过之后也没有这样祷告过。我们都不会教导别人去背祷词,主耶稣怎么会教导别人去背祷告呢?其实它只不过是主耶稣用来教导门徒怎样祷告的课程。
“有个门徒对他说:‘求主教导我们祷告,像约翰教导他的门徒。’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我们在天上的父……’(路11/1-2)”从主耶稣的教导里,归纳出祷告的次序和内容的精意,好让我们将它运用在各自独特的祷告当中,才能更好发挥其中的意义。就好象我们教导别人怎么祷告时说:“第一要赞美神,第二要为万民祷告……第七是争战祷告,第八是向神感谢……”我们会以这样教导的内容作为祷词吗?会说:“亲爱的天父:第一要赞美神,第二要为万民祷告……”这样祷告吗?假如我们懂得这是教导祷告的提纲,回头来看每次聚会后必须背诵“祷告提纲”的“祷告”不是觉得很好笑吗?这种“念口簧”的形式有祷告的功效吗?
假如祷告是可以背的,我一定搜集天下古今中外最好的祷辞,就能成为一个祷告专家了。假如你是一个董事长,许多人一齐用背诵的方式同你说话:“董事长,愿你一辈子都做董事长,愿你的公司越来越大,愿你的产品有好销路……求你记得发工资给我们,我们工作上有错误,求你原谅……”虽然觉得好笑,但第一日你可能还很高兴,而第二天、笫三天、第三百六十五天、第一万八千天都是这样,你会觉得怎么样?你不觉得他们神经病,也会给他们气得发神经的。这种千篇一律、死记硬背的“祷告”实际上并没有祷告的作用,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背它?从信主当日起到死那一天,千万次地背下去,这有什么意义?如果某种形式其实并无作用,但我们不知其所以然地按着去做,这不是迷信,不是很荒谬、很滑稽吗?宗教就是这样可笑!如果想在聚会后要背诵些什么的话,不如背诵该日聚会的主题经文罢,这还有一些实际意义。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3.htm]上一章[/url]内容的更新(1)[url=ada99:jiayuan15.htm]下一章[/url]
祷告的内容,就是“主祷文”:“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门。”
赞美神(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尊神为圣”就是尊崇他、尊主为大、高举他、赞美他的意思。祷告不仅仅是祈求,更重要的是称颂神。放在祷告的首位,就是神自己认为,赞美他是最重要的。合符《圣经》的赞美是:
击鼓弹琴,跳舞唱歌,欢呼呐喊,(诗81,150)
唱新歌,即随从内心的感动,有感而发的新歌。(诗96/1)
用诗章、颂词、灵歌、对唱、合唱。(弗5/19)
但这种敬拜不要只停留在形式上,我们往往很容易从一种形式化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化。敬拜不是为了形式的原因被设立的,而借着这形式,我们能被敬拜的灵去触摸、更新,使我们在生活中有更敬畏的行动(参考后面的《敬拜的实意》)。
② 为万民万国祷告,为世界祷告。
“愿人都”即万民,“尊你的名为圣”即愿万民都成为认识神的名、敬拜神的人,即愿万人都得救(提前2/1-4)。如果你愿万人都得救,你就更应求问神,你要怎么做?神对你有什么旨意?
☆为以色列祷告,谁祝福以色列,神便祝福谁(创12/3,27/29,民24/9),并且要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在我们的政治里,往往报道上是偏向阿拉伯的,因此我们不要上政治的当,要用神的心意看待以色列,在社会上为以色列讲公道的话,这才起到真正的祝愿(雅2/16)。
☆为列国祷告(诗2/8),为邻国祷告,要爱我们的邻舍(路10/27);为向我们宣教的国家(如英国、美国等)祷告;在我们的政治里,也是与英美对抗的,希望我们不要被政治所愚弄,要用属灵的眼光看待美英所作的,更要在行为话语上做出与祝福相配的事。
我们不是说要把福音传到耶路撒冷吗?那么,我们有为中国到耶路撒冷必经的伊斯兰教国家祷告吗?我们得着了神什么旨意了没有?为这些事我们该做一些什么准备?
☆为世界的宣教士祷告。他们在最危险、最困苦的地区工作,是在属灵争战最激烈的前线作战。另外我们想想,我们为世界宣教作过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来还福音的债呢?虽然有不少人是不能直接参与世界宣教,但我们至少在奉献钱财上出一份力。不要以为只是戴德生这些宣教士在中国作宣教,其实他们背后除了英国有很多弟兄姊妹祷告外,还有很多人是用钱财支持中国宣教的。
“愿人”都信耶稣,是不是仅仅是祷告呢?正如雅阁说:“平平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暧吃得饱”而没有行动,这不算真正的“愿”。所谓的祝福,不仅是口里的话语,而是实际行动,这个“愿”背后一定要有所作为,假若你愿意别人得救,你一定要奉献给神,为神所用,成为传福音的人。为列国祷告,是为了使我们除去自私的、只顾自己的心态,而是要胸怀广阔,把别人的需要看成是我们的责任,然后看看我们该在什么方面有所行动。
要在祷告里知道,我们在这福音大使命里该作些什么?想想我为这些能事献上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几年前我对伊斯兰教的国家有负担代求,我知道这样是不够的,但我能怎么样呢?于是我被圣灵感动,将我的女儿献上,成为将来向伊斯兰传福音的宣教士,在人看来是相当危险残忍的,但我觉得有亚伯拉罕的勇气而自蒙。我愿献上我的儿女、并且释心栽培,成为一个宣教士,这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③为国家祷告(愿你的国降临)。
☆ 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祷告(提前2/1-4),他们的决策影响重大,关系到亿万的百姓。魔鬼是极力想辖制这些在位上的人,从而达到辖制整个国家(比如发动战争、文化大革命等)。所以我们就知道,《圣经》为什么要我们首先为君王和一切在位上的人祷告了。因此,我们要为此代求、祝谢,让他们以神的公义、仁爱、治理百姓。使撒但在他们的决策上失去权势,失去影响力,让基督掌权。为军队和公安祷告,这些是权力的根本。为国家的和平、社会稳定和治安康宁祷告,只有这样,才“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使我们的国,如同基督的国,这样就是名副其实神的国降临了。然而,我们应怎样做来配合这个祷告呢?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为这个国家应尽一些什么责任?因此我们更应求问神,作为一个基督徒和基督教团体,我们有什么实际行动来影响国家和各级在上掌权的人物?如果我们按神的旨意而行,公民越来越多成为基督徒,都以神的话为生活准则,那么,这样的国便在地如在天,有爱在其中的国,就越来越象神的国了。
☆替百姓和祖宗认罪。
我们的祖宗和百姓有极重的罪孽:
拜龙,拜撒但。从西汉马王堆出土的绢画里,记载了一个传说:我们汉人是从两条蛇交配中出生的,因此我们最早的图腾是拜蛇的,但因蛇太丑了,后来我们把其它动物身上好的东西加在它身上美化了,才成了龙,我们自认是龙的传人,是认撒但为父,是为大罪。
拜诸多偶像,中国有三大教:道教、儒教、佛教。还有许多邪神鬼怪,风俗迷信。
我国又推行无神论,在其宣言里,否认有造物主,否认有救主耶稣。
逼迫和抵挡神,尤其是义和团运动,残杀过成千上万神的仆人和儿女。
流许多人的血,从近代的洪秀全到现代国共内战,历届政治运动和计划生肓等,都死去好多无辜的人,是杀人罪。
几千年魔鬼的愚弄欺骗,形成了民族的丑陋习性、风俗、迷信、异教、无神论、生活方式等抗拒福音的东西,成为了我们人民的捆绑,需要真理释放他们。我们有很大的责任行出真理,在行为上做出榜样来影响他们,因此在为他们恳求的同时,也要为我们恳求,使自己能行出爱来爱他们。
☆ 为国家、所在省市祷告。城市往往是影响该地区的重要所在(即所谓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犯罪作恶的大本营。可知它是魔鬼的顽固营垒,我们要寻求神用什么策略去进攻这些巢穴。魔鬼常常是借着电视、娱乐界、文化领域、玛门来兴风作浪的,因此我们更应看到我们的弱势,就更应奋起夺回这方面的权,更要懂得用媒体、文化、经济来事奉神,求神给我们智慧,让事工从哪些方面打入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在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角色:工人、农民、白领、商界.......我们以这样的角色怎样去服事社群? 
记住,我们不是求神救万民,因为他愿万人得救。这是他的心愿,他比我们更爱他们。如果我们这样祷告,简直是亵渎他,仿佛我们才想救世人,我们比他更爱世人似的。我们要的是代求,代求就是:代替他们认罪,求的是怜悯、赦免。就象我的一个亲人犯了法,而我又是法官大人的好朋友,于是我出面求情(代为认罪)、代他受过,而法官看着我的恳切和情面上,或可从宽发落。这是亚伯拉罕、摩西代求的属灵意义。
另外,我们更要寻求神在该地区有什么异象,这是神要拯救万人的计划中的一部分,重要的是,知道后就去实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祷告不至成为空洞的祷告;我们的祷告要同我们的行动相一致,我们的祷告才有实际的意义。
④为家庭与教会祷告(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教会是知道神的旨意和执行神旨意的地方,教会最重要的是所作的工都在神的旨意当中,也是祷告最重要的目的。而现在我们的祈祷是:“神啊,你怎么怎么样吧。”岂不是“愿我们的旨意行在天上,如同行在地上”一样,这不是颠倒了吗?所以我们要这样祷告:“神啊,你有什么指示、我该怎么做?”这样,神的旨意才能在教会得到执行,才能“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为你的家人、亲戚、朋友祷告,家庭是最小的教会。一个家庭最重要有神的话,你要求神指示你,你该怎样做好这个家庭角色,以便一家人因你行神的道而见到耶稣。求神给你智慧、方式方法去影响家人。我们做家长的,或是家中唯一信主的人,就是这家中的牧者,我们应怎样做好这个角色?我们有责任管理好这个家,不让魔鬼在这个家中有作工之机。家庭是我们行神的道最为基本的地方,只有我们先在家教导神的话并遵守神的旨意,我们才有资格在教会里教导别人去遵守神的话。在你的祷告里,求问神怎样才能把你的家人带领成为门徒。你有一个很大的责任,把你的儿女培养成为一个神的工人。(记住:不是求神使你的儿女成为神的工人。) 
☆ 为牧者祷告,他是仇敌主要的攻击目标,魔鬼会用灾祸、疾病、犯罪犯错,使牧者受伤、软弱、领受不到神的旨意。使整个教会陷入困境、失败。但如果牧者是一个刚强的人,有异象、有方向,就能带领教会走向得胜。要站在牧者的地位上代求,你就更能够了解牧者的需要,就更能够知道要在何事上支持牧者,你知道神要你用怎样具体的行动支持牧者吗?
☆为教会的同工,为有需要的弟兄姊妹祷告。彼此相爱,同心合一,让属灵的恩赐:先知讲道、翻方言、神迹奇事等常在教会中彰显,这就是神的旨意自由运行了。教会有神的话语(瑞玛),就使教会更圣洁、更敬畏神。犯罪的人就能知错悔改、有病的人得医治。作为教会的一员,你做了实际的建造工作了吗?还是拆毁的工作?
☆ 为所认识的教会祷告,为软弱的教会祷告。还要知道我们该为他们做些什么,要使我们各教会连成一体,有共同的异像,共同的事工,成为国度性的服事。还要为受迷惑入了异端的人祷告。我能够为这些人,能作些什么实际的挽回工作。
☆寻找神在自己身上有什么托负去祷告,神在自己身上有什么旨意、计划,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神可能有些特别的交托。如果你有托负成为教会守望的,就该专心去祷告,这样你或者会有先知的职事。
我们常常以为用祈求就能够帮助牧者了,还说亚伦、户珥在山上托着摩西发沉的手,附会为是祈祷(祈求)。不对,而应是具体的扶助,是真实的行动。我们有时会责怪牧者的手发沉,甚至会对“摩西”说:“举个手都无力,等我来。”牧者也有软弱的时候,但你不是去指责他,更不要去代替他,而是扶他一把。如果我们每个会众都体谅牧者,少些责怪埋怨,多些关怀安慰,少些分争嫉妒,多些提议提醒,那么,牧者就能清心、专心来听神的旨意。在你的祷告里,神或者会给你一些让牧者、教会参考的建议,或者让你知道在什么地方,你能发挥你的恩赐才干,去帮助牧者和教会,知道后就去做吧,神必厚待你。
⑤生命和生活的需要(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我们需要两部分的饮食:一部分是灵里的生命;一部分是肉身的生活。
☆ 领受从神而来的灵粮,领受针对我们个人说的话语(瑞玛),敏锐圣灵对我们的责备,这样我们才能了解自己生命的光景,才知道如何建造自己的生命。知道然后去顺服、去行动,有行动才是“活的”,活的才叫“生命”。每知道一句神的话(吸收了营养),就顺服行出来(生长),你的生命就因此而增长。死读《圣经》并不能使人生长,而是靠圣灵向你说话,你服从又去做时,你的灵就强壮了。
☆ 求神为我们预备事奉、生活的物质条件。“日用”,意即不是奢侈品、超过生活所需的东西,够衣够食就当知足;“今日”,意即不要为明天忧虑,不要为将来操心。按着我们所领受的异像大小,大胆祈求执行异像所需要的事奉条件,有信心又不妄求。然后按着信心就大胆行动吧。
⑥ 恢复与人和与神的关系——对付罪(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所有的罪,都应被看成是破坏了人同神、人同人的关系。过去传统祈祷教导我们祈祷要先认罪,把认罪放在首位,但耶稣却把它放到未后。因为他说:“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过去我们对罪总是害怕的,这只能捆绑我们,是错误的。害怕敌人,我们就不能战胜它;正确的态度是恨恶,当我们仇恨敌人时,我们才能产生勇气,战胜它。我们就把它放在首位是因为害怕。不要把罪看成是最大和最重要的,神才是最大、最重要的,因此首先是赞美神。即使是传统认罪祈祷的教导所引用的尼希米的祷告,也是以赞美神为开始的(尼9/5-37)。
☆不要把悔改停留在认罪上,悔:是认罪;改:是行动。“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就是改,就是行动。传统祈祷的教导认为,我们在神面前认了罪,神就悦纳我们,这是错的。在这里求神免我们的债,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已经免了别人的债,“免了”是“过去时”,就是己经“改”了。所以在祷告之前,先有悔改。再说一次,神不在乎我们在祈祷里说什么、说得怎么样,而在乎我们在祷告之外是什么人。谁都不要想在祈祷里敷衍神,神不是要我们说什么,而是要行动。
传统的祈祷常常只是对付我们已犯过的罪,所以认完又犯、犯完又认,没完没了。我们更重要对付未曾成为罪行的罪——心思意念的不善不洁,这是犯罪的源头、罪根。才能使我们在罪的辖制上释放出来,才能使我们不想、不说、不做。
☆ 求主鉴察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罪性,包括性格上、脾气上、本能上、思想上、感情上、意识和下意识里隐而未现的原罪。因为罪是一件看不见摸不着、属灵的东西,己经渗透在一个人的性格、脾气、生理、感情、思想、意识、潜意识等各个方面了。魔鬼用我们未信主的所有时间,把罪栽培在这各种的“土壤”里,就是俗话所说“自小种坏了”(或“自小惯坏了”)。即使是信了主之后,甚至有些罪是隐藏在“好”的动机、有“属灵”理由的行动上;我们需要圣灵的工作,才能让这些东西显露出来;有时神借着梦境,使我们知道我们平常所不知道、很隐藏的罪来。每一样隐藏的罪都要认真对付,因为最难对付的就是隐藏的罪。骗得了人,骗不了神,终有一日要审判的。
☆ 要更了解自己的弱点,也要更多看到自己的软弱。及早对付,不要让它长期存留,况且让它怀了胎,就生出罪,也生出死来。(雅1/15)因为罪也是有生命的,能够长大、根深蒂固。为什么神要命令我们用杖管教孩童呢,就是要让罪在萌芽状态时,就去对付。对待罪的意念,要拼死抵抗,用耶稣的名驱赶、用耶稣的血洁净。
这就是灵里的修剪,这才是真正的灵修。
“如同我们免了别人的债”,神不仅只看我们与他的关系,也同样看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因为戒命的归依就是爱神爱人,如果与人的关系破坏了,与神的关系同样也破坏了。不要想在密室里,只通过亲近神、敬拜,就能与神建立一个亲蜜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先与人建立良好关系,才能与神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耶稣说,若献祭时想起有人得罪你,就应先放下礼物,与他和好(太5/23,24)。我们想与神无阻隔,有亲蜜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先“免了别人的债”,与人无阻隔,有亲蜜的关系。《圣经》又说:“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雅5/16)”与他人(无论是外邦人或仇敌)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我们同神建立关系的条件,也是祷告蒙悦纳、得医治的条件。这得有实际行动在先,也属一种悔改。
⑦ 争战的祷告(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聆听神对我们说什么话,有什么预言、有什么警告,求圣灵给我们指引,好让我们避开魔鬼的陷井和攻击。如果你知道自己在情欲方面有软弱,那么你就要谨慎与异性的接触,要尽量避开常常独处,免得陷在试探里;如果你知道自己有贪心方面的软弱,就尽可能避免常常接触钱财的事工……要察验魔鬼正在做什么,神要我们做什么,这样才能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希律想杀刚出生的耶稣,主向约瑟梦中显现,要他逃去埃及(太2/13,14)。亚兰大军想捉拿先知以利沙,但以利沙却使他们眼昏迷(下6/18)。
而且也借着圣灵,显明魔鬼的诡计(试探)和作为(凶恶),好让我们去败坏它们,让魔鬼的工作无果效、不成就。也让圣灵为我们制定制胜仇敌的策略和措施,因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要了解自己和教会的薄弱点,因为魔鬼喜欢从弱点进攻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多多留意社会现象、各种传媒新闻动向——透过社会的现象,我们更能了解魔鬼的动向。




[ 本帖最後由 约拿·杨 於 2008-8-8 10:39 編輯 ]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1.htm]上一章[/url]祷告生活的更新(6)[url=ada99:jiayuan13.htm]下一章[/url]
如果我们以求能力、付代价、刻苦己身为祈求的动力,那么,我们便会觉得祈祷(实质是祈求)是很苦、很枯燥的事,但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与神真正的祷告关系(而不仅是祈求),你才能真正认识什么叫祷告,如果你能达到与神神交的话,你就能享受祷告了,你就会觉得一刻也离不开这种祷告状态,如果一但离开了,就会感到缺氧一样的难受。如果你懂得这样祷告,就会象一个在浓烟中突围而出的人,突然吸入一股新鲜空气一样,感到清新甜美。
假若我们浸在圣灵里祷告,我们就有若在天,在灵里享受与神相见的甘甜,再不会感到背课文的受罪,而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更新之六:祷告是祈求的前提
当然祷告也包括祈求,但却不是求神作工、或求他改变计划以适应我们。而是祈求做好神的工作的有利条件:求同工、场地、资金、办法和扫除灵界的障碍等等。比如一个军长交一个任务给团长,要他去占领某高地(异象),然后问团长说:“你有什么要求?”团长回答说:“我希望有大炮和空军的支援。”这就是祈求的作用了。例如:假使神指示你要办一个训练基地,那么你就可以大胆地求一个能满足办学的场所和师资、资金、办学谋略、其它各种资源等。什么叫合符神旨意的祷告?什么叫求便得着呢?就是当你听到神交给你一个异象计划,那么你就大胆祈求能完成这个事工的一切需要;所谓合符神的旨意求,即是你的要求合符神要你去做某事的所需,你这样求便无不得着。“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不要怕他们,因为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里,他们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当耶和华将亚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约书亚就祷告耶和华,在以色列人眼前说:‘日头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亚雅仑谷。’(书10/8-12)” 为什么约书亚一祈祷,日月真的就停住了?这并不是他的祈求有能力,而是因为约书亚听到神说:“不要怕他们,因为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里,他们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他就大胆祈求完成这个任务的条件。他所求的正合神的旨意,事就这样成了。祈求其实就是听了神的话,按着他的计划(旨意)去祈求,就是合符神旨意的祈祷,求便得着,奥妙就在于此。
最高峰的祷告是寻求神旨意的祷告,然后才是祈求,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祈求合乎神的旨意。有了异象之后,我们就可以大胆祈求完成异象的一些条件了。主耶稣说:“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约15/7)”“你们若常在我里面”的意思是,假如我们同神有很亲密关系的话,“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就是说,我们就能常常接收到神的旨意(瑞玛),假如有了神的旨意,我们祈求就无不得着。“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
另外,圣经又说:“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太18/19)”
这里的“同心合意”并不是指有两个人心里的想法一致,否则,很多祈求就会很容易成就了。比如有一家人,都很想神赐给他们一幢别墅,他们同心合意地祈求,于是乎就成就了,后来又同心合意求飞机,于是乎又成就了。不,现实生活似乎并没有这样证实耶稣的应许,为什么?是耶稣不信实吗?还是写圣经的马太搞错了?不,是因为我们对“祈求”有一种“心想事成”的迷信看法。其实,“祈求”在基督教和异教迷信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拜偶像的时候,人们祈求的是“吃甚么?喝甚么?穿甚么?”所求的都是生活上物质;但基督教的祈求却不是求这些。耶稣说:“所以,不要忧虑说,'吃甚么?喝甚么?穿甚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1-33)”这就是说,基督教信仰的祈求是指“求他的国和他的义”——神的旨意,所以圣经上所讲的“祈求就得着”的意思,都是指求合乎神旨意的东西。只要我们这样,生活上的东西几乎是用不着求的(除了特殊情况),因为“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神是会按着我们的需要“加给”我们的,“加给”的意思是,有时甚至会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他看顾麻雀,并不是麻雀祈求;我们比麻雀更加宝贵,因此他对我们更会加倍悉心的看顾的,用不着我们费心去求。他会按着我们的需要,加给我们;我们是不是需要别墅、飞机,他最清楚。
“那时,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他一件事。耶稣说:‘你要甚么呢?"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耶稣回答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甚么。……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太20/20-23)”这里,有三个人在同心合意地求耶稣,而且所求之事也是有关神国的事,但为什么却又不能成全呢?这好象与耶稣说过的应许不相符呀?
现在我们会更加清楚“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的意思了。为什么要同心合意,祈求才成全呢?这里所讲的“同心合意”是指两个人心里面都有同一个神的旨意。有时我们去聆听从神而来的“瑞玛”时,并非百分之百的准确,所以需要别人的察验。假如有两个都是寻求神的人,他们寻求的结果都是一致的,那么就可以印证这是从神而来的,这样的情形才是真正的“同心合意”,使他们更确信他们所祈求的意思是合乎神的旨意的,既然是从神来的旨意,他们所求是合乎神的旨意,天父当然会成全了。
所谓合乎神的旨意,不仅是合乎圣经的话语(洛高斯),更加要合乎神在某人身上具体的计划异像(瑞玛)。
“耶稣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们祷告,无论求甚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太21/21,22)”这在现实生活中,好象很荒唐,是不能实现的。我曾经试过,无论鼓起多大的信心,叫某座山移开一寸都不可能。为什么?耶稣说的是儿戏的话吗?不是,他是正经八百地说:“我实在告诉你们……”
现在我们回到什么“若有信心,不疑惑”的问题上,中国人对信心的理解是“我认为可以的、能够的”,这基本上是停留在人的观念上。因为中国人一直是拜偶像的,从来没有听过偶像说话,从来就没有经历过从神来的信心,都只是自己的信心,所以中国人对真正的信心仍然是难以理解的。而以色列人一直经历从神来的启示,他们对信心就比我们更懂得。以色列基督徒对这段圣经的理解就比我们更容易。什么叫“若有信心,不疑惑”呢?就是假如神叫你向一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你一点都不疑惑,于是真的向那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这就叫真信心了。这样,这座山就会真的投到海里。所谓信心,不是从自己来的,而是从神的瑞玛来的,首先需要是来自于神的话,有了神的话,最关键的就是要相信——因为需要信心的事,往往是超过理智所能接受的东西。约书亚叫日月停住,正是这种信心的运用。又正如神要以利亚向骸骨发预言,这是很荒唐、不可能的事,但以利亚不疑惑,照着去做,这就叫做信心了。
现在我们就更好理解“无论求甚么,只要信,就必得着”的意思了,就是说,神有话在先向你说什么,只要你不疑惑,按着去求,就是有信心了,所求就必得着。因你所求的正是神先前向你说的话(瑞玛),所求的正是神的旨意,就无不得着。
可见,祈求是配合祷告来用的,祈求必须先有祷告,祈求必须符合祷告的结果,祈求是以神的旨意(瑞玛)为前提的,是要符合神的旨意(瑞玛)才能成就的。
一般来说,没有神的旨意,我们的祈求就失去了目标方向,所祈求的便是空洞无物的、错误可笑的,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甚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你们若奉我的名求甚么,我必成就。(约14/13,14)”另外,我们祈求还必须合乎一个条件,就是要签上耶稣的大名才有效。但这个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必须与上面的经文配合使用,否则就变成荒唐的举动。奉王的名行事就是说“奉旨行事”,就得有“圣旨”在手,我们不能“打著鸡毛当令箭”,乱奉耶稣的名行事。许多人乱奉耶稣的名叫山移开、日月停住,但却成为了笑柄,可知,奉耶稣的名祈求仍需要合符神的旨意的。
现在,我们比较清楚认识更新后祈求的意思了,这对我们日后的祈求会有很大帮助的。祈求之前,最好弄明白神的旨意,神有什么计划异像在你身上,再按其意思求,就无不得着。
过去,祈祷的神学理论,都是站在只有我们说,神听上的,因此这些“祈祷神学”有很大一部分是错的;现在我们所讲的是全新的“祷告神学”,因此要拨乱反正,要更新的地方就很多了。
(还有更多的更新见于下一册《祷告里的迷信》)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1.htm]上一章[/url]祷告生活的更新(5)[url=ada99:jiayuan13.htm]下一章[/url]
我们既同神有父子、朋友、恋人等的关系,我们同神说话时就理当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倾诉才是诚实的。但我们却被宗教意识捆绑,常常只站在罪人、仆人、更有甚者是主人的身份上,因此就没有甚么感情可言了。我们中国人数千年,从来没有从偶像里享受过爱,只有战兢、惧怕、或者毫无感觉,因此我们很容易带着惯有的宗教的意念来到神的面前,或者站在罪人的地位上惧怕、或站在乞丐的地位上木无感情。
神赐给了我们同他享有多重的亲蜜关系,为的是使我们享受到他各种的爱。在神那里,你享受过师生关系的那种求问吗?我有任何的问题都敢问他,即使问得很尖锐、很棘手,我享受过他出人意表、充满智慧、使人惊喜、令人感奋的回答;这篇信息,就是我痛心疾首那样问来的;你享受过父子关系那种深沉宽厚的爱没有?我可以大胆向他求种种的好处,有时“讨价还价”要一些仿佛是非份的东西,甚至有时我还会撅嘴使气;你享受过朋友那种无拘无束没有?我常常可以同他幽默、开怀大笑的;你享受过情人那种亲昵细语吗?我甚至可以同他撒娇的。我在他面前严严肃肃地跪着的时候是很少的,除非我犯了严重的罪。跪是罪人面对法官的姿势,是法官居高临下对罪人的审判——敬拜时,我会敏感到自己的亏欠,只有这时,我会很容易被圣灵所感,跪了下来。
在一位愤怒的法官面前,罪人只有战栗下跪,这是毫无疑问的。小时候,我常见一种普遍的教子方法:就是要犯了严重错误的儿子,拉着双耳,罚跪一两个小时。但如果一个儿子很讨他父亲喜悦,却常常自已长跪不起,做父亲的会有什么感受?这么败坏的人类,一旦成为父亲,尚且不忍见儿女这样虐待自己,更何况我们的天父?记得有一本传记,是讲一个天主教时期的一个有名的圣徒(名字我忘了),他有一颗虔诚的心,想追求圣洁,要治死肉体的情欲,于是他白天穿特制的、布满针刺的衣服,晚上就睡有钉的床。他就是不想让肉体有半点舒服,后来有一晚耶稣向他显现,对他说:“你这样做令我很心痛……”从此之后,他才明白过来,结束这种苦行僧的生活。虽然我举这些例子比跪极端得多,但在此我们就能体会到天父的心肠了。你怎样疼爱你的儿女,神也是怎样疼爱他的儿女的,甚至超过人类的爱几百倍、几千倍。
(注:我们与神也有王与臣民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仍然是父子关系,他是父王,我们是王子、公主。)
来到神面前,我以何种姿势表达自己的敬虔,这视乎我当时与神的关系。假如我真的犯了罪,我知道,我与神的亲密关系已经受到破坏了,我此时同神是罪人与法官的关系。所以,我会很诚实地跪下来。但是,假如江我不断对付生命,越来越远离罪,越来越讨神喜悦,我就能够享受与神亲密的关系。我与神的关系就不是法官与罪人的关系,而是父子、朋友、恋人等的关系。请问,你跟你儿子谈话、跟密友交谈或跟情人谈恋爱,你是要他们跪着跟你谈话的吗?什么闭眼、合拾、跪倒并不是《圣经》里的规定,而是宗教的规定——世人在魔鬼前,只有胆怯,所以他们只有跪一种形式。《圣经》从来就没有规定过某种祷告的形式——耶稣甚至是站着举目望天祷告的,因为神并不在乎某种形式,而只在乎用心灵和诚实,祈祷非要下跪只不过是后来人自己规定的。(我并不反对人用自己所喜欢的姿势表达他对神的诚实,只是这种随圣灵感动的姿势——或站或坐、或跪或俯伏等都不能成为硬性规定的教条。)
以为祈祷才是来到神的面前,是一种宗教的观念。而正确的信仰观念认为,每一个人二十四小时、一生都是在神面前,所以做每一件事都是做在神面前。假若我们来到神面前必须跪下,那么我们上班就要跪着爬去上班、跪着开公交车、士兵跪着操步了……而真正懂得信仰的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都在神面前,所以他随时祷告、不住祷告,这时他可能是走着、坐着、蹲着、躺着……
因为宗教的祈祷真的令人感到苦闷枯燥、双膝发麻、的确很辛苦,很多人都不愿意祈祷,于是基督教里有人就发明一种祈祷神学来吸引人祈祷,说什么“多祈祷多有力量(包括福气)”;另外,又有人想说服人祈祷,又发明了一种叫“付代价”的祈祷理论——你想要福气,那有不经过辛苦就能换取回来的?既然要福气,辛苦一点怕什么?就当付代价罢。
所谓“付代价”,就是我们要得到一件东西,就必须先要给一定的价值。如我们想要一座房子,我们就得先付现金。我们拜偶像、看巫婆时,我们都得要付以代价:或鸡、或钱、或物。就好象鲁迅写的《祝福》里的祥林嫂,为了求死后免遭阴间的两个丈夫抢夺,她要去土地庙捐一条门槛作替身,她付了一生的积蓄——十二千大钱,最后成为乞丐、死去。她“付的代价”就是一条生命,但现在宗教又想要我们神的儿女“付悲惨的代价”。
祈祷要“付代价”的观念,是要告诉基督徒:想从神那里要一点东西,必须要给神一定的代价作交换。因为“宗教式的祈祷”的确是一件苦差,因此我们人就推想开来,神就是想要以这样的方式去折磨一下人,他才甘愿施一些祝福的。在宗教的祈祷里,人要念念有词几个小时,而且是跪着的,这有何等难熬呀;继而设想,孤伶伶一个人在荒山顶四十昼夜,那是非凡人才能够忍受的折磨。你看,因为摩西在山上受了四十天的折磨,“付了这样大的代价”,才换取了这么大的祝福的(祈祷要“付代价”的理论就是以摩西等为例的)。
在这样的教导下,于是我见许多人就这么祈祷:卷起裤管,故意在碎石泥地上祈求;有意在屋外的雪地上彻夜祈祷;以膝盖上起茧为荣;一整夜、一整天、每天长时间(半天)这样跪祷。我看到的是祥林嫂式的被欺骗、被愚弄,真是可悲可叹。请问:你儿子要读书、或要买新鞋,你要他求了你几天几夜、或者你要他长跪一宵、又或者你先要他付上学费、交钱买鞋?我们这么样自私的人,待儿女尚且是白白的施恩,更何况我们的神?“神既不爱惜自己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有和他一同白白地赐我们吗?(罗8/32)”我们再看摩西在山上是不是“付代价”:
“他们看见以色列的神,他脚下仿佛有平铺的蓝宝石,如同天色明净。摩西上山,有云彩把山遮盖。耶和华的荣耀停于西乃山;云彩遮盖山六天,第七天他从云中召摩西。耶和华的荣耀在山顶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状如烈火。(出24/10,15-17)”
在这样的辉煌场面里与万王之王相见,会是“付代价”吗?这是很艰难的苦差吗?这简直是如在天堂,这四十天,在天堂的人看来,短如弹指。我们看摩西祷告是“付代价”的观念,不过是宗教思想的作怪。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在偶像里白白得到过什么东西。
认为祈祷是一种“付代价”,这纯属是一种宗教的观念(建造生命是需要努力的,是需要付代价的,请不要混为一谈)。我们有谁觉得与朋友聊天、同恋人约会是一种苦差、“付代价”?我要高声地反对,我要拨乱反正:神赐给我们祷告的权利,是给予我们的一种恩典;我们同神的交谈对话非但是一种“付代价”,而是我们的享受。凡从神来的东西不是出于恩典的,都是宗教。如果认为祷告是我们的属灵呼吸,那么有谁认为呼吸是一种苦差、“付代价”?呼吸本身不就是一种享受吗?你试试溺水是什么滋味?神多么盼望我们能站在恩典里享受他的爱情,好象耶稣听到的:“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这难道是苦差、“付代价”吗?
宗教的祈祷为什么会觉得是苦闷枯燥呢?因为它失去了“关系”,只有不停嘴的祈求;而真正的祷告是有父亲、朋友、恋人等的对象,是有“关系”的,因而谈情说爱的交通使人觉得享受。
宗教的祈祷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条:一定要用话语填满所有祷告的时间,才算是祷告。如此我们便要想出千万句话来堆在一起。试想要一整日、一整夜不停地读文书,那是多么累人的事;但如果要一整天、一整夜,甚至数天数十天地背文书,那真的是件折磨人的事,无怪乎他们认定祈祷是“付代价”了。
耶稣通宵祷告,我们也通宵祈祷,说得喉干舌燥、嘴唇肿胀。我们只学到了“通宵”一样东西,什么都没有学到,我们为了学“通宵”,而通宵祈祷;为了“付代价”而通宵祈祷。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没有学到。就如前所述,传统祈祷的特点,是学来的,是师传的,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随从圣灵的引导。
我们有认真了解过,为什么耶稣要通宵祷告吗?首先耶稣是被圣灵引导下作出的决定;他祷告的目的就是拣选门徒,那么,这一个问题如果要化成滔滔不绝、一整夜的话语,怎样说?我们为什么想象出耶稣会把这么单一的问题唠叨了一个通宵?这样,耶稣岂不成了个滑稽人物?这是给宗教漫画化了(宗教也漫画化了法利赛人和许多宗教人士)。其实拣选门徒,是耶稣让天父给他指示,既然这样,重要的不是他说什么,而是天父说什么;说明他的祷告不是说了一整夜,而是他整夜的聆听、商量。
注意,为什么要通宵?而且这个通宵是独自一人的?因为山下有许多门徒和百姓跟随他,白天,他到那里,百姓都挤拥到那里(路6/17),只有晚上是耶稣最清静的时候,为了听得更清楚,所以他要选择晚上。且因为事关将来整个救赎计划,并要在门徒中入选一个加略人犹大,这只有耶稣和天父间的秘密,他要独自与天父慎重商量,所以他只好独自一人上山。为什么耶稣要独自通宵祷告?因为他的祷告是一种交通,既是交通,就不能有其他人来妨碍他。而我们现在闹轰轰的通宵祈祷无论如何,都不是耶稣的那种通宵祷告。
耶稣所作的是“通宵祷告”,而我们所作的是“通宵祈求”,我们以为是一回事,本质上是似是而非。
采用了这个祷告方式,并不是为了“付代价”,而是耶稣独特的环境和独特的任务所需要的。耶稣再没有重复,也没有倡导,可见只是圣灵工作的一个“个人经历”。我们“通宵祈求”与耶稣的“通宵祷告”,只是照猫画虎,似是而非而已。耶稣注重的是聆听,我们整夜说个不停;耶稣是独自一人,我们却相反,纠合在一起(因为我们不需要听),越多人越好。都是与耶稣通霄祷告本意背道而驰的。
耶稣通宵祷告不是因为别人叫的,而是出于圣灵,我们却是别人授意和组织的;我们同耶稣的通宵祷告,从目的(寻求旨意)、方式(单独聆听)、条件(深夜的旷野——清静环境)、指导根源(圣灵引导)都根本不同。现在我们的“通宵祈求”,只是从别人的经历中推理出来的“教条”。
我写作是一种祷告式的写作,一面写,是一面与圣灵交通的。我有时会写作至深夜,有时不得不半夜醒来接续写,也偶然通宵达旦,这时往往是我感受到圣灵强烈的感动,灵感源源而来的时候。现在我更加理解耶稣深夜、通宵祷告的状态,就是这种被圣灵引导、摧促、感动下,而作出的祷告,是不可以人为定规、组织出来的,不能说“我们礼拜三来一次通宵祷告”、或者“现在我们每月通宵祷告一次”这样定出来的。虽然我有时候深夜、通宵写作,但并不等于我就可以倡导、定规别人也要这样写作,因为圣灵的引导是不能人为规定的,我自己规定自己也不行,我想“礼拜三来一次通宵写作(也是祷告)”,是没有功效的。我这样的写作,只是圣灵工作的一个“个人经历”,不能把它引伸为其他人必须效法的“教条”。
如果我日后有必要通宵祷告,我的祷告内容,一定是求问神旨意的。如果是祈求,我肯定选择白天,而不会选择深夜、通宵,因为神什么时候都听得那么清楚,如果我要选择通宵,一定是为了聆听而不是祈求,因为要“听”,所以我会选择最清静的时候和场所;另外,我选择通宵是因为白天没有条件,如果白天能办到的,我绝不放在深夜、通宵。只有我真的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求问神,而那一段时期,白天乱轰轰,没有一个安歇的地方,或者那一段时期,白天心里很忙乱,聆听神的信息不太清晰,又或者其他都很正常,只因为这事太重要了,想慎重领受;这时,我才会选择这种方式祷告;另外,更重要的是,我一定是在被圣灵引导、受感动的状态下,才选择如此的祷告,否则白等一晚也没有神的回应。
我们跟人谈话,或重要商谈,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电话、书信、面谈、谈判等)、选择什么场合、选择什么时间,都是因着他们谈话特定的目的、条件、要达到的效果来选择的。同样,我们选择通宵的方式祷告,是按着特定的目的、条件和要达到的效果而选择,才有实际意义。如果不理解这种祷告的背景,和更新祷告的形态,只是婢作夫人,只得其貌似。
要留意我所强调的,我并不反对通宵祷告,而是反对通宵祈祷(祈求)。因为通宵祷告是圣灵在特定条件下引导人与神交通,使其得到神旨意的一种特殊方式;而通宵祈祷只是把可以在白天做的事——祈求,故意安排在通宵而已;是想人为地重演耶稣的经历,这无疑等于想到米甸放羊四十,重演摩西被呼叫于西乃山的经历一样荒唐。
祈求并没有什么错,但问题是为什么要选择通宵?神什么时候都听得那么清楚,我们为什么偏要选择通宵?有什么理由?有什么圣经的教义?其实真正的通宵祷告并不是人选择的,是圣灵因着条件或紧迫性而采取的灵活措施,可以说是圣灵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因为祷告的形态在天主教时期,仅剩下祈求一种,如果要通宵祷告,也只有不停嘴地祈求这种祈祷;天主教时期也失去了被圣灵引导的体验,所有的祈祷都是被指定在某些时间里的;由于这两中天主教的遗传,再加上通宵祈祷正合“付代价”的理据,因此,形成今日基督教这种的“通宵祈求”的神学,这都能从天主教、传统基督教里找到“遗传基因”的!
我们为什么觉得“通宵祈求”会特别有能力呢?因为人“苦待己身”的宗教倾向找到了理据的支持,因此便将其夸大,造势,使它成为一种理论。其本质只是一种迷信心态在作怪:人越苦待自己,越能讨得神灵欢喜,便越发得到神助;觉得人付的代价越大,换取的东西便越多,所以祈祷出来的能力便越大。
其实深夜、通宵、清早的时间与白天任何其它时间都是一样;正如初一、十五与任何其它日子都相同一样。保罗说:“你们谨守日子、月份、节期、年份,我们为你们害怕,惟恐我在你们身上是枉费了工夫。(加4/10)”加拉太人谨守的岂不是时间吗?这是宗教的观念,宗教很注重什么时候做什么东西的,初一、十五就被定为特别的祈祷(上香)时间。但我们看时间都一样,什么时候祈求的效果都是一样的。我们又一次被“苦待己身”的宗教观念愚弄了,象祥林嫂一样“付代价”去了。
我曾经多么热心倡导过、又身体力行这种“通宵祈求”,但我来揭露我们那时候的“通宵祈求”的实际情形吧:那所谓的“通宵祈求”,实际上是打瞌睡的多、其余时间是半迷糊、半祈祷的状态多,真正起到祈求作用的时间不长,而且零晨三点多就煮夜霄吃了;没有真正的“通宵”,都是乌龟睡觉——两头不见了,头尾时间都打折了,真有点“自欺欺人”、“欺神骗鬼”的感觉;第二天,又要补睡,第三天精神还是萎靡的,长期了,带给了身体和精神的副作用,得不尝失。现在清醒过来回想,觉得这是多么滑稽又愚不可及的事。更加为我们的爱主、热心,被宗教无情的愚弄感到愤慨!!!如果你真的想在神面前虔诚,我劝你不要在肉体上负代价下功夫,倒不如在爱上、行道上下功夫,努力使自已成为神所喜悦的、名副其实的义人罢。
祷告不在乎时间长短,不是苦功、苦待己身,不是“付代价”,不是和尚的每日诵经的功课。说白了,祷告是神赐给他儿女的恩典,是他恩准自已儿女独有的特权,为的是让儿女们来享受与他的关系。从这些关系中我们可以享受到父子的慈、朋友的情、恋人的爱、主仆的仁、师生的智……祷告既然是一种关系,正如我们同爸爸(妈妈)及妻子的关系,是我们生命的需要、生活的享受。
祷告是我们的特权,好象是皇上给王子上金銮殿的特准通行“金牌”一样,是基督徒特有的恩典和权利。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视祈祷为苦功,为“付代价”?是因为我们的祈祷失去了关系,失去了内在爱的相交,只徒有仪文式的祈祷,宗教式的祈祷,因此才会觉得很苦。
如果是出于圣灵引导的通霄祷告,我们是不会感到需要忍受某种煎熬的,正如出于圣灵引导的禁食是不会饿死人的一样。现在我所经历的、更新的通霄祷告,觉得天一会儿就亮了,与以前的“通宵祈求”截然不同,愉快极了。如果没有更新祷告形态,是不能理解这种“通宵祷告”的。
我再不会教导人苦苦去祈祷,而是引导他与神建立真正的关系,在灵里有交通、感受到爱的关系,这样,他的祷告就变成了享受,这种享受就再不受时间、环境限制了。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1.htm]上一章[/url]祷告生活的更新(4)[url=ada99:jiayuan13.htm]下一章[/url]
如前所述,有好些教会片面地提倡长时间的祈祷,笼统地把祈祷吹得仿佛是法力无边的魔术,使人以为越多祈祷,能力越大,以为祈祷是万能的,能解决所有问题。于是许多人就盲目追求这种“得能力”的祈祷(这要在下一集《祈祷里的迷信》才能说得更清楚)。宗教欺骗我们,使我们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寻求神的旨意上,蒙蔽了“能力在乎神的旨意”这个律,而把注意力放在刻苦祈求上,使人缘木求鱼地消极地等“能力”。
宗教的人对“祈祷”(实则是祈求)有一种有求必应、万应万灵、心想事成的祈望,而不知道每一种福气都是一个“约”,都源于某种前提条件的应许。以为一切都在“祈祷”里,概莫能外,只要肯花功夫求,学习如何求,求得更妙,便大功告成。而在我们的信仰里,祈祷并不是万能的。
到底《圣经》是怎样说的呢?诗篇说:“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无所缺(蒙福)。〔诗34/11〕”人总喜欢把“敬畏”理解成宗教式的虔诚,不,完全不,“行动正直的,敬畏耶和华。(箴14/2)”“凡敬畏耶和华,遵行他道的人,便为有福。.......看哪,敬畏耶和华的人,必要这样蒙福。(诗128/1,4)”真正的敬畏神是在遵行神的话。“所以你们要谨守遵行这约的话,好叫你们在一切的事上亨通。(申29/9)”耶稣说:“有了我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能力〕。(约14/21)”“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赐给他权柄制服列国〔能力〕。(启2/26)”无需赘言,《圣经》上应许我们遵守神的话必亨通蒙福的经文至少有千条。这比起那几条牵强的经文,更充分、更直接、更确凿。
福气不是从祈祷(祈求)来的,不要异想天开,以为通过长时间或刻苦的祈祷,就能哄得神忘记自己的话语了。福气不是求来的,而是临到的。福气是怎样临到的?比如有一个儿子很听父亲的话,凡父亲吩咐的话,都照着去做了,令父亲非常疼爱,于是父亲就想奖赏他。儿子这时正有需要,就向父亲说:“爸爸,我想要一对溜冰鞋。”于是父亲溜冰鞋连变速车一起买给他。这奖赏不在乎他的求(祈求),而在乎他真的配得。求,只不过是想让神知道我们需要具体那一样福气罢了。但相反的情形,这儿子是很坏的一个人,就算求得叩破了头也没有用!
福气(包括亨通、能力)不在乎我们求,而在乎我们配得与否。有时,即使我们没有求,如果我们是配蒙福的,福气也会追随我们。“你若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这以下的福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包括追赶仇敌,即能力〕(申28/2)。”甚至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创1/27.28)”。有神形象的人,神就自然赐福——将伊甸园和全地所有给他们,并不是他们求的。挪亚、亚伯拉罕、摩西是神突然临到他们,向他们说话,并不是他们求来的。亚伯拉罕想都没有想过会有一个儿子,更妄论想作多国之父了,更不敢去求了。约瑟也是,他并没有祈求什么,只是认认真真做人罢了,但神竟抬举他到宰相的地步。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信仰里,福气是在乎我们遵守神的话。你要想得到某样福气,那么你必要遵守与那福气相联系的神的话。例如:“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因此,人能否蒙福,是神照着我们的生活、品行的好坏而衡量的,而并不是靠一些刻苦己身的秘诀,敬虔的形式。由此可见,最重要的是听话行道,“听命胜于献祭〔祷告〕。(撒上15/22)”
得能力的秘诀,不在乎祈祷的长短多少,而在乎得着神向我们说话(瑞玛)。“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路1/37)”原来能力是在神的话里。神自己也证实自己的话:“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赛55/11)”“我已说出,也必成就;我已谋定,也必作成。(赛46/11)”能力在乎神的话(旨意),而非我们的话(祈求)。查考一下《圣经》,摩西、约书亚、基甸、大卫、以利亚、以利沙能成就大事,不是因为他们有比别人能更长时间的祈祷,而是他们的祷告形态有别于我们,是听了神的话,然后按照着去做。
神吩咐你去做某事,你就不要顾虑什么,完全顺服去做便得了,因为神会为自己的话负完全的责任。约拿顺服了神的话,居然令一个顽梗骄傲的异帮,上到国王,下到平民都披麻蒙灰认罪悔改。但你想吩咐神,又要神负完全的责任,休想!你是谁?上帝的上帝吗?你的话(祈求)这么伟大吗?这是性质完全颠倒的祈祷。
八年前(90年),这里到处都还没有建立家庭教会之初,在一个偏僻的山村,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姐妹,忍受了多年的迫逼歧视生活,常恳求主接她回天家。但有一夜零晨四点,主向她说话:“我还要重用你。”自始之后,很奇妙,她便把福音传开了,很多神迹奇事伴随着她,她带领着一个有二百多人的教会(在这里已经算是一个颇大的教会了),热心事奉的同工有十多个。不论从什么角度去看,这老太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圣经》不懂得多少,也没有多少文化,更不会讲道,也不会祷告;这偏僻的山村,没有与外界接触,更没有受到“多祈祷多有力量”的污染,她更加没有“多祈祷”。可见是神成就自己所说的话。
今日我们教会的事工是服事国度性的事工,所做的越来越大,都是按着神的异像及随时默示来成就的,并不是我祈祷多了,相反我关门闭户的祈祷是更少了,而是我在祷告的形态里更新了的缘故。摩西在山上两次四十日朝见神,是因为神要他这样的,而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或本事。因为神有许多律例晓喻他,所以时间长。而不是因为他祈祷时间长,就晓喻律法给他。这是人把因果关系倒置了。要提高祷告的质量,先要提高祷告的人的“质量”,即这祷告的人是怎样的人。《圣经》说:“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什么叫“义人”呢?就听了神的话,又按着去做的人。一个听道又行道的人,讨神喜悦的人。比如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很乖、很听父亲的话、样样都按父亲的意思去做;另一个却是另一个样子,请问那一个儿子,父亲更喜爱哪一个呢?哪一个儿子,父亲更乐意答应他所求呢?这是不言而喻的。同样,我们就知道耶稣、保罗他们祈祷这么简短,却大有功效,一句话就能赶出鬼来。还是那句话:因为“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还要将比这更大的事指给他看,叫你们希奇。(约5/20)”。
“我所拣选的禁食(祷告),不是要松开凶恶的绳,解下轭上的索,使被欺压的得自由,折断一切的轭吗?不是要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将飘流的穷人,接到你家中;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顾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吗?那时你求告,耶和华必应允;你呼求,他必说:‘我在这里。’(赛58/6-9)”祷告亨通的条件就是你平时的为人怎么样,平时有没有遵行神的话去爱别人,帮助别人等。
神从来没有说,你有很长的祈祷他就喜欢你,神喜欢的是一个凡事遵行主的话的人。会作长时间祈祷与美好的生命,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否则,法利赛人必然有美好的生命。一个会作很长祈祷的人,另一个有美好生命的人放在天平两边,神更爱谁呢?可见,会作长时间祈祷的人并没有什么份量的。祈祷算不得什么,会作长时间祈祷也算不得什么,最重要的是如何遵行主的话的。
只有我们成为一个神所喜悦的人,神才乐意将又大又难的事,指示我们(瑞玛),这就是能力的奥秘了。并不是祈祷本身有什么能力,而是因为祷告的人是一个神喜悦的人(义人)。因此如果我们要学习怎样祈祷,倒不如更着重学习做一个讨神喜悦的人吧。神不看重我们祈祷时说得怎样,花了多少时间;他看重你祷告以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他得着,因为我们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悦的事。(约一3/22)”扫罗王开始是能听到神向他说话的(撒上10/10),但后来因为不遵行神的话,神就不再向他说话了;为什么约沙法王、希西家王在大敌当前能得助于神呢?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祈祷,而是因为他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王上22/43,王下18/3)。”于是有神的话临到他们,他们按着去做,事便成了。相反,“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听他。(约9/31)”“恶人献祭,为耶和华所憎恶;正直人祈祷,为他所喜悦。(箴15/8)”
《圣经》又以另一个角度说祷告大有功效的因素——信心。其实都是讲同一件事。什么叫信心,很需要明确和更新这一概念。“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雅2/22)”从两节经文结合来看,我们得出信心全面正确的概念。信心是从听(看)神的话(直接的瑞玛或从洛高斯变成的瑞玛)而来,又按着去做才能叫信心。听了神的话又去行,岂不叫做行道么?原来信心也即是行道,有信心的人就是行道的人,就是义人。摩西、大卫、以利亚、耶稣、保罗既是一个义人,神就喜爱将要作的事指示给他们,他们听了就顺服,就去做,就成为了一个有信心的人。
我们个人的祷告,应该是这样的祷告:“子凭自己不能作什么,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约5/19,20)”。这是我们祷告的最高境界。
我们常以祈祷的多寡和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祷告的质量,因为有一句语说:“多祈祷多有力量。”这句话虽不见经传,但在基督教界里却是不刊之论。耶稣所讲朋友借饼和寡妇求伸冤的比喻,精意不在乎祈祷的长短,而在乎其迫切和坚持。
“多祈祷多有力量”这句话,是从宗教观念里来的。世人总是以他们献的祭物大小来衡量他们所祈的福气:求一家平安的,就献一只鸡;求发大财的,就献一只烧猪;再大的就献金身像,如此类推。因为魔鬼是从不计较献祭的是什么人,赌鬼也罢、奸商也罢,你献上多少,就为你做多大的法事。因此我们人就自以为“天下的猫都是爱腥,天上的神仙都是爱哄”,于是也来这么一套。由于这种观念使然,让许多基督徒也以为这么一来,他长长的祈祷,就如一个硕大无朋的祭物,理所当然就能够换取等量齐观的福气(或力量)了。
法利赛人为什么喜爱作很长的祈祷呢?因为那时有这么一种“属灵环境”:普遍认为越长的祈祷越得神的欢喜,以长时间犹太教式的祈祷为敬虔。如果没有这种“属灵环境”,法利赛人长时间的祈祷就不能得到什么“资本”。现在我们的教会正重蹈法利赛人的覆辙,拼命在祈祷(祈求)上下功夫,注重的只是祈祷的本身,而非祈祷外他的为人,那么这只是一种宗教的祈祷。法利赛人的祈祷又多又长,是不是就多有力量呢?从他们的生命、能力和启示上去看,便知道他们的祈祷是毫无功效的。从《圣经》去看看,所有为神成就大事的人背后,都因为他们是听神的话,讨神喜悦的人,或者是曾经听神的话的,讨神喜悦的人。
中国人以刻苦著称,中国几千万人的教会,其中有不少刻苦祈祷的传道人,甚至比赵庸基、辛班尼祷告更加刻苦、更长时间;看天主教历史的书籍,有些“圣人”修道祈祷比任何人都长、都要刻苦,为什么我们却见不到他们有赵庸基、辛班尼那样的能力呢?可见这种“教义”是荒谬的。
祷告其实是一种关系,祷告的质量不是用时间有多长、你的膝盖有没有茧来衡量的,祷告的质量在于你与神的关系有多深,包括你平时遵行了神的话有多少?在神给你的话中,你顺服了多少?如果你越顺服神,我就知道你与神的祷告关系越深。
在《圣经》所有有份于弥赛亚计划的人,如挪亚、亚伯拉罕、摩西等,他们之所以被选上,皆因是他们与神的关系。这关系是这样建立的:他们都有讨神喜悦的品格和生活,于是“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约5/19,20)”便有了“亚伯兰,亚伯兰”、“摩西、摩西”的呼叫,他们听了神的话,就顺服了,就去做了,弥赛亚计划就这样一步步成就了。这关键的“父爱子”“有了我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约14/21)”的关系。
神向他所爱的人显现——人听了神的话——顺服遵行——成就了神的计划
自从我从祈求更新为祷告之后,我敢稍为大胆地夸口说,我越来越亨通了,神给我的异象是又大又重要的,正是目前中国教会最需要的信息。作这个事工,需要大量的资金,很广泛的渠道才能作成。而我们是才刚开荒三年的一个山区教会,教会根本还没有收到什么奉献,我们的生活还相当困难,怎么可以印大量的书籍供应全国教会呢?另外,可能是神为了我专心领受,把我们放在一个偏僻的山区,避免很多无谓的社交,所以我认识的教会没有几个;以人来看,这种条件怎么可以作重大又广泛的国度性事工呢?可能别人以为我是拼命祈求神用大能的手托住这事工,求资金供应、求神为这信息开路、让人重视……保守祝福这事工亨通顺利等等。
没有,我全心身都放在领受信息上,所有的祷告都是关乎信息的,我的任务就是记录他的信息。因为祷告更新后有一句神的话提醒我:“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赛55/11)”“我已说出,也必成就;我已谋定,也必作成。(赛46/11)”如果不是神要我做的,你怎么要神托住也白搭;如果是从神来的异象,神必会成就自己的话,并不是因为人祈祷托住了才成就神的话。假如我们相信神需要人的祈祷才能成就他的事,这里至少有两个错误:一个是不信的表现,忧虑神能不能办好这事,就是不信神能够成就自己的话(赛46/11、55/11);第二是过于相信人自己。所以我祷告最重要的是搞清楚我做的是否真的从神而来的,如果真的是从神而来,那么我就要相信神必负责到底,还有什么好忧虑的?这就是信心——相信神必成就这事;(假如事工遇到拦阻,当然可以祈祷,但这同我们靠人的祈祷托住而成就神的事工是两码事。)后来这些事工超乎我想象的亨通顺利,全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完全是神迹,并没有人力所为。为了事工的隐藏,请允许我说得含蓄一些,点到即止算了。
被宗教所蒙骗,以为福气是从祈求里支取的,于是我们只追求多多的祈求,而忽略了祷告蒙应允的条件,忽略了福气是从应许里来的这一真理。宗教的目的是要转移我们努力的方向,使我们努力于祈求,而不是努力成为神所喜悦的人。因此我们的祷告要更正一个目的:我们来到神面前,不是为了更有能力,而是成为一个能行道的人。祷告更重要的是存一个谦卑悔改的心,在灵里敏锐圣灵对我们的责备、提醒、指教,然后听从、回转、去实行。若我们成为神所说的:“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路3/22)”那么,诗篇第一篇的应许,就临到我们身上。假如神的话常常临到我们,而我们又常常按着去做,我们就无不亨通了。“多祈祷多有力量”那句话应该更正为:“义人的祈祷是大有能力的”,或者说“我们越讨神喜悦,我们的祷告也越有能力”。因为这符合《圣经》的话:“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33/25)”

更新之五:祷告是生活的享受、生命的需要
过去,我会感觉到祈祷有如学生做功课,很麻烦,但又非做不可。又觉得祈祷无非就象背课文,干巴巴,很枯燥,而且真惨,要每日地背,因而便产生了应付的态度,这很自然就使得我的祈祷象公事公办的汇报,兼且学来的声调高八度,有时甚而是高声喝令吩咐,就使得这些祈祷不仅是公事公办的汇报,而是宣读圣旨。后来我遇到一个海外的姊妹,她的祷告充满了爱、充满了感情,语调很温柔,令我平生第一次祷告流出了泪水,我立时为自己干巴巴的祈祷感到羞愧,我认定:这才是真正的祷告。
“耶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来5/7)”“虔诚”,就是用诚实的心来祷告。神喜悦人用心灵和诚实来到他面前(约4/23,24)。诚实是从心来的,因此只有诚实,祷告才会发生果效。而背诵的、学来的祷告是空洞的、干涩的,往往是出于魂的,不是从心里来的,这怎蒙神悦纳呢?诚实,便是要有感情的真实流露,因此需要培养你对神和祷告对象的感情,才能爱神所爱,恨神所恨。在圣灵里祷告,还有一个好处:能感受神的感受(腓1/8),思想神的意念,就能祷告神心意的祷告。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1.htm]上一章[/url]祷告生活的更新(3)[url=ada99:jiayuan13.htm]下一章[/url]
而在我们基督教里,人们受宗教观念的捆绑,蜗牛似的缩在自己的壳(建筑物)里,不愿“去”。有些人根本不愿意“去”;有些人沉浸在教会的各样活动里;有些人在象牙塔里研究高深的学问,著书立说;有些人很“属灵”,在等候神的能力才“去”等等。而魔鬼却是聪明的家伙,非常懂得行动的能力,它便鼓动它的顺民“去”,于是就把黄赌毒传到四面八方,非常成功。《圣经》说:“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善”就是神的话,“行善”就是遵行神的话。我们常常聚会、读经,就是“知道”,为什么不去行?神并不是说:“若要行善,就得祈祷。”而是知道就可以去行了,神在这里再一次强调“行”。我们不行,魔鬼却行了,这不就是我们的罪吗?今日许多罪恶横行,其中有些就是我们的罪——不行的结果。
有人会很属灵地说:“我很软弱,没有行善的力量,所以祈祷等候主赐给我力量。”这是属灵的借口、假冒为善的宗教。为什么撒但之子不软弱,你万王之子倒软弱?难道他们比我们更有力量吗?世人行恶,要冒被抓、被枪毙的危险,他们不软弱;我们行善,没有律法可以禁止,我们倒软弱?“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从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路12/47)”主呀,这太专制了吧?这个仆人不是不想行道,而只不过他还没有你所赐的力量,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人呢?“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这两段经文告诉我们,“知道”就应该去做了,“知道”与“做”之间是没有推托的理由的。我们有一些错误的偏见,以为某些人能产生属灵的震撼力,他们背后一定有不同凡响的祈祷,某些特别方式的敬虔。雷锋,是一个没有祈祷的人,为什么却能行出如此的善来?《圣经》中的好撒玛利亚人,他的敬虔方式是错的,却为什么能行出如此的善来?不要再用伪善的推托了,归根到底,只不过是我们根本上并不打算遵行神的话罢了。基督教里假的教义害死很多人,被很多人找到了借口。
我们的力量从那里来呢?就是从神的话(瑞玛)来。一个信靠神的人,一旦得着神的话,他就很自然会想:“既然是神叫我去做的,我还有什么好怕呢?”这就是信心,就是力量。所以“知道”神的话本身就是力量,因为神的话没有一句是不带能力的,我们祷告、读经、聚会就是为了“知道”的,如果知道了还说没有力量,那是鬼话。“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太28/20)。”在你要去遵守的时候,神(圣灵)就与你同在,他同在的意思是,你要遵守时他就会与你在一起,与神(圣灵)在一起时怎会没有力量?神的力量是在我们遵守他的道的时候赐给我们的(他的同在)。我也祈祷了很多,但我的坏习惯和坏性格却不见有什么变化,但后来我决志要改又在改时,却能渐渐改变了。遵守神的道与不遵守神的道,责任不在乎神,而在我们。要不,在以后神审判我们时,我们就可以说:“主呀,我祈祷很多了,但祢却没有赐力量给我。”这样,神就哑口无言了。
这是因为人对“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7/24-25)”以为“靠着”是祈祷,其实联系整篇来看,我们就知道保罗所指的是,没有信耶稣基督的人,在律法以下,靠的是律法,是不能胜过肉体里的恶,不能胜过取死的罪;而信了耶稣基督,我们就可以靠着心中圣灵(即耶稣基督)的帮助,使自己产生一种“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的悔改心态,假如我们愿意顺服圣灵,我们就能脱离取死的罪了。这个过程仍然是在乎遵行神的话(自己责备自己),带出来的能力。
又有一个错误的“教义”说:“我们不祈祷(祈求),神就不能作什么。”有一首歌唱道:“每一次我祷告,摇动祢的手……”就代表了这种神学观。我们用《圣经》检验一下这对不对。创造天地,是否因着人的祈求才成就的?神预备救赎计划,是否因着人的祈求而产生的?神要引领亚伯拉罕、祝福亚伯拉罕、是否因着人的祈求而发生的?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是否因着人的祈求才得以实现?不,这一切都是创世前的计划,这当中没有一点人的功劳。耶稣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5/17)”这话告诉我们,天父从创世以来没有停止过工作,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再举一些更确切的例子:尼尼微城的悔改,是谁为他们祈求?
耶稣升天后,那些门徒们聚集在耶路撒冷,他们要为复兴以色列大发热心,轰轰烈烈地传福音。在他们的神学观念里,救恩从没有超出犹太族以外的,可知他们的祈求也不会超出本族以外。后来神作工,借着逼迫把门徒遣散到以色列以外,腓利到了撒玛利亚,传福音的时候,有许多神迹伴随,许多撒玛利亚人就信了福音,使徒们大为诧异,要去看个究竟。请问,这是他们祈祷(祈求)的结果,还是神自己做的工?
过了八年,门徒们还没有向外邦人传福音,更没有这个看见为他们祈祷了;但神借着外邦人哥尼流采取主动,又在异象中纠正彼得的神学,福音才第一次传到外邦,却使耶路撒冷总部大为愤怒。请问,外邦人的得救是人的祈祷(祈求)结果,还是神自己的工作。如果是要靠以色列人为我们祈祷,神才救我们的话,恐怕今日我们还未能得救。
外邦使徒保罗,一直在西亚一带工作,还想开拓到庇推尼,可想见,他们肯定不住为该地区祈祷。但是,圣灵偏偏呼唤他到没有计划去的地方——欧洲的马其顿。于是从此开拓了欧洲的许多教会。不好意思,再请问,这是人祈祷(祈求)的结果,还是神自己的工作?
在我个人的事奉里,同样体会到《圣经》所描写的:我们花了最多功夫祈求的地方(或人),没有收到什么效果,而在我们意思不到、从来没有为那里祈求的地方(或人),反而兴旺。这使我们羞愧:这不是我们祈求的功劳,而是神自己的工作。
我们真的“本不晓得怎样祷告。”这一切事的成就,透露出一个真理:神从来都是按着自己的计划、旨意行事的,并非按我们的意思(祈求)行事。我们人的本份应做的就是:一,从祷告中知道神的旨意、计划;二,顺服并遵行神的旨意。“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约6/29)”相信神所说的话(信是包括行动的),按着去做,就是作神的工。(在下一本书《祈祷里的迷信》中,将有详细专论。)
最要紧的是,在我们的“做”里有没有神的话语(瑞玛),即能辩出圣灵的火柱、云柱。
有人说:“不要做得太多了,恐防做在神的前头”。这是错的,神一句话就能创造世界了,我们能超过神吗?我们怎会做得比神还快、还多?我们跟得上神就好了;我们不是会做得太多以至把神甩下,而是做错了方向。
祷告是一种信心,信心也即是行动。从《圣经》里看,祷告总是伴随着行动的。“耶和华晓谕摩西说:‘把你的杖伸到埃及所有的水以上……’摩西、伦就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行。……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对亚伦说:‘把你的杖伸在江、河、池以上,使青蛙到埃及地上来。’’亚伦便伸杖在埃及的诸水以上……耶和华吩咐摩西:‘你对亚伦说:‘伸出你的杖击打地上的尘土,使尘土在埃及遍地变作虱。’’他们就这样行。(出7/19,20.8/5,6.16,17)”摩西每次从神那里领受了话语(这才是真正的祷告),就照着去行,于是在埃及行了十大神迹。神叫摩西按逾越节的定例去做,他们就照着去做,死亡天使,就越过他们的门而去。“耶和华晓谕约书亚说:‘看哪,我己经把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并大能的士,都交在你手中。你们一切兵丁围绕这……’(书6/2,3)”约书亚就照着去做,耶利哥城就倒塌了。以利亚祷告叫天三年不下雨,果真三年不下雨,我们以为是他祈求的结果——他说要下雨神果然就下雨,这就错了,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先知祷告的诀窍。所谓“先知”,其实这种人的灵是能与神交通的,是能听、能对话的,是他预先听到或感知到神要作什么——神对他说什么,他就按着神所说的宣告出来,这就是先知能力的秘诀。这一切都说明,祷告的能力在乎有神的话语,知道神要作什么,事情就一定会成就的。
行动一定要有祷告(瑞玛),神喜欢向行动(行道)的人说话。这才是祷告秘诀。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祈祷就是交托给神,无需我们负责什么,是因为我们在祈祷的形态上发生错误:以为祈祷就是我讲,神听。如果是这样,当然是听的要做事了,但真正的祷告却不是这样,是神说,我们听,然后按着神的话语去做。我们应当将我们工作的需要、困难告诉神,神会在灵界部分为我们作工,而又将世界的工教导我们如何做,这部分是我们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的,日后他要凭这个来审判。有时神会教导我们去等候,这也是一种信心的“行动”,但这是祷告所需要的行动中极特殊的行动。请记住:人该作的,神不去作;人不能作的,神去作。
有一句错误的话说:“不要做那么多,宁愿多花时间祈祷。”不错,有一些成功的属灵伟人,他们的确花了许多功夫在祷告上。因而有好些人也想做属灵伟人,每天关门闭户四、五个钟祈祷、或者每日灵修几个钟,于是许多人就这么一天又一天地度过,然而我却没有看到一些“属灵伟人”的影子。我再翻复查看旧约人物传记、福音书、使徒行传,都没有发现这样的属灵秘诀。倒仿佛觉得,耶稣都没有他们那么“属灵”。耶稣除了四十天的禁食,几次的长时间祷告外,《圣经》记载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作工。并且是“拼命做”,饭都顾不得吃,他的亲属都以为他癫狂了(可3/20,21)。
有一些牧者,神在他身上有特别的呼召,要他与自己有长时间的相交,这是神特别的恩待。就如神呼召摩西上山四十天,这不是每个人都能仿效的,连约书亚也只能在山下等候。赵镛基牧师每日有半天朝见神,能成就许多巨大的事工。但不见得他所有的同工,如法炮制,就能作出如此的事工来。如果能仿效,世界就应该有许许多多“赵镛基”了。因此,如果片面提倡属灵伟人的经验作为我们属灵的生活方式,也就成了一种新迷信。
在事奉上遇到了重大问题或决策时,也很有必要作长时间谨慎的寻求祷告,象耶稣拣选十二门徒时一整夜祷告一样。这样长时间的祷告,是有目的也有必要的,但却非是门徒每日的“坐禅”(和尚每日定例的修身功课)。
的确,人努力事奉了一段日子,灵魂体都会疲累的。很有必要退修一下,象耶稣退到旷野一样。神最知道我们身心灵的软弱,因此定下安息的律例,这不是可以不行的:“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出20/9,10)”这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福音书记载的耶稣好象不属灵,常常劳碌奔波、周流四方了。原来耶稣是用大部分时间“劳碌作他一切的工”,而又用少部分的时间离开人群,“向耶和华守安息”,到旷野祷告,这很合符“安息”的定例。在新约书信里,褒扬“劳苦”、“劳碌”、“勤劳”不下三十处,说明保罗他们的事奉,是何等的奔波劳碌,耶稣也是一样,常常忙得饭也顾不得吃,要暗暗到旷野歇一歇(可6/31)。我们事奉神的人,大部分时间应该努力多作主工,也为自己留下一些时间(约6:1的比例),亲近神,让灵魂体得安息,重新得力,这才是律法“安息”的精意。因此我们不要把“拚命做”与“不祷告、不属灵”混为一谈,把“做”与“祷告”对立起来。
但有一些“雇工”想用“安息”这一属灵的口实,为自己的懒堕辩护。提倡“安息”的人,常是五日、六日地“安息”,只不过为了一天主日的工作(一小时的讲道),这些人真是不怕将来“哀哭切齿”的。我们为什么要为自己的贪图安逸而不惜混淆真理呢?我怀疑有些错误的教导,是因着某些在位上的人生命有问题,有意无意地曲解真理来掩饰自己生命的缺陷。就如法利赛人因贪财,而歪曲“各耳板”的定例一样(可7/913)。
有许多人自封为“专心祈祷”的职份,但《圣经》里十多个职份里却没有一个是专司祷告的。错误的祈祷教导,成为了许多逃避事奉,躲懒的人的避难所,有些人被欺骗了,对于自己埋头祈祷感到自得,也就不觉得整天与世隔绝有什么不妥;有些人在教会里遇到生命的修剪时,就逃避事奉;有些人半途而废、退后软弱了,但他们仍然有漂亮的“属灵”借口:我在家里祈祷不也是一样事奉吗?还口口声声地说:祈祷是最高层次的事奉。这不是从《圣经》来的,是宗教里来的。祷告从来是同行动联系起来的,因为祷告的目的就是想知道怎样做。使徒们说:“我们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4)”亚拿在圣殿专事祷告,但她的职份是先知(路2/36,37)仍然是有行动的职事的。
雅各说:如为一个缺衣少食弟兄祝福祈祷:“平平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暧吃得饱,”而没有实际的行动,这种祈祷有什么益处呢?我们祝福世界、国家、社会、各教会或祝福仇敌的的同时,我们更应思考一下,我该有一些什么实际举措去祝福。因为祝福不只是一句属灵的空话,而是一种很实际的行动。耶稣祝福我们,我们是实实在在领受到他的帮助和恩惠的。记着:每一个祷告,背后往往有相应的行动。“他(哥尼流)是个虔诚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祷告神。天使说:‘你的祷告和你的周济,达到神面前,己蒙记念。(徒10/2,4)”
错误的形态\\我们说话(祈求)----━━>神听话,然后去做━━>事就成了
正确的形态\\神说话━━>我听,我然后按着去做(其中包括祈求神给予有利条件)━━>事就成了
我们的教会什么时候,才能从仪文的祈祷,转变到与主相交的祷告呢?什么时候,才能从偏重祈求回到重视遵行神的话里呢?
(在下集《祈祷里的迷信》将更详尽揭露“只要祈祷(即不用做什么),就能改变世界”的谬论。)
更新之四:祷告的果效在乎我们是什么人
又有一个错误的教义说:“魔鬼不怕你拼命做,而怕你屈膝下来。”这好似一句不错的格言,但却是含糊、不全面、有误导成份的话。
传统的祈祷概念就是:闭门、屈膝、然后念念有词。有些教会就片面提倡:关门闭户半天祈祷、通霄祈祷、连环接力祈祷……还有好些祈祷的书籍(如《祈祷出来的能力》)这样鼓吹,其中所引用的论据,只有少部分牵强的《圣经》,大多是属灵名人的话语,成为可疑的理论。书中有一个名人说:没有一件事比祈祷更重要了。书中另一个名人又说:一天如果没有八小时或十小时(关门闭户)的祈祷,就会觉得不带劲,作不了什么工。另一个名人还发誓地说:这样长时间的祈祷与人们的力量及成功成正比的,凡事亨通、蒙福一切都在这种祈祷上,言之凿凿。于是好多人就片面追求长时间的祈祷,成为了一种“属灵的时尚”。《圣经》有没有说过祈祷很有能力呢?如果有请找出一句经文来!《圣经》有没有提到要每日长时间闭门祈祷?《圣经》只描述过有个别人在一生中个别时间有过某种祷告的经历,这是不能成为教义的。一些历史和个人经历可以印证已有的教义,但却不能引伸出新的教义来,如约书亚祈祷使日月停住,可以见证“在神凡事都能”这个真理;但不能把日月停住这件事说明“祈祷是大有能力的”,因为《圣经》没有这样的讲法,显然是人为引伸出“新的教义”。
有人为了说明“祈祷是大有能力的”,举出二战时英美好几个胜利的战事。这种说法更加显明它是一种迷信,因为“祈祷是大有能力的”是从大量事实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是人思想的产物。现在我试来揭穿这种荒谬。的确,我确信祈祷在二战期间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对于同一件的历史用不同的观点去看,就会得着不同的结论,如果我们用宗教的观点去剖析一件事,所得的肯定是宗教的结论。居我的史料所知,德国民间也有为自己国家祈祷的,如果按“祈祷是大有能力”的理论,他们也应该战胜英美呀?这是什么理论?为什么会自相冲突?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或抵抗德国的侵略到底谁是神的意思,如果美英抵抗德国的侵略是神的旨意,那么他们的祈祷才有效。在这里可以知道,能力不是在谁的祈祷里,而是在神的旨意里。假使你做的正是神要你做的事,你的祈祷才有功效,相反,你的祈祷一点能力都没有。不要以为约书亚祈祷就一定很有能力,假如那次与亚摩利人交战不是神的旨意,他叫日月停住的祈祷只会变成一句笑话——谁也逃避不了这个律的。这样我们必须更正“祈祷是大有能力”这句话,而应该说:“在神的旨意里大有能力”,因此我们要在祷告中要了解我们手中所作的是否从神来的旨意。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1.htm]上一章[/url]祷告生活的更新(2)[url=ada99:jiayuan13.htm]下一章[/url]
耶稣说:“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14/26)”“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注:原文作"进入")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所以我说,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16/13-15)”耶稣在这里告诉我们,他升上高天之后,并不就失去了老师,而是由圣灵来承接教导我们真理的责任。怎样才能够“指教”、“引导” 呢?就是来自于圣灵直接的“说”、“告诉”。在这短短的经文里,已经七次提醒我们,圣灵将来要告诉我们关于天父或耶稣的旨意。耶稣在这里所说的“告诉你们”的“你们”,包不包括今天的我们呢?这是不言自明的,显而易见,“自从《圣经》完成后,神就停止向人说话了。”的说法是人的话充当了真理。
祷告当然有祈求、代求、向神说我们的需要,但祷告不应只是向神说话,而更重要的是听神怎样说,正常的祷告应该是双向的、交谈式的、有回应的。“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林后12/8,9)”“他们事奉主,禁食(祷告)的时侯,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召他们所作的工。’(徒13/2)”我们与神有着多重身份的关系:父子、主仆、师生、恋人……父想对子说训诲的话;主要对仆交待一些工作;师要教授一些智慧;郎好想诉说关爱的话;……然而我们一开口祈祷,常常是要这样要那样,一口气地数说请求、恳求、哀求,完毕,就走开了;把自己贬作一个上门的叫化子,要这要那完后,就不见踪影。这令满怀爱意、创造我们的父神多么心痛。假如我们为人父母,每日只听到儿女开列购物清单式的长篇请求,又不容你探问一句,他转头就走了,你从来没有机会与他说一句话,你会怎样想?
更新之二:祷告要除去仪文
宗教的祈祷直接或间接地教导我们:祷告时必须闭上双眼,最好双手合拾;必须双膝下跪,以有茧为宜;嘴叭必须开合有声,念念有词;词句必须动听有力,语调高昂;句式必须咬文嚼字,口语会被视为庸俗可笑;话语必须毫不间断、滔滔不绝,否则会被视为不会祷告;最好截断电话,关门闭户……
仪文祈祷的人,早已把成百上千流行的祈祷辞录下储存了起来,只要把它们混在一起,就能变化万千,每次只要从不同的“抽屉”里取出现成的句子,就能生化出无穷无尽的祈祷。
我就这样虔虔诚诚地学会了祈祷,至少我以为已经学会了祈祷。
后来我想,我们每一天与人谈话,都是很自然、很自由、随心所欲地说话,每一日说的话都是新的,但怎么同神说话就不一样呢?为什么同神说话非得要这么死板、机械、说些想也不用想的、现成的句子?为什么非得要用文告的语气、书面的辞令?这是宗教祈祷理论没法回答的,在《圣经》里也没有这样的规定。从此,我便对这种的祈祷方式产生怀疑。我继而又想,我们每一次祷告的心情、内容、环境等都不同,因此,每一次祷告的话,都应该是新鲜的,未被重复过的,正如我每日同父亲的谈话都应该是不同的一样。后来我知道,这种公式化、仪文化的祈祷是没有《圣经》根据的,是一种宗教式的祈祷,从此,我便把储存起来的现成句子都从脑中洗去了。
我曾经从滔滔不绝、铿锵有力、词句动听、自以为很会祷告的境况,转变到感觉不会祷告。这时圣灵才开始动工,按着圣灵的感动,一句句的祈祷(弗6/18,犹20)。到了你感觉不会祷告时,你才会懂得随从圣灵地祷告,才会是更合符神心意的祷告。现在被圣灵教导祷告,才感到过去教神的祈祷是多么可笑。现在我更明白,什么是按神的旨意求,什么是按着自己的私欲求。虽然现在的祷告是断断续续的,但我感到每一句话都很踏实。我更注重自然真实的流露,更喜欢生活化的口语。我有更多时间是听的,我更注重的是交谈。我的祷告是独特的,更合符我自己,摆脱了千人同腔的模式。省去了许多废话、无效祈祷,使祷告精练了,也除去了因冗长带来的不耐烦。
祷告,并不象宗教祈祷教导的那样,必须用听得见的念念有词的声音,其实有许多祷告是在内心发生的,不为人知的。
初信主时,我被神医诒了身体、心灵,我相信“四福音”,然而我难以相信“创世记”。进化论、唯物主义、无神论成为我的信仰障碍,我深信进化论是合乎科学、合乎理性逻辑的,而创世记比神话更加神话——说有就有,正所谓“无中生有”,令我难以置信。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的寻求是认真的、严谨的,我需要寻找的是真实的、可靠的东西,要寻求的是真理。怎可以相信这样荒诞的东西呢?我内心翻滚着许多的疑问,这时身边没有一个基督徒,即便有也没有人能回答我这些高深的问题。正是我彷徨摇动之际,我发觉内心有一个微弱的意思,为我解答这些疑窦。这些答案顺理成章,很有说服力,把我从来没有想过的进化论不可靠的环节揭露出来,让我看到进化论荒唐的一面。我很信服,一个一个难题都得到了解答。最后这个声音说:“你试一下,站在创世记的角度去思想、欣赏这个世界,你就会感到不同了。”的确,当我以创世记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感受。我细心去欣赏一朵花,认真去思想一滴水时,都好象有一个声音在为我解说每样东西的奇妙,使我对平时看为平常的事和物,都不由得从心中发出赞叹:“真是神奇,真是神迹。”就这样,短短的几天时间,魔鬼用十多年营造的进化论顽固的营垒,就被彻底地摧毁了,实在奇妙。我是一个没有牧者引导、没有上过神学的传道人,许多神学知识及更新观念,都是从灵里感受得来的,后来同其他海内外肢体接触时,才知道这些都不谋而合、如出一辙,仿佛是同一间学校、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我才知道,这些从灵里来的意思,就是从神而来的教导。这些得来之前,我只不过是在思想上想:“怎么会是这样呢?神呀,我想不通……”,或者“神呀,这段经文是什么意思呢?”然后就有了答案,这不是神的回答是什么?这一问一答不是祷告又是什么?后来我发现,《圣经》里许多人都是这样的形态一问一答祷告的。
只有人的耳朵是需要接受声波的,声音、语言仅是为人与人之间传递意思信息而设的,而非为神而设的。神的“耳”不是肉耳,非声音不能接受,我们与神独对(祷告)时,如果硬要非得声音、语言不可,这都只是人为的规定,只是宗教、迷信罢了,是没有《圣经》根据的。
认识这样祷告之后,我更能够明白,为什么耶稣表面上好象没有祷告,使得他非要自我表白:“子凭自己不能作什么,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约5/19,20)”我们才知道他作什么事其实都是有祷告的,都是有神给他指示的,他随时都在祷告。
并不是说,只用默想祷告,就可以了。而是说,无论默想祷告或话语祷告都是不可代替的,不可以以偏概全,不能说话语祷告就是一切的祷告,也不能说有了默想祷告就可以不用话语祷告了。耶稣既有声音的祷告,也有内心的祷告,尤其是与人同心祷告时,就更非要声音祷告不可。
语言的祷告,只占我的祷告很少部分,在我不住的祷告中,最多还是内心的默祷,我更喜欢用我的思想、意念化作祷告,把我的心理活动化作向神的交通、求问、商量,就是所谓的“神交”状态。在我祷告的时候,人还以为我在走路、睡觉、吃饭、与人谈话、看电视……呢,这是惯于宗教祈祷的人所难以理解的。(参考《中集·一个平凡的基督徒不平凡的一天》)
有一种祷告是“感情”的祷告,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如果一旦用了语言,反而冲淡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时我往往会用一股妙不可言的感情向天父祷告,这里很难说得清楚,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更妙的祷告是“信息”的祷告,有时候,我有一种丰富的感受,真是说不尽、道不清的时候,我会把这千言万语化作“信息”,向天父“伊妙(E-mail)”过去,从我接受到神的回应里,我很奇妙发现,天父不但能够接收我的“信息”,而且他对我的“信息”是那么的理解,超过任何人。更滑稽的是,他也常常向我发“伊妙(E-mail)”的,人以为聆听神的意思,是听到声音、或语言,不一定的,我和天父之间常常用“信息”交通的。现在我写作,有不少时候都能接收到他的“伊妙(E-mail)”,只要短短“叮——”的一声,就够我写一天的了。现在我很熟识他“伊妙(E-mail)”过来的信号。
祷告不应该是死板的,而应该是活(泼)的、自由的、多种形式的。正如《圣经》所说:“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警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弗6/18)”这里“多方祷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多种方式的祷告,靠着圣灵的祷告是活泼的,形式多样的,同只有一种形式、刻板的宗教祈祷截然不同。念念有词的祈祷无论如何都不能遵照《圣经》“随时”和“不住祷告”的教导,因为一天大部分时间是不能念念有词的;但如果采用多种方式的祷告,就能真正落实“随时”和“不住祷告”的教导了。
更新之三 :祷告就是听话,然后行动
我们的祈祷往往是这样:“神呀,求祢动工,复兴祢的教会;打开福音的大门,拯救祢的百姓,求祢工作……你要负完全的责任。”这样祈祷,言下之意是:我们这个神是一个心硬的人,如果我们不哀求他,他是不愿意拯救人的;他并不想复兴教会,除非我们的话语打动了他;如果我们不提醒,他就停手的,他是一个不太愿意工作的神……我们如果深究一下我们的祈祷,我们便会大吃一惊,令人惭愧汗颜。
我们认为,祈祷就是把我们一切的事交托了神,剩下便是让神自己作工了,不关我的事。还以为自己很属灵、很有信心。因此我们的祈祷便是这样:长篇大论一番之后,拍拍屁股便走开了。好象一个主人吩咐奴才完毕,便坐轿起行了。这是主仆颠倒的祈祷。我们在祈祷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扮演了主人的角色:如此这般、一二三四地要神做这个那个,把本来是《圣经》吩咐我们去做的事推回给神,把理应我们承担的责任推卸给神,然后我们在一旁等候仆人做完他的工作,这名曰:享安息的信心。比如:“神呀,有许多人在吸毒,求你去拯救他们。”打发神去拯救,但自己却从来没有打算去帮助这些人,这些人来求帮助时又说,没有这样的托负;又比如教会下属有一个聚会点,出现了问题,教会于是就这样祈祷:“主呀,那个聚会点有这样这样的问题,你帮助他们吧……阿门。”这样祈祷过数次之后,教会就心安理得地等候事态的发展,就算是翻了天也不关自己的事,因为已经交托了神,这就是神的事了。还振振有词地说:“有信心的祈祷托,就是将小事到又大又难的事都摆在神的面前,让他赐下属天的智慧、办法、策,就是不加上人为的工作。”或者说:“神会负完全的责任的”。果真是这样的话,将来大审判,受审的不会是我们,而是神了。这样不打算行动的祈祷态度,是极端错误的。
我们来到神面前,应该象一个仆人一样,听候主人吩咐怎样做?做不好或不会做时,回头再请教主人,让主人教我们该怎样做,因此我们祷告不仅是向神说话,而是与神的灵相交,去感受神的意思、旨意——我们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才更好、更合神的心意。比如前面的祷告,我们应该这样祷告:“神啊,看到这么多人吸毒,我多么想帮助他们,求你预备我或教会,能投入这件工作。”然后听听神的意思如何。后面的祷告,我们理应求问神怎样处理,然后亲自下去解决问题。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再请教神,再去解决。
《圣经》一切已经吩咐我们去做的事,还是要我们去做,不能借祈祷推卸责任,神做灵界的那部分,我们做世界的这部分,这样我们就是与神同工了。所谓完全交略,好使我们迎刃而解,也就是说,我们仍然需要去做。
若果我们祈祷说:“神呀,请祢拯救我们的百姓。”你就更应该说:“这样,我该怎样做?”即使我们不这样祈祷,神仍然是一个拯救的神,他只是想寻找一个与他同工的人。神命定要拯救人类的,因为这是他的计划,他只想寻找一个知晓他计划的“挪亚”与他同工。与其祈祷要神拯救,倒不如听听神他要怎样拯救。神定意要拯救哥尼流他们了,但如果彼得却不知道神在做什么、不知自己该做什么,那么再多的祈祷都要落空了;神已经预备好欧洲、定意先将拯救的福音赐给他们,但如果身为外邦使徒的保罗,没有感受到神的意思,他所要做的工也都徒然。保罗后来在祷告中看到异象,有马其顿人的呼声。他便把事工的方向转向欧洲,这样就奠定了普世救赎计划的开始。教会历史证明,那时向东发展的福音,后来几乎荡然无存,尽管他们已有不少的祷告。这说明神一直在按着他的计划做工,他需要了解他计划的人,才可以与他同工。因此我们的祷告最重要的目的,便是了解神要我或教会做什么、怎样做。
我们求神打开福音的门,求神动工,这真是多余的,难道神是紧闭福音大门的神吗?是怠工偷懒的神吗?“也要为我们祷告,求神给我们开传道的门,能以讲基督的奥秘(我为此被捆锁)(西4/3)”。其实保罗当时并不知道神已经为他开了传道之门——写书信,如果神不是这样故意开特殊之门,保罗就会象一般传道人一样到处讲道了,今天我们的《圣经》就会少了许多宝贵的信息了。
耶稣说,天上地下的权柄己经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这命令就是一个信号:福音的门已经打开了。进入迦南的门己经打开了,过约旦河“去”吧,所有的土地,神己经交在以色列人手里。只不过我们对不同的地区,要求问神给予该地区的计划策略,就象打耶利哥城、艾城、底璧等有不同的战略战术一般。但我们并没有这样做,还在约旦河外等水干;
有一种教导说:“不祈祷(实质是祈求),我们就不能作什么。”认为如果不祈祷(不叫神做事),我们的行动就做不成什么。这同圣经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子凭自己不能作什么,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约5/19,20)”这里耶稣告诉我们,他仅凭自己是作不了什么的,而是要知道(看见)天父要他作什么,他遵照去作才能作成。我们从次序上颠倒属灵的律:我们对天父说怎样做,天父听了去做,事就成了;而耶稣的教导是,天父对我们说怎样做,我们听了去做,事就成了。
这个错误,其实这是对“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甚么。(约15/5)”曲解造成的。这段圣经真正含意是,假如一个人不是同神建立关系(常在我里面),他就得不着神的瑞玛(神的话就是生命,如同葡萄树的桨汁),他就什么都做不成。而我们曲解的意思是,假如我们不祈祷,神就得不到我们的“旨意”,他就不能做什么,我们也不能做什么,因为其实主要还是他做事的。这是何其荒谬。
在这个世界,任何的行动甚至话语都带有能力。我举起一把锋利的刀,向某物砍去,是否要祈求,才可以砍断?我见到某物损坏了,是否要祈求,才可以修复?世界上的事,无论是毁坏的或建造的,都是在行动中成就的。凡行毁坏的,就行在毁坏的律里;凡行建造的,就行在建造的律里。行在魔鬼的话里,就有破坏力;行在神的话里,就带来建造的力。凡行在律里的,就必有能力伴随。就如一个卫星,只要进入某个轨道,它就能按其轨道的律提供动力,就能运行不息了。
耶稣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这一个命令是“去”,因为这个“去”的背后,是有能力的:“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然定罪。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说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可16/16-18)”“信的人”就是听了就“去”的人,便“必有神迹随着他们”。耶稣并没有说:“你们要好好祈祷,才有神迹伴随。”可见,力量是在我们“去”时赐给我们的。我若行在神的话(律)里,背后必能力伴随我们,“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路1/37)”况且《圣经》还有一个应许:“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1/16)”。就是说,福音不仅仅是我们所传的话语,在福音里面,已经预备好有神迹奇事(大能)伴随,就正如腓利在撒玛利亚所作的一样(徒8/4-8)。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1.htm]上一章[/url]祷告生活的更新(1)[url=ada99:jiayuan13.htm]下一章[/url]
⒈形态的更新
一讲到祷告,我们就立刻想到“主呀,求祢……”这样的祈求,但《圣经》中的祷告是怎么样的呢?
《圣经》中的祷告形态:
1感恩、赞美、认罪(不须回应),例:撒下7/18-29,尼9/5-37,耶32/17-25。在《圣经》里占极少数。
2祈求(有应允,没有回应),例:代下14/11,书10/12,徒1/24-26。在《圣经》里占少数。
3求问神(神回应),例:
摩西回到耶和华那里说:“主啊,你为什么苦待这百姓呢?……”耶和华对摩西说:“现在你必看见我向法老所行的事……”(出5/22-6/1)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士1/1,2)
所以大卫求问耶和华说:“我去攻打那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耶和华对大卫说:“你可以去攻打非利士人,”……(撒上23/2-5)
这种祷告占《圣经》大多数。
4神主动找人说话(神和人对话),例:
神观看世界,见是败坏了……神就对挪亚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创6/12,13)
耶和华在异象中有话对亚伯兰说……亚伯兰说……耶和华又有话对他说……(创15/1-4);
耶和华晓喻摩西说……;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耶和华对我说……;这是耶和华说的。……
先知书就是先知综合了他们大半生与神对话的记录。从《创世记》“要生养众多……”开始到《启示录》最后“主耶稣啊,我愿祢来。”都充满了神和人的对话。
这种祷告,在《圣经》占了绝大部分,至少有几百例。可见最重要、最合符《圣经》的祷告是与神交通、听候神旨意的祷告。
从传统祈祷的特点我们得知,传统的祈祷其实只是一种祈求,但人却把祈求等同于祷告了。因为在宗教的祈祷里只有祈求一种形态:第一,我们无需赞美观音、赞美关公,更无需认罪;第二,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偶像说过什么,因此无需什么回答、对话;惟有祈求一种。于是我们将从前的宗教化的祈祷观念便带到基督教里来,把我们的祷告狭隘为一种祈求,以祈求代替了祷告。这就成为了基督教迷信之一。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4/6)”这里至少有三种形态,祷告与祈求是有区别的。
祈祷:只是祷告中的一种,是向神祈求、恳求;祷告却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括对神赞美、感恩、认罪、祈求、求问、听话、对话等的总概括。
由此我们得知,祈祷不等于祷告。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我们的祷告形态。
由于我们对祷告形态的错误认识,使得基督教的祈祷理论里包含着许多超乎我们想象的严重错误,可以说,大部分的错误都来源于这个方面(《祈祷里的迷信》将详明),我们有必要更新祷告的形态了。
更新之一:祷告就是一种关系——父子的亲切交谈(交通)
为什么我们祷告只是祈求呢?因为这是从我们以前的宗教观念中来的:我们从来都不知道神是会说话的,因为偶像从来就没有开过口,因此我们只是祈求后便完事了。宗教的祈祷只有我们说,从来就没有神说的,它还加上一句人说的话:“自从《圣经》写成后,神就不再说话了”作为“真理”。
从《圣经》一开始我们就看到,我们受造之后,神第一件事就是向人说话了,何等的迫切:“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创1/27,28)”神创造我们有何心意呢?就是为了满足他的爱,因神就是爱。爱是什么呢?就是灵(心)与灵(心)的相碰、相交,这就需要言语。“谈情说爱”就是需要“谈”“说”。整本《圣经》充满了神对人、人向神的交通。直到《圣经》最后两节,仍然是神与人的对话。“证明这事的说:‘是了,我必快来。’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从另一个角度说,神创造有灵的我们,就是为了与我们说话。可见神多么恳切要同我们说话。但有人说:自从《圣经》完成后,神就停止向人说话了。如果要我们相信这句话是真理,除非它是神说的。那么神在何时何地说了呢?凡事我们都应当用《圣经》去察验——《圣经》什么时候这样说过呢?显然这不是神说的,只是人发明出来的道理,但我们却把它当作真理,相信了,这就是迷信!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10.htm]上一章[/url]什么是祷告[url=ada99:jiayuan12.htm]下一章[/url]
要想知道我们的祈祷为什么被嘲弄,倒要先看看我们是怎样祈祷的。
从前我的祈祷,是学来的,象是别人祈祷的录音;我又听听后来者的祈祷,也几乎是一样,象是一脉师承的。这几乎是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传统式的祈祷。初学祷告,无疑会拾人牙慧,象一个咿哑学语的小儿会模仿别人的话语一样,但假若长此以往,仍然是这样,那就是畸儿了。你从来没有检讨过你的祷告生活,是否出于圣灵?有没有想过需要更新?
传统式的祈祷有几个特点:
⑴向神不住地说话、唠唠叨叨。我曾经非常羡慕那些滔滔不绝、不分逗号句号、一气呵成的祈祷,有些竟能如此长达1小时、2小时、3小时……令人叫绝。
⑵叫神干活,生怕他怠工;教神干活,生怕他做得不合自己心意;时不时提醒他,恐防他记忆不好;然后,警告他,我们吩咐他要做的事,他要负完全的责任。
⑶公事公办,等因奉此,差不多是一个腔调,没有情感,有时几乎是高声喝令的;机械式的咬文嚼字,几乎是千篇一律,只是每次在次序上有所不同。
⑷关上门,屈膝闭眼、然后念念有词;以时间作衡量,越长越会祈祷、越属灵。
如果以上的特点和要求作标准的话,那么耶稣根本就不是一个很“属灵”的人;我们出门探访、传福音、或做一件事前,都很“属灵”地先闭上眼祈祷一番,才去做;我们要医治一个病人,都先一轮祈祷,而且往往很长。但耶稣却没有这样,我看不到耶稣要出门做事前,象我们一样先来一番祈祷;他医治病人前,往往也不祈祷:
“耶稣进了房子,瞎子就来到他跟前。耶稣说:‘你们信我能作这事吗?’他们说:‘主啊,我们信。’耶稣就摸他们的眼睛,说:‘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这不是祈祷,因这句话是对瞎子说而非对神说的)他们的眼睛就开了。(太9/29)”
(还要举《圣经》说服你吗?请你自己打开看看吧。可2/11.3/5.路7/14.约4/50,数不胜数)假如我们象耶稣这样做,一定会被人骂为异端的。
那么耶稣真的是一个不祷告的人吗?当然不是,那么《圣经》为什么却很少记载耶稣凡事祷告呢?很显然耶稣的祷告与我们所认为的祈祷有很大的差别。
保罗以织帐篷维持生计和事奉,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一个工人不靠别人的奉献养生(林前9/15)并且还要资助教会(林后12/15),那么他一定要作相当的工时(一个工作日以上)才何以维持,剩下不多的时间,保罗还要牧养许许多多的教会。可以肯定,保罗一定不能每日关门祷告半天;这样一来保罗也就不能成为“属灵伟人”了。但尽管保罗这样繁忙、他也自认“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林前15/10)”、“比他们多受劳苦(林后11/23)”、是一个“拼命做”的人,但却毫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属灵的伟人。
这却怎么样呢?保罗是个很少祷告的人吗?非也,他常常告戒人要不住的祷告(帖前5/17),他又说:“我说方言(祷告)比你们众人还多(林前14/18)”。按我们的祈祷观念,这是很矛盾的。
有人说,祷告是基督徒的呼吸,这话是真确的。请问我们会不会关上门呼吸了半天,然后又闭气半天?会不会平时的状态是闭气的,临到干活前才吸几口气?当然不会,呼吸与我们的生活、生命是连在一起的。同样我们的祷告应该是与我们的生活、事奉连在一起的。
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象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己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们祷告的时侯,要进入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太6/5,6)。”这句话真正的属灵精意是:我们不要常常做出人们看得见的祷告外表,故意叫人看到你的虔诚;而应该关上你的心门(内屋),暗中地祷告天父。耶稣正是这样地作表率,使人觉得他并没有外表的虔诚,但他在内心里却是不住地与神交通,随时随处的与神同在。他多次表明:“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14/11)”这就诠释了他为什么又名叫以马内利,就是神与他同在的意思。
他行神迹时好象没有祷告,但他却说:“子凭自己不能作什么,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父爱子,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看(约5/19,20)”。这里揭示了耶稣在灵里与天父密切关系的奥秘,原来他与神同在到一个地步,他随时随地都能听到神的旨意,能随时随地够看到父神“将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给他”的程度,这就是他的祷告了。他在医治那个瞎子之前,已经听到了父神向他说话了,他知道父神喜悦这个瞎子的信心,他按着父神指示他的意思去做,神迹便发生了,事就这样成了。但这个过程在场的任何人都不知道的,从这里我们知道,耶稣的祷告与我们传统的祈祷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好象看不到耶稣祷告就医好了瞎子,其实他在“内屋里”的祷告,已经与他的生活分不开了。耶稣的祷告是在内心持续不断、察觉不出来的“呼吸式的祷告”。保罗也一样,他要织帐蓬又牧养,尽管很忙,但并不妨碍他常常的、不住的祷告,因为他已把祷告与他的劳作和事奉融为一体了。
这样我们就知道,我们对祈祷的认识同《圣经》祷告的精意相差很大。我们基督教里大多数人仍然停留在犹太教的、旧约仪文的祈祷里,《圣经》说:“这新约不是从仪文来的,而是从圣灵来的;因为仪文会使人死,而圣灵(精意)却使人活。(新译本,林后3/6)”仪文的祈祷是宗教式的祈祷,是捆绑的,是没有行动的(常常关门在家),也是死的(雅2/20)。因此《圣经》说:“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罗8/26)”,就是说,以色列人经历了二千年的仪文祈祷,在神眼里,仍然算不上晓得祷告。于是在这新约里,圣灵赐下了一种新的祷告:方言的祷告——圣灵替我们祷告,来补足我们的软弱。方言的祷告,是灵里的祷告,用不着悟性的,(林前14/14)并不妨碍我们做工活动;就如呼吸用不着悟性,并不妨碍生活劳动一样;因此方言的祷告如呼吸一样能同生活事奉融为一体了。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09.htm]上一章[/url]宗教的祈祷生活对基督徒的捆绑[url=ada99:jiayuan11.htm]下一章[/url]

   世人为什么不用祈祷,就能把黄赌毒传播到每个角落?魔鬼岂不更棋高一著?他们难道能超越属灵的律吗?市场推广的律,是否与传福音的律是截然不同的范筹?为什么有许多产品仅仅短短几年推出市场,用不着祈祷,却比我们百多年历史的基督教有更惊人的业绩呢?这岂不是对我们的神,我们的祈祷极大的讽刺?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08.htm]上一章[/url]宗教是形式化、没有自由的[url=ada99:jiayuan10.htm]下一章[/url]
我们往往把自己个人的经验或属灵伟人的经历作为人们仿效的准则,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义”。我们常常发现教会里有某些教导缺乏《圣经》的支持,然而却在教会里流传很久了,查实原来是某某年代某某领袖讲过的一些话,成为萧规曹随的遗传。
过去,我总想方设法寻找到一些可行的方法,借此就能够成为象赵镛基、布永康那样的属灵伟人了。人家说,要做属灵伟人,是要关门半天祷告的,你看赵镛基就是这样,甚至为了亲近神,连总统也拒于门外云云,于是我便效法起来,有半天是六亲不认的,连电话线也拔去。后来我又想效法辛班尼了,人家辛班尼每早都喊:“早安,圣灵!”于是我又喊:“早安,圣灵!”我学习了好些“属灵经验”,学了这个,新的又来,不知效法谁好。什么我都试过,但却全无果效。
有人说读圣经必须在早晨读(即所谓“晨耕”),因为圣经说捡吗哪是在早上的,如果迟了,就没有了。假若这样的话,晚上聚会就是不符合圣经的了?有人说:“神很喜欢人清晨来到他面前。”于是我零晨5点、后来4点、3点甚至2点起床到楼顶祈祷,却没有得着什么;我是一个“猫头鹰”型的人,晚上最精神,反倒在每晚临睡前读经默想,领受颇多;神呼唤撒母耳时偏偏是晚上而不是清晨,“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住口吧。我将耶和华昨夜向我所说话告诉你。’(撒上15/16)”许多先知都是在晚上听到神的话(士6/25,7/9等)。如果我们有某些定规的属灵生活不发果效时,我们就要检验一下,我们是否过着宗教式的生活。
我们人很容易根据《圣经》人物或别的人物的经历,推理出一些规条出来,要人去效法,这样就演变成人的吩咐,错误的“教义”。《圣经》上的伟人,都没有画一经历,而人却异想天开,试图把神的作为纳入一种程序里。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些方式方法,重演神与摩西或某伟人显现的经历(除非神定意要这样做);即使你现在到米甸旷野牧羊四十年,也不可能就能成为摩西;
不错,领袖、伟人的经验经历可以借鉴,我们是要取其精意,而非效法他们的形式和做法,我们学习他们的信心、勇敢、忠心、忍耐等等的榜样,以及在《圣经》里的属灵教训;而不是生搬硬套他们的经验方法。往往我们依样画葫芦地仿效时,反而使我们软弱——因为并没有产生我们预期的效果。
宗教的目的就是想引导人进入死搬硬套的模子里加以捆绑,但是“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里那里就得以自由。(林后3/17)”圣灵从不以公式引导人的,相反他是作新事的神。他引导《圣经》里的人物,都没有一个是相同的,他引导我和引导你都不尽相同,我们不要被别人的经历、经验所限,要寻求神对你独特的引导,你就能享受到在圣灵(真理)里的自由。有一些名人要关门半天祷告,我不否认他的独特性,但神带领我却是一面做事一面祷告的,关上门坐下来反而心中一片空白,要苦苦才能挤出一点东西来祷告;而一面行动一面祷告,却源源不断,这就是我的独特性。
宗教的生活,是抹杀了人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经历、独特的环境,试图让所有的人,去适合宗教的法袍——高了,就要削矮;矮了的,就要拉长。我们应该象大卫,掉开别人的铠甲,不管它多么漂亮、多么魁岸。“我穿戴这些不能走,因为素来没有穿惯。(撒上17/39)”让圣灵引领我们,用合式我们的方式(五块光滑的石子)去事奉神。他人的经历并不能代替你从圣灵里寻求神对你特有的安排。他人的经验,不能代替圣灵对你随时的帮助。经验、经历是彼时彼人神的作为,仅此而已。
不要再模仿祷告的形式,中国式:长跪不起;韩国式:地动山摇,形式本来没有什么错,但作为模式推而广之,要人按……这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我看到我的同工模仿了我的方式的话,我对他并不乐观。
宗教的观念是很重视形式的,总在形式上下工夫。讲道有人喜欢模仿名人的腔调、名人的手势,以为恩膏是从某种腔调手势产生的;有人喜欢模仿某种祈祷方式,以为只要掌握了某种祈祷方式,就会产生超然的神秘力量,这一切都是迷信的想法。一切都是从心里发出的,你的心灵有怎样的诚实,你就能发出怎样的果效来。劝君不要再模仿中国式的祈祷:长跪不起;也不要模仿韩国式的祈祷:地动山摇。还是从心里自然流露吧。形式本来没有什么错,但假使作为模式推而广之,要人人按其模式而做,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教授的是一种宗教的东西。
在人的意识或下意识里,多多少少总会感到宗教信仰,不外乎就是一些形式、礼仪的活动,某种教条、戒律的生活。有些持有宗教观念的人,总要在某些形式里,心才感到在踏实。活在宗教中的人,只知其形式,而不知形式的真正意义;只看重形式,而轻看实际的意义。以为信仰是透过礼仪、形式产生效果的,于是我们人便特发奇想,发明许多仪式、规矩,以为这样就能逗得神满心欢喜,然后忘乎所以地去推磨了。道教、佛教、世俗就有许多古怪又繁琐的仪式,天主教也把许多异教的礼仪带到神的殿中。设立神坛、镶满偶像、金壁辉煌、手持“法轮”、身穿“法袍”、 烧香点烛、繁文缛节、安静肃穆……搞得神秘莫测;
我见过一个“惨淡经营”的教堂,只有三、四十人聚会,但仍然忘不了那一套白袍诗班、“肃静歌”、“阿门歌”的全套礼仪。他们重视这些礼仪更过于寻求教会冷落的原因。有一些人总以为,只要我们做了某一些规定的仪式,就自然会产生某种神秘的力量,这种想法跟作法术的人的看法是一样的。所以有一些人总死抱某一些仪式或某一些形式不放,就好象没有了这些仪式或形式,就没有基督教了。以为某些仪式或形式是与基督教共存亡的,万万取消或更改不得。基督教里的宗教成份,满足了没有重生的“教友”的宗教情结,尽管他们不知何为重生,但他们觉得能参加一下礼拜的仪式,就心满意足了。因此在这三,四十人中,有几个得救,也是一个疑问。而对于真正寻求神的人,又觉得这一套东西空洞无聊。
主日崇拜里“众立众坐”、“启应认信”的程式,如果成为非要不能成为崇拜的话,它就成为了人的遗传。聚会一定要有次序,但假如这成为不可更改的形式的话,它就与神的话同等了。一切不是源于《圣经》的形式主义,可能,都源于宗教的。《圣经》里所讲的聚会几乎是没有什么仪式的,“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就当造就人。若有方言的,只好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只对自己和神说就是了。至于作先知讲道的,只好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其余就当慎思明辩。……因为你们都可以一个一个地作先知讲道,叫众人学道理,叫众人得劝勉。(林前14/26-31)”初代教会的聚会是家庭化的,很活泼、很灵活,随从圣灵的感动、启示,没有一定的形式。而且往往有很多人参与,甚至人人参与,非象现在由一个牧师独领风骚的。
为什么现在的教堂死气沉沉,为什么更正后的基督教仍然在欧洲被称为“末落的基督教”?为什么基督教在崇拜龙五千年的中国遍地开花,而且是在毫不讲究礼仪的家庭教会中,这不是发人深省吗?
宗教的人,特别注重形式的东西,甚至这种东西起不了什么作用也是如此,即使某些形式没有实际意义,仍然死抱不放。宗教的人,并不懂得所有的形式是为了作用而存在的,假若起不了作用,形式就失去了意义。我们虽然有聚会的形式,但教会却仍然荒凉、人心却仍然冷淡;我们从来不检讨为什么,从来没有去找原因。我们还是死抱一种聚会形式:“现在我们打开圣经某章某节……”然后长篇大论。因为这种聚会的形式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了,这样,就形成为一种传统。其实聚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庆典的聚会,以色列人的节期就是这种几万、十几万人聚集的聚会;但有时却是以一个最少的单位——家庭成员的聚会(这有别于我们“家庭教会”的聚会,现在我们家庭教会还是会堂式的聚会,只不过这个会堂是一个民居罢了)。有时在殿里、会堂聚会,有时在野地露天聚会,如耶稣在山上、海边讲道等;餐会式的聚会,如耶稣在逾越节最后的晚餐也是一种聚会的形式;有培训、开大会的严肃形式,也有一面吃喝一面交通的轻松形式,以色列人过节期多是这种形式;用歌舞、戏剧传达出某些信息的聚会,如神常要先知用一些戏剧性的行动表达出耶和华的教训,好让百姓更易明白……
我们教会除了一般讲道的形式外,还有很多方式的聚会。人是社会型的人,喜欢热闹,爱凑热闹,神很了解人的特点,所以圣经定规了一年有几个节期的大型聚会,过不多时就来一次,这是神的智慧。有一个时期,因为逼迫的关系,使得我们取消了所有大聚会,全都转成小型聚会,若干年后,我们发现整个教会的属灵情况衰弱了很多。尤其是外帮人,他们以为我们教会被打散了,被取消了,他们更加不敢信这种一下子就消失了的“教”,使得那一时期教会的发展陷入了低潮。很多人都怀念过去的那种热烈的聚会,谈论到过去那种大聚会,还很兴奋。这时候,我们才懂得大聚会的作用。是的,如果你能参加韩国赵庸基教会的聚会,参加过布永康、辛斑尼的大型布道会,你就更能够体会到庆典式的、大型的聚会会产生怎么样的奋兴作用,这是其他聚会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但仅有大型聚会是不行的,大聚会很难起到关怀和牧养的作用。所以也应该有细胞小组的聚会;在细胞小组聚会,人人都是讲员,人人都是参与者,你有什么亮光、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说出来。细胞小组的聚会的方式就更活泼多样了:有时是讨论一个主题,有时候是看光碟然后分享感想,有时候是交通茶话会……在小组中,每个人都培养出关爱别人的感情,每个人都学会服事别人;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被关怀,享受到爱。
每一年之中,安排了几次到郊外的山上开敬拜大会,在山林野地,离开了闹市的喧嚣,仿佛更接近神,不知为什么,敬拜得更投入、更释放,后来越来越多人喜欢参与这种聚会。不少人就是在这种聚会中被复兴了,被神抓住了,在最后回应神呼召时,很多人奉献给神了,很多同工就是在这种聚会中产生的。
有一些聚会,并不讲新的课题,而是围绕上次聚会的信息进行讨论,探讨本教会有什么存在什么问题,联系自己具体实际,商量如何去实践这些教训,并且检查落实得怎么样……
还有许许多多的聚会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这里就无法一一列举了。
这些聚会怎么可能不喜欢参加呢?怎么可能要人哄、要人请呢?老实说,不少这些聚会是限制名额的,有一些是要过时关门的。这种聚会怎么会使人软弱冷淡呢?聚会的形式也好,信仰的方式也好,都是为了让神的话更好扎根,带来更好悔改的,某一种情形用哪一种方式,让果效来决定,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形来不断调整更新。所有的形式都不是为了维持宗教的规矩和体统的,而是为了人得造就、得益处的。
因此,我们要在一些传统的聚会形式里更新,使它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要知道,每一种聚会,只能起到各自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只有单一一两种聚会方式是不够的。
二十世纪初,德国有一位新接任的炮兵司令到某炮团视察,发现发炮时,每个炮位旁毫无道理地总挺立着一个人。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在炮旁立着一位士兵时,炮兵说:不知道,一直以来就是这样。问团长,团长说:军校里就是这么教的。炮兵司令回去后,查根追底要找出原因,后来发现,原来从前的大炮每发炮后总会位移,所以要有一位士兵将其拉回原位,但后来新式的大炮不会位移了,这个士兵就派不上用场,但仍然站立在那里,变成了遗传下来的形式,已经有一百年之久了。后来,这个新司令才改革了教科书,把那个多余的炮手撤了下来。
这是不是很可笑?是的,现在我发现基督教里有许多形式同样是很可笑的,只不过我们还没有发现罢了。我们不要再被宗教欺骗了。假若你发现某些形式似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或者作用不大时,你就要考虑,是不是需要更新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使我们事奉的方式方法都有所不同,这才是圣灵的智慧。我们要用百般的智慧将神的话表达出来,既然要百般的智慧,就必须是生动的、活泼的、多种方式的。由于传统的聚会受宗教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直到现在,基督教给人的印象不外就是那种很沉闷的聚会罢了。正因为其沉闷,使许多人不愿来聚会。我们从来不会在教会里找自己的梁木,还以为是别人有问题,谁知道有时却是教会有问题。
宗教的人往往喜欢以某种形式来衡量人敬不敬虔:以一个人读了多少遍圣经、每天祈祷多少时间、一周聚会了多少次、能背多少圣经、是不是很会讲道……来判断他够不够敬虔;祷告睁开眼睛、祷告不跪下来、在厕所祷告、聚会时跷起腿……都被视为不敬虔的表现,这是一种宗教的虔诚标准,它是以形式作为衡量标准的。正如耶稣严厉指责的那样:“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太23)”具有强烈宗教观念的法利赛人就是这样,对那些小节的、鸡毛蒜皮的东西很重视、谨小慎微,但真正该重视的事却视而不见、明知故犯。
真正信仰上的敬虔是看他行了多少道——如何爱人如己、如何爱邻舍、如何爱仇敌。遇到弟兄姊妹、邻舍有困难、灾区有灾情,我们有没有伸出援手;看到别人有危难——有人遇到强盗、溺水、火警、车祸等,我们有没有挺身而出;遇到教会里的嫉妒分争,我们是用什么态度面对的;遇到社会不公、坏人坏事,我们有没有站出来尽到一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很少人是以这样的表现来衡量一个人的敬虔的,因为我们以为或下意识地以为,敬虔就是谨守宗教某些规矩礼法。而真正的敬虔是以生命来作标准的。不要以为,你平时对于神的话漫不经心,到有事就想用下跪的来打动神,就可以“逼”神赐福你了。不,神并不会被这种“虔诚”所欺骗,下跪算什么?就是很了不起的虔诚吗?神喜悦的不是这种徒有外表的虔诚,而是听了他的话就去行的人。
我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我们做世人时,基本上是宗教的人。魔鬼借着我们,把宗教的观念带到基督教的信仰里去。无论多么好的一个教义、真理,它都能使它变味、变质。
我们常常发现一种现象:某个教会历史越老,越容易失去活力,越容易逐渐失去神的同在,仿佛神越来越难在其工作了,为什么?就是因为随着教会的发展,不知不觉渐渐沉积了许多人的遗传、人的工作,这样就拦阻了圣灵的工作。于是便出现了老化现象——很僵化、很捆绑、很沉闷、很冷淡、很荒凉……这都是宗教所害的。
宗教这一剂毒药,象毒害天主教一样地在毒害着基督教,使其渐渐枯萎、死亡。“这新约不是从仪文来的,而是从圣灵来的;因为仪文会使人死,而圣灵却使人活(新译本,林后3/6)”。仪文——即仪式化的东西,就是宗教,是使人死的,是同圣灵相是冲突的,这样,我们还不想清醒过来吗?
以上列举的事例,并不代表就是基督教内所有的宗教,而只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其实还有许许多多宗教(迷信),有待我们继续深入广泛地察验。我们被称为“更正教”,不仅是因为过去曾更正过某些错误,而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更正的教会。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07.htm]上一章[/url]宗教是从经历、经验中产生的(2)[url=ada99:jiayuan09.htm]下一章[/url]
基督教的真理不是从人的思想、经验、经历里产生的,而是从启示里来的,虽然这些真理能被人的经历所证实(见证),但这同迷信的产生在本质上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
真理产生的过程:启示——教训——经历(见证)——真理
迷信产生的过程:经历——感悟——教训(思想)——道理
佛教就是这样产生的:释迦牟尼经历了一段人生经验后,痛感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后来在菩提树下“悟”出佛理来。我们不知道,同样的方式也制造着基督教里大量的迷信。今天我们有不少的领受,是从某些名人的经验(即曾经灵验过)上得来的,或是从《圣经》人物的经历(即曾经起过很大作用)中得来的。假如要分辩真理与迷信,我们不要被它是不是很有道理,是不是很灵验所迷惑,而是要从它的意思看合乎不合乎圣经的教义。所谓教义,就是大多数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明确教训,如:“不要……”、“要……”、“神是……”、“要常常喜乐,不住的祷告”、“不可杀人”、“虚心的人有福了……”等等。如果这些领受没有明确的圣经教义(教训)支持,它只不过是一种人推度出来的观点。即使是圣经里的人物经历、历史事件都只能是见证已有的教义(教训),不能有超出这些教训之外的新道理,凡有人从圣经的事件或他自己的经历中所讲的道理超出了这些教义,那么他就在制造迷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宗教。
基督教里那种通宵祈祷,不是从“教义”来的,而是从耶稣的经历学来的。我们只学了他的形式,而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被圣灵引导。耶稣所作的任何事,关键的地方就是这一点上,我们要学的,就是这一点上。在95年,我曾经是本地区最早倡导和实行通宵祈祷的人(也可以说,今天所揭露的东西都是自己曾经努力追求又身体力行过的东西),曾经多次通宵祈祷,比记载耶稣的通宵祷告多了不知多少倍,但却没有因此而稍似耶稣,反而对身体灵性产生了副作用。从使徒行传、保罗的书信,我们都没有看到其他使徒提倡过这样的祈祷——即没有具体教义。我不禁要反问,我们有什么理由通宵祈祷?有什么圣经的教训呢?倡导这种祈祷的人,在暗示有一条“真理(教训)”:通宵祈祷有超乎其它祈祷形式的神秘力量。这种想法从哪里来?《圣经》曾经有过这种教导吗?这只是一种迷信的想法。宗教的想法总是觉得“什么时候作什么神灵才喜欢、什么时候怎样做才灵(如什么时辰上香,初一、十五上庙,某日盖房挖井会大吉大利等),”这种宗教观念也让我们觉得深夜或通宵祈祷更让神重视,“付代价”的苦待己身,更令神喜悦,这样便理解错了耶稣那次通宵祷告的经历,掩盖了圣灵引导这一个事实真相了。如果通宵祈祷真的有什么神秘力量,那么这个耶稣就太“自私”了,只有自己独自一人去通霄祈祷,有好处都不呼朋引类,不把门徒纠集在一起通宵祈祷(好象现在我们的那样),又从不向门徒分享通霄祈祷“秘笈”,太不象话了。
组织性的“通宵祈祷”最大的错误在于没有圣经教训的支持。它不同于禁食祷告,禁食祷告是有大量的圣经教训的,如:“我所拣选的禁食,不是要松开凶恶的绳……(赛58/6)”“耶和华说:‘虽然如此,你们应当禁食、哭泣、悲哀,一心归向我。’(珥2/12)”“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日他们就要禁食了(路5/35)。”“耶稣说:‘非用祷告(注:有古卷在此有"禁食"二字),这一类的鬼总不能出来(注:或译作"不能赶他出来")。’(可9/29)”……不下几十处,都是清楚不过的教训。但“通宵祈祷”非但找不到圣经的教训,就连“通宵祈祷”这个词也不见踪影,可见,“通宵祈祷”并不是圣经的教训,只是人发明的宗教规条。
假如谁有反驳的理由,请先不要忙着反对,后面“祷告的更新”里还有详论,到时再反驳不迟。
现在流行一种很滑稽的围城祈祷、围庙祈祷,所谓“围城祈祷”,就是从约书亚攻打耶利哥城的经历中引用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我们“围城祈祷”,就能使一个城市抵挡福音的营垒倒塌,据说它曾经在罗马尼亚很灵,既然有《圣经》的例证,也有一本什么书这样教导,因而有不少人就热衷于对每个城池围城祈祷,这又是宗教观念作怪的结果。因为凡是“属灵的迷信”都是由很漂亮的“属灵”话语组成的,正因为漂亮,所以更具迷惑性。
到底约书亚的胜利,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呢?是因为围城本身有什么神秘力量吗?假若是这样,为什么打艾城,神却没有叫约书亚围城?如果围城真的有神秘的力量,为什么《圣经》后来攻打其它城市再没有重复用过?如果说围祈祷是一种“教义”的话,那么,“围城祈祷”本身就严重违反了原来的意思。神命令约书亚围城时,是不准说话的,为什么我们围城口中不停嘴地祈祷起来?怪不得那些城围了六十天、几年还没有塌下来。如果我们真的要依样画葫芦的话,为什么我们不更彻底执行“神的话”?我们围城为什么没有抬约柜?为什么缺了拿羊角、穿祭司袍的祭司仪仗队?如果都照足去做,岂不是更加不折不扣符合圣经?效果岂不会更好?说不定七日就能拿下北京、上海了。
宗教就是想让人落入窠臼,而忽略请教圣灵、去听神的话。
攻陷耶利哥城在乎有神的话(瑞玛)临到约书亚,是神的话(瑞玛)本身有力量。这个胜利给我们的教训是,在我们的信仰和事奉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阻碍,哪怕好象耶利哥城一样似乎无法刻服,都不要气馁,只要我们寻求神,神必有战胜仇敌的智慧,有神话的指引,就能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我们的理智可能还不能理解和接受神的话,但只要我们用信心去遵照神的话去做,事就必成就。这样的观点合乎《圣经》中的教义,如“我已说出,也必成就;我已谋定,也必作成。(赛46/11)”、“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路1/37)”、“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太28/20)”等。历史不外就是见证,见证什么呢?就是见证神的话语,不可能见证人的意思——“围城祈祷有神秘的力量”。
围绕耶利哥这件事,与教导祈祷有什么关系?明白人完全可以明了这与教导祈祷根本扯不上关系。能够摧毁耶利哥是因为神的话,而不是人的祈祷;是人听了神的话去遵行,而不是神听了人的话去遵行。这个教训是有陈述句的教义印证的。
宗教就是要我们只会依样画葫芦,死搬硬套,因而使我们被耍弄而显得多么愚蠢可笑。约书亚时代,以色列人抬着约柜(神的旨意——瑞玛)打到那里便胜到那里,但后来士师时代,以色列人又想效法这一招,以为这样做会有一种神秘力量伴随,不但步兵仆倒了三万,其他被杀的甚多,连两员大将也被杀了,惨败得很,更加讽刺的是连约柜也被掳去;约沙法王曾经听了神的话(神的旨意——瑞玛),与敌人争战的时候,在军队前列了一队诗班,于是他们便得胜了。天主教时期的东征十字军,以为这种形式有神秘力量,也照搬这种样式去打仗,却打了许多大败仗。这模样的打法一直沿用到近代,我看苏联电影《夏伯阳》时,见到那些在重机枪下一排排倒下的鼓手号手,便感到他们蠢得可笑。这都是宗教的愚蠢、宗教的失败。
真正的能力在神的旨意里,而宗教(魔鬼)很想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去专注于“某种形式里”,不知不觉认为“某种形式是很有能力的”。
现在我们必须澄清一个神学问题:圣经中的某些经历、经验,能否引伸出新教义来?如果能,下面我便试一下推导出一个“教义”——神要约书亚攻打耶利哥城的本意,主要是要消灭耶利哥城中的人,而非把他们收编为以色列人,正所谓是“非我族类,当诛无赦”。因此,从摧毁耶利哥城的记载里给我们一个“教训”:对于拜偶像、抵挡上帝的人应该格杀勿论!
但现在“围城祈祷”的人,目的却是要把城中的人变为“以色列人”,这岂不是与围绕耶利哥城的本意相违背?岂不是不符合圣经?你看,这个推导出来的“杀人教义”岂不好象比“围城祈祷”更接近圣经的原意吗?“哭重生”就是用圣经中尼希米的哀哭、诗篇里诗人的哀哭、以赛亚的哀哭、耶利米的哀哭、耶稣的哀哭、保罗的哀哭……许多圣经人物哭的经历推导出一条“教义”:重生的人必须有哭的表现,爱主的人应该是时时哀哭而不应该欢笑的,等等。这就是由圣经历史、人物经历推导出来的谬理,是违反了圣经“要常常喜乐,不住的祷告”的教义的。可见,从圣经的历史、人物经历推导出来而没有圣经教义印证的“教训”是会变得很荒谬的。很多异端就是这样谬解圣经的,使很多迷信的人也因此而相信,以为这种道理就是出于圣经的,可见这种解经方式是很危险的。
我们被欺骗了,因为我们以为这样从圣经历史、人物经历推导出来的理论就是圣经的根据了,以为这些道理就是真理了,而使我们忘记了释经的原则。现在全世界的教会都在围城祈祷,以为这是一种“百发百中”秘笈,这是一种宗教的想法,想“一本通书看到老”,这样就省心,这样就代替了寻求神(圣灵)的旨意,真是可笑之至。从天上来看,这样同面对重机枪下仍操步打鼓一样的愚蠢。我们如果想攻破一座城池,还是来听听神对不同的城市有什么不同的策略(瑞玛)吧。
耶稣在大使命中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就把全地交给我们这些以色列人了。我们可能会遇到耶利哥城、艾城、底璧等不同的地区,因此我们对不同的地区,要求问神给予该地区的计划策略,就象打耶利哥城、艾城、底璧等有不同的战略战术一般。
但我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每个城池都在围城,这是宗教蒙骗的结果。使我们只会依样画葫芦,死搬硬套。
我们不如做些实际可行的事罢,其实神已有绝妙的打破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地域的计划和策略,他希望人去听听他的智慧谋略(即异像),神会针对不同城市、不同地区要教导教会展开不同的事工。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文化城市、科技城市、政治中心城市等都有不同的营垒,要用不同的策略去攻击。我很欣赏有一个商业城市,有个商业福音团契以餐会的形式传福音、聚会,又通过商人到各地经商,作为宣教,把福音投射出去的策略,很有果效。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07.htm]上一章[/url]宗教是从经历、经验中产生的(1)[url=ada99:jiayuan09.htm]下一章[/url]
现在我们信主后清醒了过来,会觉得迷信是那么荒谬,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呢?到底宗教(迷信)是怎样产生的?
其实虽然宗教(迷信)很荒谬,但它们都是有“事实”根据的,一定曾经有一件事很“灵验”,后来一传十,十传百,相信的人多了,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风俗,于是一种迷信就盛行起来,甚至演化为宗教的规条。
东汉有个名叫桓景的人,九月九日全家人用布囊装上茱萸绑在手臂上,登山饮菊花酒,居然避过了一场大灾。后来人人都效法起来,演变成重阳登山的习俗,因为人们都相信,这一日登高是可以避邪转运的。
有一日,有个婚后多年不孕的妇女在一棵大树前不慎跌交,叩了一个响头,回家后居然怀孕生子了,她就到处讲自己的经历,越传越神乎其神,许多人就慕名而来向这棵大树叩头,不少人还说相当“灵”呢,后来这棵树就成了“送子神木”了。
这里私设六合彩很盛行,世人都在“研究”六合彩,现在流行一种赌法——去问街头流浪的疯子什么号码中奖,因为有一个人中了大奖的号码就是从疯子口中得来的,于是许多人都相信,疯子比正常人更容易洞察天机。
西方人很忌讳十三、星期五。因为据说出卖耶稣的犹大迟到,在最后晚餐席上是第十三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也是星期五;说明是一个不祥的数字。而且有许多事实充分证明,例如:英国有一艘叫“星期五”的军舰,在星期五安放龙骨,星期五启航,找了一个姓星期五的人当舰长。结果这艘舰出海之后,杳如黄鹤,一去不返……还有数不胜数的事例,使人深恐这些数字。
迷信风俗、宗教经验的确有“灵验”的现象,向玛利亚祈祷,会不会灵验?天主教的人一定说很灵验的。可以说,假如没有“灵验”现象,就不可能产生迷信,更不可能产生持久的迷信,迷信的人非常相信迷信就是因为“灵验”成为他们最重要的相信支柱。即使是基督教内的迷信也是一样,据说也是相当“灵验”的,至少他们认为很“灵验”,也有不少“见证”的。他们是以“灵验”与否来衡量对与不对,“见证”是他们相信的主要根据。
所谓“灵验”——第一,是有的,是魔鬼故意这样吸引人;第二,只是一种偶然现象,但人总存一些侥幸的心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希望事情是这样发生的。例如重阳登高、星期五忌讳、过年摆设一些好意头能让全年顺顺利利等,这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就好象六合彩一样,中奖了就传得沸沸扬扬,而绝大部分没中奖的却被忽视,人虽然都知道这回事,但都带着迷信的心态希望这好事会落在自己头上。又如拜树生孩子,偶然几个“灵验”的事就被传得神乎其神,但大多不灵验的就被忽略了。笫三,只是一种个人认为,心理作用,是无从证实的。比如说,有人认为,他每日向着空中捆绑邪灵,使得流行歌曲衰微起来。首先,流行歌曲是不是衰微,无从证实;其次,即使流行歌曲是衰微了,但是不是因为他每日向着空中捆绑邪灵的结果,无从证实;只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时候心理作用起关键作用(关于捆绑邪灵,在《祈祷里的迷信》详论)。
就是这样,迷信、风俗、宗教是在一些经历、经验中产生的,是有“事实”为根据的,甚至还很灵验,于是人们通过这些事自己得出了一些结论:某些做法是有着神秘力量的。如果传开来了,可能有许多人都这么信,而且后来形成相当悠久的历史了,甚至可能还有书籍论述,所以使人们更加坚信不疑。
到底通过对人(包括圣经中的人物)的经验、经历推度出来的新观点,能不能成为真理、教义?耶稣与罪人一同吃饭,当时有人认为是同流合污,有人认为是爱的体现。有一个人买彩票中了奖,他做“见证”说,神如何祝福他云云,但有人认为是一种赌博,是贪心的罪。事件、经历,是要透过人去理解的,因此不同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同一件事,即使是对圣经某段史实、耶稣的经历,都会有许多种看法、许多种解释的,就会得出许多种观点,谁都可能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既然人对事件、经历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就是说,通过人理解后产生的观点是人的思想产物,具有非唯一性和不确切性,没有一定的标准,因此,人的思想是不能产生真理的。说明以这种方法不但不能产生真理,反倒是产生迷信的方法。
有一个人,平时都戴着十字架项链,都很平安,但后来有一回,她洗澡时弄丢了十字架项链,那一天她就遇到了车祸,于是她到处讲“见证”,说十字架是平安符或护身符(我提倡人戴十字项链,正如国家要解放军戴军徽一样的意思,但与当护身符避邪来戴为两回事)。
有人发梦,梦见魔鬼,但圣经书突然发出光来,使魔鬼不敢近前一步。后来他又作“见证”说,圣经书是驱邪镇妖之法器,所以她的床头、手袋总放着一本圣经书,是为了驱邪镇妖之用。
有一个小教会的领袖,不知从哪里得来的一种想法,她随身带着色笔,家里的物品:如报纸、进货的商品(她家是个商店)等,凡有龙、偶像、偶像的名字等都要划上一个十字符,认为一但划上十字符,这些龙、偶像就失去了法力,还说此招很灵。后来她不但在家这样做,而在别人家、在社会上遇见龙、偶像都要偷偷划上一个十字符。而且还作为一种属灵奥秘教导会众。
基督教里这些迷信数不胜数,但这只是一些“低层次”的迷信。有一些迷信是“高层次”的,已成为了神学,在广泛地传播。
有一些基督教书籍,通篇占大部分的论据是以“见证”、“事实”、名人观点、间接经文来说明一种不见经传的教训,乍一看,很有道理,很容易为人接受。许多人信“事实”更多于信经文,重视“事实”更过于重视经文。不少人听“见证”就很精神,听神的话就很困倦;因而在一些人讲道、写书,就投其所好,通篇都是所谓“事实”、“见证”,远远多于经文,比例严重失调。许多人以为,有越多的“事实”、“见证”就越有说服力,有时这些说服力太强了,即使没有充分的圣经根据已经足以使人相信了,不知不觉就产生了迷信。许多人是以“事实”、“见证”为主要的相信依据的,经文是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今天我们有不少的领受,是从某些名人的见证上得来的,见证本来应该是见证圣经教训的真实性,但是我们看某些见证,无论怎样看,都看不到圣经的支持,反倒让人感到见证了“用怎样的方式去做就特别灵验”的意思,见证出一种新观点、新发现……有一些人争论对错的时候,是用“事实”、“见证”来争论的。到底应该是用经文来衡量对错呢?还是用“事实”、“见证”来衡量对错呢?经文重要呢,还是“事实”、“见证”重要?假如“事实”、“见证”与经文不相符,或有出入,到底应相信经文或相信“事实”、“见证”?如果没有经文(或者教义性的经文),就没有所谓的“见证”,也没有可“见证”了,经文是检验“见证”的结论合乎不合乎圣经的,所以,经文远比“事实”、“见证”重要。
另外,我们非常重视名人的的讲论,不知不觉,有时重视程度就等同圣经,代替了经文。现在我手头上有一本基督教内很被推崇、又流传很广的祈祷书《祈祷出来的能力》(以它举例是因为它很容易找到,人可察验,并非口讲无凭),我手头这个版本为72页,但从头到尾都是名人的语录,仅有一页(第64页)里有几句经文,而且是间接的经文,与“祈祷出来的能力”的结论并没有直接关系。这种迷信的产生是不易察觉的。
世人就是这样论述的,也是这样相信的,很容易走入迷津。这是世人的论述的方式、写书的方式,是讲道理的书;而我们不是讲道理,而是讲“道”。真正属灵书籍的论据是建立在扎实的、直接的、充分的、教义性的经文上的,举例、事实只是见证某句教义性的经文。世人是举若干个事例、旁引某些学说(名人)观点说明一个他总结出来的观点,我们过去作为一个世人,已经习惯接受这样的讲道理了,但现在仍然很容易使我们同样接受这样的讲道理;我们不知道,这样就不知不觉变成了迷信。正确的论证方式是:无论是列举历史、社会事件、个人经历、比喻、故事等,不是说明一个自己的观点,而是见证某一句具体的、教义性的经文。假若这些事例、经历解释出来的观点,并没有教义性的经文所证明,这观点一定是错的,如果我们相信了,就成了迷信。由于人对(包括圣经中的)史实、事件、经历的理解五花八门,怎样衡量这些观点对与错?除非有一个唯一的标准,那就是圣经中的教义性的经文。所以,人对某事的理解、观点,只是道理,没有唯一的标准去检验,都可能是错谬的。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url=ada99:jiayuan06.htm]上一章[/url]宗教是没有恩典的[url=ada99:jiayuan08.htm]下一章[/url]
宗教的背后就是魔鬼,宗教规条是从害怕、欺骗里产生的,因为人知道自己有罪,又害怕神灵因而重重降罚,于是以为虐待一下自己,就可以付上亏欠的代价,良心才稍为安心。因此在宗教意识里,都有一种苦待己身的倾向。这里至少有三种欺骗:一,不相信罪的代价就是死,以为苦待肉身就是付上代价了;二,不相信耶稣己经为我们付上了死的代价,还想要加上自己的苦行,来讨得神的恩典。三,以为我们用受苦,能换得神更多的赦免和赐福。可见宗教是没有恩典的。
在印度教中,发明许多虐待自己的苦行:用铁枝穿过自己的口腔;用头发将自己吊在一棵树上;把自己四肢与身体扭麻花一般绑成一个球型;甚至把自己三肢打断,只剩一肢过活。
在迦密山上,外邦人在他们的偶像前:“按着他们的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王上18/28)”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讨好他们的神了;
天主教也效法用许多虐待自已的方法,如:睡钉床、穿刺衣、跪玻璃、鞭打自已、自己钉自己十字架游街等等五花八门的苦行来讨神喜悦。
基督教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成份呢?我们常常听到对一些苦待己身做法的备受赞扬:某某人很虔诚,一跪就是几个钟、一天、甚至几天;有些人故意离开炕头,长夜跪在雪地祈祷;“头悬梁、锥刺股”地背《圣经》,经过若干年的奋斗,终于背下了新约(也没有说,因这样背了《圣经》,生命、为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言下之意是要我们去效法。
基督教虽然脱离了跪玻璃、鞭打自己的蠢行,但却还没有完全脱离这些倾向,我们还想找另一种代替品。基督教里有一种祈祷“付代价”的教导(后面章节还有更详细的论述),例如在祈祷的教导里,崇尚长时间的跪祷,说是治死肉体,这同天主教鞭打自己治死肉体有何两样?又崇尚深夜祈祷、早起晨更(每日约四、五时起床祈祷、读经),认为这样刻薄肉体,就是“不属肉体”了。这样,神创造晚上干什么,他造人为什么要有睡眠?这岂不是严重违反神创造的律吗?这岂不象从殿顶跳下来一般?耶稣虽有时深夜祷告,但耶稣并非夜夜这样祷告,就可见这并不能成为一种“教义”(注:第一,我并不反对有特殊情况深夜祷告,如果你有时被圣灵感动,你还是要深夜祷告,但千万不要变成一种教条;第二,我并不反对有人凌晨四、五时起床晨更,晨更的确对某些人是很好的,然而个体的人——包括圣经里的人物无论有怎样的经历,都有他的特殊性,是圣灵带领的结果,但不能作为人人遵守的教条。否则,我们都应该带儿子上山献祭了)。基督教内还有许多崇尚吃苦、不分青红皂白忍受苦难、甚至求苦难的迷信……不一而足,我们不知道我们推崇备至的,竟是宗教。
以利亚在外邦人蒙羞后,只凭一句话,火就从天而降了。并不是以利亚凭肉体付代价的努力,而是凭他同神的关系,从神来的话语(耶和华的话临到以利亚,说:“你去,使亚哈得见你,我要降雨在地上。〔王上18/1〕”)这是从信心来的恩典。看看《圣经》,从挪亚、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大卫到耶稣、保罗,那一个是靠肉体赚取了“功德”,使神另眼相看的?神说:“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出33/19)”他要恩待的不是苦待已身的人,而是有婴孩一般的信心以及有讨神欢喜的品格的人。
基督教内的人为规条,是不信的表现,他们不敢相信神会象他所说的那样,如父亲、朋友、良人一样恩待我们。他们只敢相信神是威严的,因此,战战兢兢想自添一些比《圣经》更加严励、更加“圣洁”的规条,来讨神欢喜。有不少教会自设了许多“不可这样,不可那样”的条例,如:不可吃蛇、不可拜年、不可过圣诞节等等。
有一个传异端的人来到我们一个聚会点,只见那人一来立即表现出非凡的“虔诚”来——从早跪到黑,不论是看《圣经》或是吃饭都是跪着,裤管膝盖部分已经磨破两个大洞。这一下子就夺去了弟兄姊妹的心,他们认为终于见识了“属灵高人”了,他说什么就信什么。很多人都有这种宗教观念:以为苦待己身就是敬虔,于是传异端的人就加以利用,投其所好,终于使他们上了宗教(魔鬼)的当。
《圣经》说:“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西2/23)”“原来在耶稣基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6)”如果你想通过私下肉体的刻苦努力,来达致某些属灵果效,那么你就已经在宗教中生活了。这种努力是想避过圣灵的工作,要靠自己立些功德。我们所信的,是全凭恩典。我们是凭信神的话(瑞玛),按神的话去行(即信心),来达致属灵果效和祝福的。

La foi est une ferme assurance des choses qu`on espère, une démonstration de celles qu`on ne voit pas.
Le fruit de l`Esprit, c`est l`amour, la joie, la paix, la patience, la bonté, la bénignité, la fidélité, la douceur, la tempérance.
L`Éternel est mon berger: je ne manquerai de rien.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