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

香港的藏傳佛教道場一覽表(2015年10月新版)

索達吉堪布:上等修行人的修行準則-世間沒有兩全法
時間:2015/5/31 作者:如是

扎噶仁波切曾說三種修行人:上等修行人,已將貪戀現世中欲妙之藤斬草除根,專心致志地修行,從而獲得了見修行的穩固境界,在此基礎上,利他事業也極為廣大。中等修行人雖然無有廣聞博學的智慧,可是對於上師所傳授的竅訣要點,卻能像盲人握住牛尾那樣一絲不苟地以無比虔誠的信心恭敬猛厲祈禱,並通過實地修行菩提心與正見獲得證相,進而達到了無有厭倦地利益他眾的境界。下等修行人雖然住在寂靜處,卻仍舊未斷絕今生的束縛,身在靜處的他們經常為現世的名聞利養而奔波忙碌,在世間人看來,他也成冒牌的修行人,在佛菩薩們看來,就成了恥笑的對象。

現在有些人說大話特別厲害,口口聲聲是“看破、放下、自在”,可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句話只是口頭禪,真正能像古大德那樣做到的,可以說寥寥無幾。但即便做不到上等修行人,我們也應該做箇中等,為聽法至少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而不要天天追求世間享樂。

索達吉堪布:上等修行人的修行準則-世間沒有兩全法

上等修行人的修行準則:世間沒有兩全法 (資料圖)

智悲光尊者曾說:“修行人若豐衣足食、住處舒適、施主賢善等樣樣具足,那正法還沒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經成就了。”尊者說得非常非常好!一個修行人,適度擁有一些資具是可以的,但太過了就會變成障礙。有些人不光要求吃穿圓滿,住處也想要舒適,一間房子不夠要兩間,這樣就太沒有必要了。修行不好的人依靠這些容易先成就了魔法。魔法是什麼呢?就是散亂,這是修行的大障。《大莊嚴論經》亦云:“愚者貪利養,不見其過惡,利養遠聖道,善行滅不生。”愚痴的人因為貪著利養,就見不到它的過患,最終,利養、名聲、財富等,讓他逐漸遠離聖道,乃至滅盡一切善行。

《阿育王經》里就有一則公案:有個修行人,雖然經歷了長久修行,但對飲食起居特別講究,故一直未能成就。為了調伏他對身體的愛執,優婆鞠多尊者將他帶進山里,以神通化現一棵很高大的樹,以及一個深廣無比的大坑。尊者說:“你若能一切都聽我的,我就為你說法。”他說:“好。”於是尊者讓他爬到樹上,先把兩隻腳放下來,他依教奉行。又讓他放開一隻手,他也照做,整個身體就靠一隻手懸著。尊者要他把最後一隻手也放開,他抗議道:“再放開的話,我就會墮坑而死了。”尊者說:“說好一切都聽我的,不照做就不為你傳法。”

他想到此行目的,隨即把眼一閉,不顧一切把手放開,準備墮下去。正當他這貪愛之念去除的一剎那,樹與坑都不見了。從此,他不再執著色身,能夠放下一切。上師這才為他傳法,他精進地加倍用功,很快地就證得阿羅漢果。

一個修行人該知道知足少欲,對修證而言,這是個很大的方便。不過,有時候不要墮入另一個極端。有些人剛學佛時,熱情高漲:“我一定要當個上等修行人,夜不倒單!”然後非要苦行,把衣服、用具全扔出去,刻意吃些差的飲食。如果你能永遠這樣倒可以,但這很可能只是一時的行為,正所謂“學佛一年,佛在心間;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隨著信心的退失,苦行慢慢也消失了。特別佩服有長久道心的人,十年、二十年乃至有生之年,對佛法的信心不斷增上,對財產、名聲從不貪著,只是一味地護持佛法和利益眾生,這種精神非常可嘉。作為真正的佛教徒,希望每個人也能對照自身,好好斟酌一下這些道理。

修出世間法所應經歷的苦行:這也是上等修行人的修行準則。

往昔諸噶當派大德,有所謂的四依處:“心依於法,法依於貧,貧依於死,死依於乾涸之壑。”這是噶當大德留給後學的精華竅訣。

一、心依於法:心依於解脫法,而不是世間法。

二、法依於貧:修解脫法依於簡單的生活。古來大德都是如此,是簡單生活成就了他們的修法之旅,而非豐富的物質條件。

三、貧依於死:過這種簡單生活直至死亡,不是求法時比較貧窮,成名後就開始過另一種生活。

四、死依於乾涸之壑:保證貧窮一直到死,一定要死在山溝里。

修行人是分等次的,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如此。像米拉日巴尊者,像噶當派諸位大德,像禪宗的眾多高僧,他們都是或居于山洞,或住在森林,或修建茅棚,一輩子都在修行,這就是上等修行人。他們的目標只有解脫,不理會世間瑣事,放棄一切,為求種種法,無怨無悔、永無疲厭地苦行,正如《華嚴經》所云:“頭目及手足,肌肉施無悔,求種種經書,心無有疲倦。”

像唐僧取經,也是以超乎常人的頑強毅力,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求得了正法。所以,如果我們要做上等修行人,就應放棄一切,一輩子都住在山裡。據說,如今在漢地的終南山、雲居山等地,就有許多這樣的修行人。藏地桑耶附近的山洞裡,也有許多隱士。我家鄉就有一個,他離家二十多年了,一直在桑耶修行。去年他母親死了,他回家超度。家人讓他住滿七七四十九天,他說:“我還是只呆七天吧。”七天以後,他又回到了山洞。家人也不攔他,早就當他死了,而他也從不聯繫他們。這就是上等修行人。

真正的上等修行人,死時也死在山溝里,如同米拉日巴尊者所說:“死時無人探望我的屍體,瑜伽士我就心滿意足了。”不過,死後屍體無人掩埋,或許世間人覺得太悽慘。但實際上,人死後屍體怎樣處理都可以,根本沒有什麼差別。有人去屍陀林看了,回來後說:“屍體被砍成一塊一塊的,再餵給禿鷲,太殘忍了,我死時可不願意這樣!”其實,天葬殘忍的話,火葬也好不到哪兒去。當屍體被烈火焚燒時,肉都被燒得嗞嗞響,一會兒工夫,就只剩下一點灰了,這豈不是更殘忍嗎?其實,屍體送去屍陀林天葬,可以圓滿極大布施的資糧。很多人布施了一輩子,在生命完結之後,還用身體再作一次大布施,邀請那么多禿鷲來享用,這確實有很大的功德。所以,屍陀林的甚深意義,務必要深入學習才能了解,而不是用好奇心拍個照,就自以為是權威了。這些現象,若去關心的話,就會發現它有它的學問。像在古印度,有許多密教隱士在八大屍陀林修行,這方面有很多精彩故事,以此可以了解印度文化、藏地文化,乃至佛教與生活相結合的方方面面。

世間法、出世間法不可兼得

如今有些人覺得,修法不需要絲毫苦行,在成辦今生俗事,享受幸福、快樂、名譽的同時,也能修成正法。其實,怎么會有如此兩全其美的好事呢?對每個人來說,出世間法好的,世間法肯定不好;世間法好的,出世間法肯定不好。自以為二者兼而有之的那些人,不管是你的上師、同修或是其他什麼人,只是世間法比較突出而已。如果你覺得他各方面都很棒,那他也只是隨順你、隨順世間而已。但過於隨順世間的話,不可能具備真正的出世間法功德。凡是想世出世間法一舉兩得的人,就好像認為有兩個尖端的針可以縫紉;或者水火可以放在同一容器內;以及可同時乘騎向上向下行馳的兩匹馬一樣,顯而易見,這種情況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在這個世界上,不論從智慧、悲心、人格乃至各方面考察,沒有任何一位補特伽羅,能勝過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但佛陀也沒有想出世出世間法同時成就的方法,因此猶如丟唾液般捨棄了轉輪王的國政,離開皇宮來到尼連禪河畔,在六年里歷經苦行精進修行,期間每一年只喝一滴水,只吃一粒米。佛陀還說過:“我於無量劫,具足修苦行,清淨諸業障,得勝智功德。”佛以自己的行持告訴我們:證悟絕非輕而易舉,想一邊享受世間,一邊獲得出世間成就,是不現實的。

既然佛陀都不能兼顧,那誰又有能力兩全呢?所以,作為修行人,我們不要太放逸,也不要太傲慢,自己應該知道自己的根基。有些居士聽後,可能憂心忡忡:“如果世出世間法不能兼得,那我不放棄家庭和工作,是不是就永遠沒機會修行了?”這倒也不是,我剛才所講的,是上等修行人。你做不到的話,也可以用次一點的標準要求自己。作為一個居士,可能做不到這種上等修行,更做不到佛陀那樣的苦行。但我覺得,一邊學習、工作,一邊修行,也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不過,有些人不喜歡做下等修行人:“如果做不成上等,那我中下等的也不做,乾脆不修行了!”這種說法有些偏激。就像做人,你若做不成最好的人,又不願做中下等的,那是不是人都不做了?或者像讀書,你讀不到前三名,就書都不讀了?很顯然,這種選擇是錯誤的。不能名列前茅,至少也要完成學業;做不了最好的人,做個差不多的也可以。修行也是如此,把能做到的做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人可能問:“世出世間法不能兼得,那怎么理解六祖的‘佛法不離世間覺’呢?”

其實,這句話可以從兩方面解釋:對上等修行人而言,他們獲得成就,並具有極高境界,雖已看破一切,但因悲心推動,還會以世間法度化眾生,這是菩薩的不離世間法;而我們凡夫人修行,因為不能純粹地修出世間法,所以在做中下等修行時,仍可以兼顧一部分世間法,儘管不一定能即生成就,但也會為來世積累資糧。

因此,對這些道理,大家需要多方面觀察。其實,對從小就學佛的人來說,一般不會有很多矛盾。但後來才遇到佛法的人,在原來固有的信仰上接受佛法,還是會經常冒出各種疑惑。在這個時候,系統聞思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以米拉日巴尊者為例,說明世出世間法不能兩全

昔日,藏地的米拉日巴尊者,修行時口中無食、背上無衣,僅僅依靠蕁麻充飢。到了最後,他整個身體形似骷髏,身上綠毛叢生,長滿吸血蟲,以致別人看到他時,都認不出是人是鬼。

尊者身上的綠毛,是吃蕁麻的結果。蕁麻,不知道你們吃過沒有?我小時候放牛經常見到,非常好吃。不過上面有刺,不小心扎到手很疼。尊者修行的地方蕁麻很多,吃完最初帶來的糧食後,他沒有再去化緣,好幾年中就吃這個。時間久了以後,他的衣服爛了,一片也不剩,毛孔和頭髮都變成了綠色。

有一天,一群獵人來到他的山洞前,被尊者的樣子嚇了一跳,大叫:“你是人是鬼?”尊者回答:“我是人,一個修行人。”獵人們幾天沒打到吃的,準備搶他的食物,但進洞裡一看,只有蕁麻,其他什麼都沒有。他們問:“你修行的糧食在哪兒?”尊者答道:“我的糧食早就吃完了,一直吃蕁麻,暫時還沒有得到別的供養。”一個獵人問:“供養修行人有什麼好處?”尊者說:“可以給自己帶來福氣。”獵人輕蔑地笑道:“好,那我就供養你一次吧。”說完,他把尊者抱起來摔在地上。尊者本來就骨瘦如柴,這一摔讓他非常痛苦,但他還是對獵人生起悲心,不住地流下眼淚。另一個獵人很同情尊者,勸那個人說:“你不要這樣做,你看他真是一位苦行者。即使不是,我們挨餓也跟他無關,你這樣對待他算什麼?”然後,這一群獵人就離開了。他們走了以後,尊者並沒有念惡咒,但也許是護法神的懲罰,或者是作惡的業報現前,不久以後,那個欺辱尊者的獵人因為一件事,被法官判處了死刑。除了那個好心的獵人外,其餘人也都受到了很重的處罰。

可見,因果確實是不虛的。你幹了壞事,當下不一定會感果報,但它已經埋藏在你的“基因”上了,這就是所謂的“業”。一旦這種業力成熟,必定會給你帶來痛苦。 因此,希望大家不要在因果面前充英雄:“無所謂,我來偷盜!我來殺生!”就像一個人主動吃毒藥一樣:“沒事沒事,我來吃!”等你吃完了以後,就算暫時無恙,但毒性一發作,也只有獨自承受了。實際上,因果真的很可怕,但很多年輕人,甚至包括修行人,還不明白它的厲害。這是講米拉日巴為了獲得出世間成就,怎樣捨棄世間一切,堅定不移、飽經滄桑精進修法。如《大莊嚴論經》云:“不作難苦行,不得一切智。”這個公案也說明了,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不能同時成辦,不然,像米拉日巴尊者那么聰明的人,以前學惡咒一學就靈,如果真有兩全之策,他又怎么會做不到呢?

傳記中還記載:米拉日巴尊者在上師馬爾巴前求得正法後,有次回了一趟家。當時他家的房子已經倒了,母親也早就過世了,他最喜歡的《大寶積經》被雨水淋得七零八落,幾乎成了鳥巢。傷心之餘,他把母親的骨頭作為所依,作了超度,並想把《大寶積經》供養給從前教他識字的老師。可到了老師家,才知道老師也已去世了,就把這部經供養給老師的兒子。老師的兒子對他說:“既然你是馬爾巴的傳承弟子,就應該學你上師那樣享用明妃。不如你去弄一所房子,把你未婚妻結賽娶過來,繼承你上師的宗風,這樣不是很好嗎?”尊者說:“我沒有上師那樣的境界。大獅子跳躍的地方,小兔子自不量力跟著去跳,一定會摔死的。”

現在有些人對米拉日巴的苦行很不理解,覺得他為什麼非要拋棄一切?其實對不懂佛教的人而言,什麼話都會說,什麼話也都敢說。不要說對於佛教,就算是世間上,尤其是去了一些自由國家後,不少人瘋狂般地什麼都說,覺得自己能說點與眾不同的,才顯得特別有水平,但這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對於米拉日巴的傳記、對於很多高僧大德的傳記、對於特別有價值的歷史故事,不了解的話,千萬不要妄加評論。這一點,分別念重的人尤其要注意。希望你們以後要有公正的態度,不要把什麼都當成迷信,統統扔進歷史的垃圾箱,不然,你到晚年時絕對會後悔的。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有智慧,這樣才能分得清真與假。

以其他大德的公案,說明世出世間法不能兩全

此外,大成就者金剛鏡,他在九年中只靠吃拉刻樹皮修持正法,最後獲得了成就。

同樣,全知無垢光尊者,在桑耶青浦依止格瑪燃匝尊者時,數月中僅以三藏升糌粑和二十一顆水銀丸維生。下雪時就鑽進牛毛袋子裡,這個袋子既做衣服,又當坐墊,在出世間法方面歷盡苦行,終獲得非常偉大的成就。他的《七寶藏》、《三休息》等金剛語,引導了無數人走向解脫。所以,真正的修行人,肯定只能在世間、出世間中任選其一,二者絕對不可能並存。

其實漢地的大德也是如此,像蓮池大師,就是“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即以野草為食勝過空腹,以茅棚為屋勝過露宿,人生若懂得知足少欲,所有煩惱將一掃而光。相比之下,現在人的生活太複雜了,因為複雜,壓力就大,自己也越來越痛苦,始終不可能真正修行。因此,我們應該過簡單的生活。

還有,大梅禪師也是“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一池的荷葉,足夠做衣服還嫌多;樹上的松花,全當食物還綽綽有餘。他當年在山裡修行,很多年後,師兄得知他下落,欣然派人迎請。禪師就寫了兩首偈子以示推辭,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可見,真正的修行人寧願死於山間,也不願墮入紅塵。

這些大成就者的故事,都有一段苦行經歷,非常令人敬佩。我們作為求學者,不管是求世間的知識,還是求出世間的境界,也應效仿這些先賢大德,過簡單的生活很有必要。否則,每天面對紛至沓來的信息,內心雜念紛呈,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定不會有真實的修行。所以,大家理應儘量抽出一些時間,淨化一下心靈。

我(索達吉堪布)本人而言,這三四年來,儘管沒有苦行的因緣,但只要住在學院,下午就會把電話關掉幾個小時,清洗清洗自己的頭腦。就像電腦里有許多亂七八糟的東西,過段時間如果不清除一下,就運行不動了。同樣,我們在這個世間上,有各種信息充斥著自己,假如不想辦法清理一些,時間久了就會出問題的。

所以,大家應該偶爾讓心靜下來,念個經,看點前輩大德的書,享受一下放鬆的生活。儘管我們沒有因緣像古德那樣永居山林,但即使是住在城市裡,只要有這樣一顆心,適當地調整一下,就算不能整天如此,也可以擁有一兩個小時的安寧。總之,世出世間法不能兩全的公案相當多。往昔所有的成就者,都是將今生的瑣事拋於腦後,歷經苦行、精進修持而獲得了成就。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在成辦現世俗事的同時,順便修行而成就的。(編輯摘錄自索達吉堪布《大圓滿前行廣釋》)
六字明咒即是六字大明咒,為觀世音菩薩的微妙心印。

Om Ma Ni Pe Me Hung
唵   瑪  尼  貝  美  吽

六字大明咒之利益及功德
海濤法師   輯

壹、六字大明咒的意義:

1.六字大明咒出自《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又稱:萬咒之王、觀音心咒、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陀羅尼。此咒又為一切咒之心,所以又叫大悲心咒,為大乘之精純。

2.六字大明咒梵語意為「皈依蓮華上之摩尼珠」。此是西藏佛教徒向蓮華手菩薩(觀世音)祈求未來往生極樂之時所唱之六字明咒。

3.西藏佛教徒相信此菩薩在極樂世界之蓮臺救濟祈禱者,令出離生死,故不分僧俗盛行口唱此明咒。此六字被讚稱為智慧、解脫、救濟、快樂之本源,唱念此六字可分別免去流轉輪迴於天、人、阿修羅,以及畜生、餓鬼、地獄等六道之苦。

4.六字大明咒是用六種智慧來對治六道眾生不同的煩惱:

「嗡」:白色之平等性智光,淨除在天道中之驕傲及我執,斷除墮落、變異之苦。

「嘛」:綠色之成所作智光,淨除阿修羅道中之忌妒,斷除鬥爭之苦。

「呢」:黃色之自生本智光,淨除人道中之無明及貪欲,斷除生、老、病、死、貧苦之災。

「唄」:藍色之法界體性智光,淨除畜牲道中愚癡,斷除闇啞苦。

「美」:紅色之妙觀察智光,淨除餓鬼道中之慳吝,斷除饑渴苦。

「吽」:黑藍色之大圓鏡智光,淨除地獄中之瞋恨,斷除熱寒苦。

5.六字大明咒的表法:
「嗡」表天道;「嘛」表阿修羅道;「呢」表人道;
「唄」表畜生道;「美」表鬼道;「吽」表地獄道,持誦此六字咒即能斷輪迴、出三界、證聖果。

貳、六字大明咒的持誦功德:(出自《大乘莊嚴寶王經》)

1.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脫。

2.若有人以此六字大明陀羅尼,身中項上戴持者。善男子!若有得見是戴持之人,則同見於金剛之身;又如見於舍利窣堵波,又如見於如來,又如見於具一俱胝智慧者。

3.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依法念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人得無盡辯才,得清淨智聚,得大慈悲。

4.如是之人得具六波羅蜜多圓滿功德,是人得天轉輪灌頂,是人於其口中所出之氣觸他人身,所觸之人發起慈心,離諸瞋毒,當得不退轉菩薩,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5.若此戴持之人,以手觸於餘人之身,蒙所觸者,是人速得菩薩之位;若是戴持之人,見其男子、女人、童男、童女,乃至異類諸有情身,如是得所見者,悉皆速得菩薩之位。

6.如是受持六字大明咒之人,永不受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而得不可思議相應念誦。

7.若得彼(六字大明咒)者,不可思議無量禪定相應,即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入解脫門、見涅槃地;貪瞋永滅、法藏圓滿;破壞五趣輪迴、淨諸地獄;斷除煩惱、救度傍生;圓滿法味一切智智、演說無盡。

8.若有人書寫此六字大明陀羅尼者,則同書寫八萬四千法藏而無有異。

9.若有人以天金寶,造作如微塵數如來.應.正等覺形象。如是作已,而於一日慶讚供養,所獲果報不如書寫此六字大明陀羅尼中一字所獲果報功德,不可思議善住解脫。

10.此六字大明王陀羅尼難得值遇,如彼金剛不可破壞,如見無上智如無盡智,如如來清淨智,如入無上解脫,遠離貪瞋癡輪迴苦惱,如禪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如入一切法,而於恒時聖眾愛樂。

1.持誦六字大明咒之人,沒有貧富、男女、老幼之分,皆可使七代祖先超升解脫。

2.不單口唱此明咒始有功德,即著於身、持於手、蒙於家,亦得解脫生死之因。

3.西藏多記載將此明咒書寫於長布片,藏於經筒,稱為法輪;一般以手轉,或一風車、水車之力轉之,稱為轉法輪,可了脫生死輪迴之苦。也有書於旗旆,飄揚空中,或見於碑者。

4.經上說,世尊於所有微塵皆能數其數量,若有念此六字大明陀羅尼一遍,所獲功德世尊不能數其數量。

5.雖然世尊能以神力將十二年間降兩之雨滴數一一算出,然而對於唸一次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利益卻不能數其數量。

6.此世界之河川,及海洋之水滴可以儘數,然唸一次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利益,依然數不盡。

7.雖然宇宙及須彌山之原子可以儘數,唸一次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利益不能數盡。

8.持六字大明咒,對於病苦、刑罰、非時死之恐懼可以消除,壽命增長,福德增加,財富充盈。

9.即使命終之時,通往下道諸門亦得而封閉,得以人、天之神受生,接觸佛法,具足自由及機緣來修法。

10.持咒者之氣息觸及他人,他人最終亦得證果。

11.任何來生均得高貴外形,語調和雅,門第尊貴,並具有諸種美德,例如得入禪定深境、長壽,善於從事利生事業,門徒眾多,財富,智慧,所求滿願,並因深信諸如來而得為佛子。

12.六字大明咒可封閉六道輪迴之門,亦可超越世間的成就,同時為成就日後的佛果鋪路,達到不退轉之心。

六字大明咒之利益及功德

1.如果將亡之人能聞六字明咒,或持向屍體或骨骸,該人之意識即刻由下道之中得到解脫,往生上道,終得證果。如是此明咒之功德利益不可勝數。

2.受持六字大明咒者的身體疾病及障礙將會被淨除;所造的語業被淨化,種下妙音的種子;所有意念之無明、愚癡將被淨除,得到佛菩薩智慧的加持。

3.受持六字大明咒者若精進的修持,可將凡夫之身口意轉化成佛菩薩之金剛身口意,甚至可將肉身修練出舍利子。

4.受持六字大明咒者,甚至只念誦一遍明咒,亦可獲得無量智慧,最終將升起慈悲心,且圓滿六度波羅密;更將生為轉輪聖王,達到不會退轉的菩薩境界以至開悟。

5.凡有人或非人「見、聞、覺、受」(看見、聽到、憶念、觸及)到六字大明咒,他即刻種下成佛菩薩的因。

6.六字大明咒之咒印功德利益:
  ㄧ、降魔;二、治病;三、免劫;
  四、各種成就;五、去障;六、登佛位。
  
7.此六字大明咒於大乘中,最上精純微妙。

8.此六字大明王難得值遇,但念一遍是人當得一切如來以衣服、飲食、湯藥及座臥等資具一切供養。

9.若有得此六字大明王陀羅尼者,是人貪、瞋、癡三毒不能染污,猶如紫磨金寶,塵垢不可染著。

10.此六字大明陀羅尼,若有戴持在身中者,是人亦不染著貪瞋癡病。

11.六字大明咒可去除無始以來的業障,且如同諸佛菩薩親臨灌頂。
修行人說故事:
我現在完全明白。媽咪念大悲咒及地藏經很靈,比我更加靈。我因為有打妄想,所以念咒效果要 ...
哈佛專家 發表於 2023/3/27 04:23
恭恭敬敬

请问请专家

六字明咒?

谢谢谢谢谢谢专家
修行人說故事:
我現在完全明白。媽咪念大悲咒及地藏經很靈,比我更加靈。我因為有打妄想,所以念咒效果要打折扣。媽咪念大悲咒及地藏經很靈,所以不能小看顯教。

我亦明白,念觀音聖號和念六字大明是功德一樣,效果幾乎一樣。只是六字大明比較深,觀音聖號比較淺,實際上二者並無差別。效果所以不同,其實是因為修行經驗及修行方法的關係。密宗是比較深一些,但不適合普及。
個人認可的密宗上師名單(不具權威性)
https://exchristian.hk/forum/viewthread.php?tid=11217

二十世紀的漢族密宗上師簡介(2022年修訂)
https://exchristian.hk/forum/viewthread.php?tid=14865
2012/02/03
什麼叫做『感應』?(白玉拉祝仁波切開示)

弟子問:什麼叫做『感應』?
◎白玉拉祝仁波切回答:

一般信眾對於感應認識不清,以為念了幾個咒,看到佛菩薩放光,或講一些神通之類的,這都是相當危險的。因為當自己的定力還不夠,根本不能判斷這樣的感應是好是壞,在貪嗔癡的基礎上,只會增長自我的傲慢心,這樣只會讓自己解脫的機會越來越小,最後執著在感應神通上,這樣的感應其實就是最大的魔障,還不如什麼都沒有的好。

什麼叫真正的感應?上師對弟子的佛法開示,弟子真的有聽到心裡去了,真的有因為上師的教導而改善了自己的習氣行為,這樣就是真正的感應了!
(1)
「灌頂上師夏瑪巴仁波切簡介」
(節錄自法露月刊)

夏瑪巴仁波切法號卻吉洛著(Choskyi Lodru),西元1952 年誕生於西康省德格。降生時天空遍佈彩虹,其中之一狀似寶幢,覆蓋院宅,附近的河水突然呈現乳白色。

釋迦牟尼佛在善劫經(Good Kalpa Sutra)中,曾如是授記夏瑪巴仁波切:「多劫以前,有一位證悟成佛者,肯丘顏勒如來,在此一善劫中,這位如來在當來下生千佛的護持下,將以大菩薩現身,頭戴光耀紅寶石寶冠,來救度許多眾生」。

仁波切六歲時,被迎往噶舉巴根本道揚族普寺,九歲時隨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至鍚金隆德寺,並經過達賴喇嘛與大寶法王共同認定為夏瑪巴活佛轉世,西元1964年在隆德寺舉行坐床大典。

早在西藏普族寺時,仁波切就在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指導下,勤習顯密教理及無上密法,亦隨幾位卓越的老師如創古仁波切及天噶仁波切等學習。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查巴桑結誕生,十七歲時隨第三代噶瑪巴到族普寺修行,得大成就,六十七歲圓寂,此為第一世夏瑪巴。元順宗至正十年,轉世為夏瑪活佛,當時第四代噶瑪巴,為表揚他在噶瑪噶舉傳承中的偉大成就,特頒紅冠一頂,以為佛法傳授之象徵。前世夏瑪巴是一位極有成就的學者、禪修者和偉大的上師。每一代夏瑪巴的一生都充滿了佛法的事蹟和奇妙的故事,有一代夏瑪巴還統治過西藏,並建了許多寺廟,其中最著名的是中藏的楊鎮寺,此寺在十八世紀以前,一直是夏瑪巴的駐鍚地,夏瑪巴的傳承至今共十三世。

(2)
第十四世夏瑪巴說以後夏瑪巴會有身、語、意、功德、事業五個化身,其中一個化身是夏瑪巴親自冊立的另一位噶瑪恰美仁波切。不少人對此感到驚奇。

第十一世邱揚創巴仁波切 (Chogyam Trungpa Rinpoche) 亦表示會有身、語、意、功德、事業五個化身轉世,其中有一個化身在日本轉世。
關於大寶法王雙胞案的個人見解

我個人認為:
鄔金欽列多傑和泰耶多傑一樣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但鄔金欽列多傑才是唯一及真正的噶瑪巴,而泰耶多傑則不是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是不動佛的化身,同時也是阿彌陀佛及西方三聖的化身。泰耶多傑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但不是不動佛的化身。
鄔金欽列多傑有修紅教,而泰耶多傑沒有修紅教。
鄔金欽列多傑的最主要不共護法是大黑袍金剛。而泰耶多傑的最主要不共護法是耶穌基督。
狗牙也可以拜出舍利。有些人會認為泰耶多傑才是噶瑪巴。他們是可以這樣做的。泰耶多傑真的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們應該尊重泰耶多傑。

如有說錯請指正。


(個人認為,廷列泰耶多傑是歐洲的噶瑪巴,泰耶多傑對西方人特別是歐洲人有特別的利益。)
本帖最後由 哈佛專家 於 2023/11/18 18:30 編輯

要多些祈請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尤其是要多些祈請觀世音菩薩。因為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兩師徒在人間化現,對眾生有很大的利益。如噶瑪巴和夏瑪巴。如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

要多些祈請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和金剛手菩薩三部怙主,尤其是祈請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代表所有佛菩薩的慈悲。祈請觀世音菩薩等於祈請所有佛菩薩。

要多些祈請觀世音菩薩,要多些祈請龍樹菩薩。觀世音菩薩和龍樹菩薩對佛法住世很重要。
密宗真的很靈。顯宗和密宗都很靈。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都很靈。媽咪修顯宗,我修密宗,正在練習密宗的基本功。我們見證顯宗和密宗都很靈。密宗真的很靈,但密宗不是變魔術。

我以前常常誤會密宗可以變魔術,所以有些走火入魔。
《慧燈之光》是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堪布慈誠羅珠。

基本信息

    名稱:慧燈之光
    作者:堪布慈誠羅珠
    價格:198.00 元
    語種:中文
    ISBN:9787223029773
    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頁數:1998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0年
    裝幀:平裝
    版次:1

內容簡介

佛法經典多如妙海,且深邃浩瀨,無邊無際,若無名師指引,即便皓首窮經,亦難領悟箇中三昧……

《慧燈之光》以其對大小乘顯密經典全面、系統而又深入淺出的詮釋,為一切有緣人從理論至實修打開了通往佛學聖殿的方便之門。它如燈塔,又以嚮導,為迷途者指路,助修行者前行。在近代出版的佛字典籍中,《慧燈之光》堪稱是一部經得起時間來檢驗、人心去證悟的佛學經典巨著。

作者簡介

慈誠羅珠 1962年出生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1984年於藏區之佛法重鎮——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巾家,並依止當代最偉大的心靈導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潛心深入經藏,刻苦學習。經過多年努力,精通了顯宗五部大論及密宗之續部,並獲得堪布學位。
20多年來,於學院擔任教學重任,培育出為數眾多的僧才。20世紀90年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等地弘法。近年來,又深入各藏區,宣導環保、素食、教育、戒殺護生等理念,同時講授基礎佛學正見,深化信教民眾對佛法的認知。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又積極於藏區建立圖書館、創辦學校,並邀請五省藏區專家學者編纂漢藏英新詞辭典,負責主編工作。歷時五年,目前已出版了《漢藏英常用新詞語圖解詞典》和《漢藏英常用新詞語詞典》。
近十年來,更著力於深入研究西方科學、哲學,期以吏貼近現代人的方式弘揚佛教文化。
弘法之餘,仍勤寫不輟。有藏文版《堪布慈誠羅珠全集》四大本(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輪迴的故事》(台灣橡樹林出版)、《解開藏傳佛教的神奇密碼》《佛教——迷信OR智信?!》《揭開藏傳佛教的神秘面紗》(台灣IR文化事業出版社出版)、《慧燈之光》系列叢書行世。


慧燈之光全集(全八冊)慧燈之光全集1-8

慈誠羅珠堪布 索達吉堪布推薦 慈誠羅珠堪布書籍喇榮五明佛學院藏傳佛教書藏傳佛教經書藏

作者:慈诚罗珠堪布 著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版 次:1

页 数:全八册

字 数:

印刷时间:2013-6-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作者:慈誠羅珠堪布 著

出版時間:2013年6月

版 次:1

頁 數:全八冊

字 數:

印刷時間:2013-6-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目錄


《慧燈之光》 第一部

佛教的定義

佛教——迷信或者智信?

佛教的物種起源說

佛教的世界觀

世界和平共處的竅訣

   ——平等生存

三個差別

淺談因果關係

十二緣起支

——生命輪回的次序

三勝殊

——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義

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如何做一個標準的居士

居士五戒

戒殺放生的功德

略說八關齋戒

   附錄八關齋戒儀軌

如何轉病苦為道用

素食的意義

關於放生

饒益有情九觀察


《慧燈之光》 第二部

四諦

——脫離生死的出路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之一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之二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之三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之四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之五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之六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之七

《三主要道論》詳解

金剛薩埵修法

阿彌陀佛修法

附錄1 受戒行善的殊勝日

附錄2 法王如意寶的遺言


《慧燈之光》 第三部

菩薩的見、修、行、果

菩提心略修法

如何自受菩薩戒

《修心七要》略釋

自他平等的修法

自他相換的修法

自輕他重的修法

《修心八頌》詳解


《慧燈之光》 第四部

加行的修法

   入座與出座

   人身難得

   壽命無常

   輪回過患

   因果不虛

解脫利益與依止上師

   皈依

菩薩心的修法

金剛薩埵修法

——清淨罪障之殊勝道

曼荼羅修法

   ——積累資糧之殊勝方便

上師瑜伽

前行念誦儀軌 開顯解脫道

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修法


《慧燈之光》 第五部

二諦

  ——開啟中觀門扉之鑰匙

中觀的基本觀點

無我的修法(上)

無我的修法(下)

怎樣抉擇外境是心的現象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詳解

淺談“如來藏”

顯宗與密宗之異同


《慧燈之光》 第六部

密宗概要

藏傳佛教簡介

顯密異同

金剛乘的名詞解釋

黑蛇總義

如何學密

金剛上師與灌頂

密乘十四條根本戒

犯失密乘戒的界線與懺悔清淨的方法

密乘大幻化網之誓言

中陰的竅訣

中陰願詞


《慧燈之光》 第七部

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沒有幸福感

如何面對痛苦和幸福

對初學者的教誨

佛法融入生活

夢幻的世界

幻化故事的啟發

《華嚴經》淨行品第十一

兩種佛性

《證成現象即佛論》釋義

《贊法界頌》略釋


《慧燈之光》 第八部

四依法

《離四貪》淺釋

饒益有情戒

菩薩戒淺釋

如何接受灌頂

上師瑜伽的修法

破瓦法

寂止的修法

觀心的竅訣

淺談生起次第

圓滿次第——證悟空性之方便

普巴金刚法之修持有四種:一、佛性之橛。二、慈悲之橛。三、手印之橛。四、物質之橛。能究竟成就共與不共二种成就。

共通之成就:八悉地、妙丹、眼藥、土行、寶劍、空行、隱形、不死、除病等等,簡要言之,息、增、懷、誅屬於生起次第。

不共之成就:圓滿次第證得四種持明,業熟持明、壽命自在持明、大印持明、任遠持明。

於蓮師時,在印度與尼泊爾邊境,有一個巖洞名賴舒,蓮師與尼泊爾公主釋迦德華在此修殊勝道,時有三具力魔鬼來作障礙,以間斷之;使三年不雨,疫症流行,重以饑饉。蓮師乃派二使者前往印度,取降伏間斷法名普巴續教傳者回來。使者剛返抵達時,此三具力魔鬼,均已自動遠遁,雨下而疫症消滅矣。

本尊身黑藍色,具有三頭,每頭各有三目。右頭白色表文殊菩薩之忿怒相一大威德金剛,為諸佛身的代表。左頭紅色代表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之忿怒相一馬頭明王,為諸佛語的代表。中間藍色表大勢至菩薩之忿怒相一金剛手,為諸佛意的代表。

具有六手,第一手執天鐵製九股金剛杵(鐵表忿怒,九股表盡三界九乘一切眾生)。右第二手執金製五股金剛杵(金表喜樂,五股表轉五毒成五智)。左第一手持般若智焰(表燃燒一切苦惱)。第二手持三叉戟(藏名卡章嘎,表盡攝三界空行母)。原本二手合掌捧單面金剛橛(表淨除一切煩惱,魔障)。

背後生出翅膀,像非常銳利的劍,右二腳踩二男魔之背 ,左二腳踩二女魔之胸,安立於般若智焰中。懷中所抱佛母名柯洛潔蝶,身淺藍色,右手持烏巴拉花(另有傳承持天杖著),左手托顱器,腰圍豹皮裙。

本尊身著三種皮衣:一、象皮—表降服愚癡。二、人皮—表降服貪愛。三、虎皮—表降服瞋恨。頭戴五骨冠—表五佛五智。頸上掛有三串人頭項鍊、骨飾、蛇飾莊嚴,代表本尊具足降服龍族,能統治一切之威力。

古代藏密,以普巴金剛為主要本尊,而弘揚普巴法統,寧瑪巴與薩加巴特重視之。修持普巴法,在於斷除一切自我的貪執,消除內心的恐懼,如此,才能瞭解法界性,亦即不在於降伏外在的東西,而是在於對自己內心本性的瞭解。

普字就是空性的意思,巴字就是智慧的意思,普巴就是空性與智慧結合成不二的體性。

普巴金剛是寧瑪巴修部八大法行中的一尊。八大法行中有文殊身,而諸佛身之壇城皆集於文殊身(現忿怒相),忿怒文殊就是大威德金剛。大威德金剛能滅除死主,將一切障礙清除。一切諸佛之身都集於大威德金剛身。一切諸佛之語都聚集於馬頭明王的壇城中。一切諸佛之意都聚集於揚大本尊上。一切諸佛之功德都聚集在甘露漩明王的壇城中。而一切諸佛的事業完全聚集在普巴金剛的壇城中。

只要對普巴金剛深具信心,觀修普巴金剛,向普巴金剛祈請,現前此生能獲得八勝德,即吉祥、長壽、無病、有權、有勢、富有、聞名等。如能具信心、如法精進修持普巴金剛,就能獲得究竟普巴金剛的成就。普巴金剛的壇城是諸佛的總相,三寶的總集。顯教佛、法、僧三寶,密教上師、本尊、空行內三寶,大乘法身、報身、化身密三寶,普巴金剛壇城無一不具足,要是能成就普巴金剛,就等於成就一切三寶。
普巴金剛略說:

「普巴金剛」藏名譯音「多傑雄努」又名「多傑普巴」,譯意「孺童金剛」又名「橛金剛」。普巴二字為藏語,其義為「橛」,以本尊手中所持主要之法器為三菱前尖的利器,故古有「金剛橛」之稱,而今通稱為「普巴杵」。「普」字表空性之義,「巴」字表智慧,「普巴」即「空性與智慧」結合成不二體性。普巴法的修持,在於斷除一切自我之貪執,消除內心之恐懼,如此,才能瞭解法界性,亦即不在於降伏外在之物,而是在於對自己內心本性的了悟。普巴金剛具有無比大威力,可遮止一切鬼神、非人、天魔、惡咒 之迫害,降魔息災,為免除危難之特別法門。

藏人有一個傳說是:古時有一大力鬼神,名叫「麻當魯札」,三頭六臂,四足雙翅,住在「屍陀林」為害三界有情。為了降伏此「大力魔」,「噶瑪黑嚕嘎」(金剛薩埵的忿怒相)乃化身與「大力魔」相似之「普巴金剛」,將其摧伏。

另一個相關普巴金剛的傳說是:在蓮花生大士時代,在印度與尼泊爾邊境,有一個巖洞名賴舒,蓮師與尼泊爾公主釋迦德華在此修殊勝道,時有三具力魔鬼來作障礙,以間斷之;使三年不雨,疫症流行,重以饑饉。蓮師乃派二使者前往印度,取「降伏間斷法」名「普巴續教」傳者回來。使者剛返抵達時,此三具力魔鬼,均已自動遠遁,雨下而疫症消滅矣。

普巴金剛本尊身「黑藍色」,具有「三頭、三目、六手」,背後生雙翼,如劍銳利,頸掛三串人首髮,面塗三色,表三毒清淨,頭戴五骷冠,表示以五方佛的智慧作頭上裝飾,身披象皮──表降伏愚癡;人皮──表降伏貪愛;若虎皮裙──表降伏嗔恨。右二足踏男魔之背,左二足踏女魔之胸,表降服四魔,安住於般若智燄之中。頸上蛇飾表本尊具足降伏龍族,能統治一切之威力。

普巴金剛右頭「白色」,表「文殊菩薩」的忿怒相──大威德金剛,為諸佛「身」的代表。普巴金剛左頭「紅色」,表「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的忿怒相──馬頭明王,為諸佛「語」的代表。普巴金剛中間「藍色」,表「大勢至菩薩」的忿怒相──金剛手菩薩,為諸佛「意」的代表。

普巴金剛具有六手,右第一手執天鐵製九股金剛杵 (鐵表忿怒,九股表三界九乘一切眾生)。右第二手執金製五股金剛杵 (金表喜樂,五股表轉五毒成五智)。左第一手執般若智燄(表燃燒一切苦惱)。左第二手執三叉戢(藏名「卡章嘎」,表盡攝三界空行母)。原二合掌捧單面金剛橛 (表淨除一切煩惱魔障)。

普巴金剛佛母名「洛格津母」,身淺藍,右執「鄔婆羅華」 (亦有傳承持天杖者),左擎「盈血顱器」,五手印飾,腰繫豹皮裙,與父佛現「雙運大樂相」。
何謂護法和護法有何功效?
藏傳佛法 人氣:5249

何謂護法和護法有何功效?

在金剛乘,上師是加持之根,本尊是成就之根,護法是事業之根,第三世蔣根貢圖仁波切曾開示說:“護法的功能是助你遠離各種修持上的障礙。他能促進你的發揮,鼓勵你的虔誠心,也幫你尋找淨化業障的方法。護法在根本上是佛的一種顯化來幫助修行者。因此,雖然他不是一位外在能直接給你神通者,但如果你誠懇求他,他一定能施予加持及清除障礙。”

當蓮華生大士在西藏時,他指示佛母也謝措嘉把一個名為蓮師金念珠的伏藏法隱藏起來。五百年後,烏金靈巴伏藏師尋獲此法,裏面有大黑天護法來源之解說:

許多劫以前,有一個己證得菩薩果位的行者塔巴那波,因誤解他上師的開示而破戒墮落,殺盜淫妄,狂蕩無忌,死後投生畜生,餓鬼道多世,複墮入金剛地獄數萬年,如是輾轉受苦。

燃燈佛末季,他投生為一惡魔,三頭六臂,四足二翅。生出來後,疾病,饑謹,戰亂,種種災異在此世間層出不絕。九天后,其母死,大眾歸咎此兒,把他並其母棄墳場去死。但他吮其母之乳,食其母之肉,飲其母之血,其身漸壯,通過食墳場之腐肉等,他長大成為一個惡魔,獠牙外露,人皮為衣,虎皮為裙,象皮為袍,系蛇腰帶,左持腦蓋,滿貯鮮血,右舉三股戟,大逞荼毒,肆殺無辜,成長後更加窮兇極惡,口常呼出一切傳染病菌,眼耳及周身各部常流出世間之四百零四種病菌,貽害眾生,從此他被稱為馬張汝渣,極端我執之轉世。他征服了世間的羅刹,龍族,阿修羅,乾達婆,藥叉,及諸天等。臣服於他後,他們共行惡業,如殺盜淫妄,獵殺禽獸,食人之肉等。

時金剛薩埵佛和金剛手菩薩,以極慈悲之心,善巧顯化為馬頭明王和金剛亥母,即觀音和綠度母的忿怒身,他們尋獲汝渣,經過一番驚天動地的惡鬥,汝渣和妻子托得梭利皆被降伏,從此所有汝渣之服飾器仗,皆成戰利的偉績,歷來密乘所傳之金剛忿怒相及嚴身飾具即從此出。汝渣降伏後,備受極大痛苦,因而大徹大悟,發願護持佛法,當時馬頭明王以普巴金剛插其胸膛,赦除他的一切罪業,再授灌頂,轉化他成大護法,密名瑪哈嘎拉大黑天金剛。

馬張汝渣之被金剛薩埵佛和金剛手菩薩以誅滅法調伏,從最大的惡魔轉化為大黑天金剛大護法,其真正意義其實就是慈悲和善巧方便能調伏極端的我執,轉化它為智慧,在究竟來說,佛的證悟心和瑪哈嘎拉一般無二。

大黑天金剛保持了馬張汝渣的忿怒相和各種飾物。但若從修行觀點來看,他所顯化的服飾是善巧方便法來轉化煩惱為菩提智慧。職是之固,大黑天金剛其實就是慈悲的忿怒化身。勘布卡達仁波切,在他的文章“關於大黑天金剛之修特”指出:“大黑天金剛,以非常威嚴的形相,輝煌但駭人的樣子,站立在熾盛的火焰光背中。這象徵了所有敵人都不能抗拒這形相。他高舉鉞刀,象徵他把一切五毒煩惱從根砍斷。沒有任何不善能忍受這威嚴的形相。這駭人的忿怒象徵瑪哈嘎拉大黑天之無畏及無豫,自然任運施行佛之利生事業。瑪哈嘎拉大黑天站在兩個屍體上,象徵著五毒之死亡和一切不善己被連根拔起,就如死屍一樣不能復活。我們對瑪哈嘎拉形相的象徵應該要清楚瞭解;不然我們可能誤會他為一個陰魂或惡鬼,也或許是閻羅王,隨時會吞沒攻擊我們。如果我們不瞭解瑪哈嘎拉的本性就是我們的慈悲覺心,我們肯定會很難明白這些象徵的意義。瑪哈嘎拉從未傷害任何眾生,就算只是非常少吧了,這是因為他從未停斷以證悟之心來利益眾生。

【大黑天金剛瑪哈嘎拉大法會和殊勝的護法舞】

每一天的傍晚,在每個西藏寺院和修行者的居所都不會錯過護法的供養法會。而每年的最後幾天,所有的噶瑪噶舉寺院皆會舉辦大黑天金剛大法會和殊勝的護法舞。舉行此法會須大約九日舉行,由清晨到深夜。最後二日是護法舞。在大寺院裏,參加表演的喇嘛和樂師有時多達百人以上。屆時附近的居民皆舉家出動,場地萬頭鑽動,大家爭先恐後,為的是能親眼目睹護法舞的表演,因為藏人相信看到和聽到護法舞的表演,虔誠祈禱護法和通過焚燒大黑天“朵瑪”之儀式,能清除摧毀一切身,口,意的邪惡和障礙,而迎進美好之新的一年。

大黑天瑪哈嘎拉有許多不同的化身形相,四臂,六臂,黑,白等等。每一個傳承都有他自己的特殊護法。二臂大黑天瑪哈嘎拉和明妃吉祥天女瑪哈嘎利是噶瑪噶舉傳承最重要的護法依怙。他和第二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希其緣特深,同時也幫助其他大寶法王和重要上師,如泰錫社巴,嘉擦巴等弘法利生。就連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烏金聽列多傑在西藏楚布寺時,所呈現的第一個喇嘛舞,就是瑪哈嘎拉護法舞。

【瑪哈嘎拉大法會和其利益】

普遍上,法會開始前幾星期,喇嘛們先製作各種不同的“朵瑪”食子,尤其是一個高大的瑪哈嘎拉“朵瑪”,上有十字幻網,名“虛空”。喇嘛們也細心地製作瑪哈嘎拉壇城“曼達拉”。法會開始後,眾僧念誦啟請文,讚歎文和供養文。間中當主壇上師敲鈴擊小手鼓時,聖樂響起,包括低沉的長黃銅號角“同千”,嘹亮的嗩呐“嘉令”,嗚咽的*骨號角“剛令”,大鼓,鑼,饒鈸等合奏聲。供養對象除了三寶和三根本外,也包括各類出世間的智慧護法,和世間的世俗護法,大黑天金剛和明妃,其他各種不同的瑪哈嘎拉,長壽女和四姐妹,密咒主,淨界主,大寶法王的護法眷屬,誓願金剛善,羅刹王,羅候羅,藥*,北多聞天王毗沙門,各種財神,空行,勇父,空行母,天人,龍,廿四聖地和卅六國域的地方護神,季神,年神,月神,日神,時神,不可勝數的伴神及眷屬,他們都曾在某時發願護持佛法。這一切護法依怙皆被迎請進瑪哈嘎拉的壇城內,接受各種外,內,密和密密的實有及觀想之供養奉獻。

連續七日,上師和喇嘛們不停地虔誠祈求瑪哈嘎拉和其他護法,提醒他們所發的護持佛法大願,行四佛業,即息,增,懷,誅。因此,護法們的強大能量被啟發。一切障礙,妖靈,邪魔,惡鬼,疾病,對福祿壽的障礙,皆被聚集後粉碎成塵土碎片,再以空性轉化其身為甘露供養諸護法尊,其意則被度入法界。此外,惡夢,天災,瘟疫,巫術,詛咒,黑法,邪崇,貧苦,饑饉,及其他不善皆被清除。智慧護法旋即施予二種悉地成就,即共同成就和殊勝成就。一切所願,如和平,繁榮,幸福,財產,健康,吉祥和長壽等皆獲得,同時在究竟時證得大手印的勝義。

如果我們能參加此法會及不停斷地修持供養大黑天護法,我們肯定能得到他和其眷屬的護佑,他們如影隨形跟著我們,一直護佑我們到證悟。

【殊勝的護法舞和目睹的利益】

(節目自泰錫杜仁波切之著作,“相對世界,究竟的心”)

瑪哈嘎拉舞是在寺廟裏的表演,常與法會祈求儀式或薈供連接在一起。

瑪哈嘎拉舞的表演是有多重目的的,第一項就是禪修舞者的禪修,是依據瑪哈嘎拉薈供的法本儀軌來進行,當他起舞時,舞者也就溶入而成為薈供的一個特定部分,瑪哈嘎拉一般都是由僧眾來表演的。

瑪哈嘎拉是慈悲的憤怒尊,任何一種瑪哈嘎拉祈請儀式的目的,都是想要克服污染及負面的事物,這是種最強而有力的方式。觀眾席中若有人瞭解祈請而且修行高深,則可以在精神上與舞者同步,舞者自身是透過姿勢、舞蹈與吟唱來表演修行的。至於跟不上舞者的世俗人們,在參與的過程裏也可以獲得薈供的加持,使他們得以克服障礙。參與者只要發心正確,即使不會做禪修,也同樣可以獲得瑪哈嘎拉的保護。這類形式的宗教儀式,同時可為環境祈福,使它轉化成保護者瑪哈嘎拉的曼達拉(Mandala)壇城。曼達拉是指瑪哈嘎拉所保護的、淨化的空間。這個舞蹈清楚的界定了舞者與觀眾所在的清淨空間。

宗教儀式裏的舞蹈,是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的,領舞者通常是窮其一生的精力從事此藝術,一個舞者通常需要經過許多年的練習,技巧方臻精煉。表演的僧侶,必須學習各種樣態的姿態和動作、法本的意義,和觀想等。舞者必須很嚴密的遵行瑪哈嘎拉薈供的法本,它是源自於密續裏實修的法本。每一舞步和每一舞姿,在每個大廟宇裏都依其對瑪哈嘎拉密續修行法,有各自傳統的解釋,而進化成特殊形式。舞者的裝扮衣飾,也都是依據法本所載及傳統西藏的肖像來穿戴的。例如緞袍的顏色和型式;手工製作的面具,如保護者、動物或其他於薈供所見的造型;舞蹈中所用的象徵飾物,這些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承襲古代宗教及藝術的傳統而保留下來的。

在每一個舞裏面,舞步的位移與順序,也全都是參照法本而循序安排的,第一節的舞是為當地祈福、以做好準備,並迎請偉大的保護者,這段舞是由強朋(Champon),也就是領舞者來跳的,他的穿著是密續裏的黑帽(black hat)服飾,接著的一節是瑪哈嘎拉及侍從的到臨及迎請。代表著瑪哈嘎拉及瑪哈嘎利(譯注:Mahakali,即瑪哈嘎拉的明妃),隨從行列裏的次要護法及動物的舞者,帶著彩色面具及鑲邊綴飾進場。之後的舞蹈顯示著瑪哈嘎拉清除了所有負面的障礙。障礙是以一個小的塑像來代表,舞者用儀式中的法器象徵性的將其破壞,此法器是代表專屬於瑪哈嘎拉的特別武器。當污染被降服之後,觀想一切化為虛空。接下來的舞則是向保護者獻供。結尾的舞,則是對瑪哈嘎拉的讚揚與謳歌。此外,還有些舞者扮演其他角色,也都參與在這節目裏,如墳場的大師(Cremation Ground),四方的本尊,鹿或其他神聖動物,或是護法等等。雖然,這些象徵,各寺廟依其不同的習俗會有不同的變化,但是基本的儀式仍是相同的。

法會之舞的作用是多層次的,它用動作、音樂、色彩、時間,和空間去演出在身體層面的舞劇,而於此同時它也進行了深刻、精密的心靈修習。法會之舞是另一種融合身、口、意的方法,以表達及經驗究竟的真理。心靈訓練或曰禪修,與身體世界兩者間的和諧,是這實修的根本。

2021年1月26日  ·
大悲黑天智慧怙主 六臂瑪哈嘎拉
喇嘛江秋 講述

編按:六臂瑪哈嘎拉為香巴噶舉傳承護法 ...
哈佛專家 發表於 2022/3/9 21:16
请问專家的睇相推荐在哪?又删?
2021年1月26日  ·
大悲黑天智慧怙主 六臂瑪哈嘎拉
喇嘛江秋 講述

編按:六臂瑪哈嘎拉為香巴噶舉傳承護法,利生中心長期不間斷修持六臂瑪哈嘎拉儀軌,同時亦於每年農曆年前舉辦瑪哈嘎拉除障大法會。為使信眾在修持時對六臂瑪哈嘎拉更加暸解,本刊特由喇嘛江秋講述此智慧護法與傳承之因緣及功德,並參照十一年前刊登於利生法訊,描述六臂瑪哈嘎拉形象的文章於此文當中,以期對行者有所助益。

香巴噶舉有一部重要的經典《五部金法》,裡面紀錄了梅竹巴告訴瓊波那覺六臂瑪哈嘎拉的故事。第一世卡盧仁波切曾告訴波卡仁波切,米麗就是梅竹巴的故鄉。

從前在印度有個叫溝沙拉布西的墳場,就是梅竹巴告訴瓊波那覺此法的地點。經文中,瓊波那覺說到:「首先頂禮,頂禮瑪哈嘎拉與上師無二無別!梅竹巴住在溝沙拉布西墳場的時候,我瓊波那覺供養七兩黃金給梅竹巴,向他請法。因為我們西藏受用不足,很貧窮,障礙現前,無法修持需時較長、較複雜的法,所以想請能迅速發財、除障、修持一下就能馬上顯現成就的法。若有此等法,請梅竹巴傳授給我。」瓊波那覺在這裡是問梅竹巴,有沒有那種很珍貴的法,不需要太複雜的準備,修一點點就能夠得到很大的成就。

於是梅竹巴告訴瓊波那覺:「有一位叫“牟尼寶怙主”,也叫“大悲黑天”或“怙主樹蘊”、“檀香怙主”、“智慧怙主”,又名“六臂智慧怙主”的護法,他會救度中陰身的恐懼,有能力降伏神、鬼和人。修此法門,名譽、財物及飲食這三者自然就能富足,還能消滅摧毀一切逆緣不順,任何敵人或障礙都無法損害、障礙修這個法的人。在具備灌頂、口傳、教學、場地、法器、資糧、動機與精進等如理如法地修持,長則一年,短則一個月,就能獲得共與不共的成就。修共的成就時,則不共的成就自然會生起;修不共的成就,則共的成就也會自然生起。我建議你修此法。」接著瓊波那覺問這個法的來源,梅竹巴就說了下面這個故事。

「久遠劫前,阿彌陀佛座下有位菩薩,因覺六道輪迴眾生之苦,發願要度盡一切眾生,若有一眾生未得度則不成佛,如退道心,則自粉身碎骨。這位菩薩在普陀拉淨土不分晝夜地行利益救度眾生之事業,歷經無數劫後,某日他以智慧神通觀察,未得度之眾生仍無量無邊,失望之際,覺要度盡眾生是不可能的,於是退了道心,毀犯他的誓言,此時他的身體、頭顱立刻碎成千片。阿彌陀佛便予以加持,說道:『大乘種姓之子呀!莫如此輕易放棄,要發比這還大的願才行。』菩薩碎成千片之頭顱,經佛加持成為十一面,此即為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其千手代表一千個轉輪勝王,千眼代表賢劫千佛。然而觀世音菩薩心想,之前的願都無法圓滿,何況更大的願?於是昏厥。昏厥七天清醒之後,他見末法時代眾生短命、障礙多、受用少,人與人彼此傷害、不守信諾、違背三昧耶戒、團體內鬨,所作所為皆如輪迴眾生在中陰身般受苦、恐懼,永遠無法解脫。觀音認為末法眾生需要一種短暫修持而容易成就、自然消除障礙與敵人,名利、食物自然豐足、共與不共皆自然成就的法。思及此,他想到一忿怒相之法,立刻自心中顯現藍色的“吽”字,“吽”字化成“瑪哈嘎拉”,瑪哈嘎拉如牟尼寶般,可滿末法所有眾生的願。此時大地振動,阿彌陀佛與諸佛顯現,一同讚嘆觀音(瑪哈嘎拉)所發之大願,並給予祝福及加持,密續空行母亦出現予以灌頂,除原本之懷(懷愛)、誅(誅魔)之外,息(息災)、增(增益)之功德事業亦同時具足。為實現一切諸佛事業之功德,諸佛事業灌頂化現為夜叉、閻羅、鬼王、魔、鬼母等等,此化現亦助觀音實現瑪哈嘎拉之誓願。若能依此如法修持,將會得到所有成就,若不能立即得到,亦能見到瑪哈嘎拉,得其加持。」以上就是瑪哈嘎拉的由來。瑪哈嘎拉旁邊主要有五大護法,他們是:巴滇拉嫫(吉祥天母)、切扎巴拉(藥叉)、吉那米扎、扎格拉雜、讀棍扎謝。

梅竹巴繼續又告訴瓊波那覺下面這個故事。「佛涅盤後五百年有位婆羅門之種姓,在印度一個大城市巴滇竹崩(龍樹菩薩之住所)附近有三十一個城市,其中有個以製作樂器聞名的城市,叫“夏哇日巴”,夏哇日巴曾以供養佛陀樂器令佛歡喜而聞名。那兒有座叫“舍哇剎”的墳場(註:今菩提迦耶附近,瑪哈嘎拉洞聖地),有位叫夏哇日巴的行者在此閉關。

某夜,空中發出極大之聲響,夏哇日巴一看,看到一位空行母手持鈴杵,身上吊掛許多鈴鐺,瞪眼看著夏哇日巴,身邊同時出現瑪哈嘎拉。瑪哈嘎拉對夏哇日巴說:『大乘種姓之子,你要修持我的儀軌,修我的法。』於是瑪哈嘎拉直接傳授儀軌給夏哇日巴,夏哇日巴立刻記錄下此儀軌,度母、觀音、金剛亥母亦同時出現,各自傳授其法門給夏哇日巴(註:此即香巴噶舉<四本尊>法門的由來)。我梅竹巴在龍樹菩薩居住地跟夏哇日巴學習大手印,接受大手印口訣教授的同時,我也一併獲得此瑪哈嘎拉法,我修瑪哈嘎拉法二十一天便親見瑪哈嘎拉本尊。請你(瓊波那覺)也修此尊貴的瑪哈嘎拉法,供朵瑪、供香,要不斷地修持,見黑鳥、黑狗與任何黑色動物皆不可傷害,要相信上師怙主無二無別。循此而修,即使於山中也會有人來供養你,不論任何上師(傳法者)或弟子(受法者),如是修十三天或二十一天即可親見瑪哈嘎拉,心中有何願望亦皆能實現。」接下來介紹一下白瑪哈嘎拉。儀軌當中提到,在佛後五百多年,瓊波那覺修了十三天,白瑪哈嘎拉就顯現出來。瑪哈嘎拉有三面、六臂、黑色、灰色、咖啡色、藍色、綠色等十三尊,其中一尊是白瑪哈嘎拉。白瑪哈嘎拉是財神,為了救度貧窮的眾生而顯現出財神白瑪哈嘎拉。黑瑪哈嘎拉是降伏(調伏)的護法,而白瑪哈嘎拉是救護的護法。瑪哈嘎拉有十三尊,就如同有二十一尊度母一樣。基本上瑪哈嘎拉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為了應眾生不同的需求顯現出十三種相貌,而黑瑪哈嘎拉是他們的總集。我們有時候說上師瑪哈嘎拉、本尊瑪哈嘎拉、護法瑪哈嘎拉、財神瑪哈嘎拉、救護瑪哈嘎拉等,這些各式各樣的顯現全部的總集就是黑瑪哈嘎拉,示現白瑪哈嘎拉是為了救度貧窮。

六臂瑪哈嘎拉身形矮胖,色藍黑,代表護法的忠誠以及法身不變的本質,並具息災及降伏的能力;一面三目(三目紅圓而怒睜)代表對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通徹了解;額頭有一紅點,臉上的鬍鬚、眉毛成火焰狀,意智慧之火,頭髮亦然。護法血口大張,發出如雷般忿怒的吼聲,震醒一切眾生,並震懾外道諸魔;嘴上有上下四顆獠牙,代表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以及辯才無礙。紅黃色的髮上有五佛冠,亦現忿怒相而呈五骷髏頭狀,代表佛之五智。護法身上繫有骨做的小鈴和各類的蛇。蛇共有八種,代表八大龍王。髮上纏繞著藍黑色蛇,耳上以紅色蛇為環,頸部繞著白色蛇,另有一綠色大蛇由頸部垂至腹間,兩手的大臂上繞著雜色蛇,腕部的蛇則為黃色,腰間以綠色布為腰帶,腰帶上有一白色蛇,腳上的蛇亦為白色。蛇類代表瞋心,最易起瞋心的蛇之所以乖乖地纏在瑪哈嘎拉身上,並不是被瑪哈嘎拉的忿怒所懾伏,而是因為瑪哈嘎拉的慈悲使蛇都起不了瞋心。

護法的六臂代表六波羅蜜,另一個重要的意義是以大威力帶領六道眾生前往阿彌陀佛淨土,也就是六字大明咒的顯現。右第一手持鉞刀在前,置於左第一手所持盛滿鮮血之頭蓋骨碗上方,分別表示能斷煩惱、斷魔種,以及能得大樂與證悟。右第二手持人骨念珠上舉,表眾生能聞其咒音而得度,念珠不停地數,眾生便不斷得度。右第三手搖動著手鼓,號召其他瑪哈嘎拉及眷屬與所有護法、空行。左第二手持三叉天杖上舉,上有一骷髏頭。左第三手持金剛鈎鎖,此繩索一端為半截之五股金剛杵,另一端為金剛鈎,代表能鈎攝遠近一切有情,並繫住破戒眾生。

護法身穿虎皮裙、象皮披風及蛇皮帶,分別象徵降伏自身的貪念、慢心和嗔心,足踏象頭神、日輪與蓮花座。蓮花座代表出污泥而不染,能遠離娑婆的不淨,具世俗菩提心;其上有一平躺日輪,照亮一切暗處,摧破所有無明,表勝義菩提心。護法兩腳踏著象鼻財神,代表降伏慾念並有控制財富的力量。護法的雙足象徵智慧與方便,左足立而右足正向前踏出,表示正在進行護法事業。護法戴著五十一顆新鮮人頭串成的項鍊,代表清淨了五十一種習氣與煩惱,並已超越菩薩的前五十一階位而達等覺。身後倚檀香木而立,檀木上有熊熊烈火,此乃智慧火,不燒檀木而燒盡一切的煩惱障礙。

瑪哈嘎拉的身旁尚有包括佛母吉祥天母在內的五大護法,外圍則有七十五眷屬圍繞以及十三種黑色動物供差使,十三種黑色動物以烏鴉為主。

以上是六臂黑瑪哈嘎拉形象之概述,至於六臂白瑪哈嘎拉,其同為觀世音菩薩的化現,唯身形與黑瑪哈嘎拉不盡相同。

白瑪哈嘎拉兩腳各踩著一個象頭財神,這兩個象頭財神俯臥著,一個手持老鼠,另一個手持蘿蔔。白瑪哈嘎拉身體呈白色,面怒容帶笑,三隻眼睛睜得大大的,眉毛、鬍子、頭髮都是橘紅色,額頭的橘色明點和黑瑪哈嘎拉一樣,頭頂有藍色的不動佛作為頂莊嚴。右邊第一隻手持彎刀舉向空中,第二隻手拿牟尼寶在胸前,第三隻手拿著以木頭做成的手鼓。左邊第一隻手貼近大腿,拿著一個頭蓋骨,裡面盛滿甘露和一隻裝有牟尼寶的寶瓶,第二隻手拿三叉戟,第三隻手拿金剛鈎刀,右腳在前,呈走路的姿勢,下身以各式各樣的布料作成裙子,再圍上虎皮裙、上身披象皮披風。
頭頂戴著五個骷髏頭的寶冠、以五十一個濕人頭做成的項鍊,全身有各式各樣的牟尼寶作裝飾,掛著許多鈴鐺。千萬尊空行母作為他的眷屬,白瑪哈嘎拉站立在火燄中。
瑪哈嘎拉是智慧護法。所謂智慧護法是由佛菩薩的智慧所顯現的,而世間護法則是世間的神鬼被降伏後,發願護持佛法。

最後我要強調,我們修瑪哈嘎拉時應該抱持正確的態度,不要為了發財賺錢、除去個人心裡討厭的人或病苦而修,我們應該要依佛法所教導的,要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而修行,發心不能離菩提心太遠,不然,人生中不如意事總是會發生,到時早晚會對佛法失去信心,佛法在心中會失去價值。如果我們心裡記得要發菩提心而修行,這就是正確的,自己所累積的資糧,那個基礎會一直累積,直到我們成佛。一般人要完全做到無私的修行很難,但是我們心裡可以這麼想:自己所不想要的煩惱痛苦,希望其他眾生也不會有,而為了要除去這些煩惱痛苦,我願意來唸經修行。希望大家盡量在心中生起菩提心,這是需要多多去學習的。

轉載分享自 利生法訊第80期
綠度母簡介

2007/05/15 21:18
朵科仁波切曾開示:綠度母是在西藏示現最多的本尊,也是最快相應成就的本尊,除障更是無比迅速,綠度母本尊的故事也多不可數...感恩...

綠度母法門;為金剛乘教法中相應最迅速,成就極快的殊勝本尊法門。

聖綠度母,簡稱綠度母,梵音譯作『多羅』,古譯『多羅觀自在菩薩』,即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之同體異名。綠度母為藏密中最慈悲美麗的菩薩,亦是觀音菩薩之另一殊勝示現。

藏密中共有二十一位度母,二十一度母依次為:奮迅度母、威猛度母、金顏度母、頂髻尊勝度母、吽音叱度母、勝三界度母、破敵度母、 破魔軍度母、供奉三寶度母、伏魔度母、解厄度母、吉祥度母、烈焰度母、笙眉度母、大寂靜度母、明心吽音度母、勝三界度母、消毒度母、消苦度母、消疫度母、賜成就度母。

二十一位度母有六種不同的身體顏色,即白、紅、藍、黃、綠、黑等六色。白色表度母之身,紅色表度母之語,黑、藍色表度母之意,黃色表度母之功德,事業則以綠色作代表。

綠度母本尊身膚綠色,慈悲面容,雙足半跏趺坐於蓮華日月輪座上。左右手均持烏巴拉花一枝,頭戴五佛寶冠,上身飄幡為衣,下著重裙。珠寶瓔珞為裝飾。綠度母身色與五佛中的不空成就佛部一樣,而不空佛部代表諸佛之事業;度母手持的果、花及蕾表義為三世諸佛化現;她的右腳垂下,代表隨時起來救度眾生。

綠度母為廿一尊度母之主,綠度母咒乃廿一度母之根本咒。如果常勤念誦,就能逐漸斷除輪迴之根源。修持綠度母法門成就者,得免除一切魔障、瘟疫病苦,消除一切水火刀兵盜賊等災難。並能增長福慧、權威、壽命。凡有所求時,無不如願,命終時往生極樂。

修習本法門成就者,得除一切罪業,消滅魔障,能救一切災難,速得無量圓滿功德,而且無子息者,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財得財,長壽富貴皆能如願,其功德利益廣大無量不可思議。當今之世,修此法之成效最為迅速,加持力大勝過一切法。乃滿願及除障最深奧的法門,能阻止惡咒、自殺、瘋癲、爭鬥、惡兆、夢魘、疾病、傳染病及牲畜之病等一切損傷,破除年、月、日、時之不祥。

綠度母,是一位救世大菩薩,她坐在白色的蓮花座上,依其本誓,是 (觀音菩薩)因慈悲天下眾生,傷心時掉下眼淚的變化身,所以是最慈悲的。

綠度母的法相,是一頭二臂,雙手各持蓮花和結印,身體是玉青色,纖細而莊嚴。她腳向下伸,意味著隨時應機去救度眾生,她右手放在她的右膝上,掌心向外,是與願印且持蓮花,是將蓮花施與天下的意願。

左手持支盛開著的蓮花,蓮花上又有兩朵蓮花,一朵未開,一朵半開,均意味著未來、現在、過去三世均是如此的依止著佛法的誓願而行。綠救度母,頭上戴著小五佛冠,飾以珠寶莊嚴異常,身子放射出虹光。

綠救度母,有二十一個化身。是值得修密宗的人敬仰的大菩薩,最容易親近,也最容易得到相應的,有些人一生專修「綠度母」法,得到很大的智慧,眾生祗要誠心誠意稱唸她的名字,持「綠度母」的心咒,修行自能得果。
  【51】二障:煩惱障和所知障。煩惱障指貪嗔煩惱,障複涅磐,不得解脫;所知障指由種種邪見妄知,障複菩提,不能了悟。密乘所說:“所知障”指業氣。

  【52】三乘人:聲聞乘、獨覺乘此二為小乘,菩薩乘則為大乘。

  【53】曆劫:顯教說菩薩修六度行要經歷三大阿僧祗劫,還要在百大劫之間修三十二相始能成佛。阿僧祗,梵語譯作無數,即言時間很長。

  【54】中陰:又名中有,佛教說人死後尚未投生的中間階段名為中有,即俗所說之陰魂。

  【55】忽然垢障:或譯客塵,指暫時出現的非心固有之垢汙。

  【56】身垢:密教認為身心二者是結合在一起的,心之所積一切習氣垢汙皆熟於身,身所具者皆存於心,身心互相連系的,心解脫,身亦要解脫,修密法中無上瑜伽圓滿次第大多是為淨身垢而解脫的。

  【57】見、行、行:見,就是見地、觀點;修,就是實際修法;行,就是行為,指一切時中的行持。

  【58】六波羅蜜:譯言六度,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以此六行則可度脫生死,到達涅磐彼岸。

  【59】四耽著:耽著今生,非佛教徒,故于世事應收其心;耽著輪回,即非出離,故觀苦海輪回過失而收其心;耽著自利,非菩提心,故觀大慈悲和掊提心,則於小乘而收其心;耽著實執則非正見,故念諸法空,則於一切實執而收其心。此又名四收心。

  【60】厭離心:即厭惡塵世。

  【61】出離心:離三界苦,求涅磐樂。

  【62】人身難得:以下皆有修心的教授,不贅。

  【63】瑜伽:義為“相應”,即修某種觀修達到與某種事理相應。

  【64】菩提心:為欲利他,求證菩提發殊勝之大乘心。

  【65】菩提心戒:修菩薩行所持之律儀,主要以不損他而成辦他利為因之戒律。

  【66】深道法門:指無上瑜伽之圓滿次第。

  【67】三摩地:即入定,心定於一處而不動的境界。

  【68】淨治相續:相續指心,治心垢汙成為清淨。

  【69】金剛乘:即密乘,喻教法之堅利如金剛。

  【70】四大灌頂:無上續之瓶、密、智、句四大灌。

  【71】生圓二次第:即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

  【72】佛的身智:佛身有四身,法、報、化、體性四身;智有五智,大圓鏡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法界體性智。或又總為二智,即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其他如五眼六通均為佛之智慧德相。

  【73】五蘊四大:五蘊,色、受、想、行、識;四大,地、水、火、風;為物質和精神元素。物質元素中亦蘊藏有精神因素之煩惱種子,即密教中所說之“風”。

  【74】五身:法身、報身、化身、體性身和不變金剛身。

  【75】耳傳:歷代上師將極為秘密之竅訣,用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授弟子。

  【76】灌河:灌頂加持之力喻如江河,滔滔不絕。

  【77】壇場:又名壇城,梵語曼荼羅,即本尊佛神所居之宮殿。

  【78】三昧耶戒:密乘戒名。

  【79】開示見宗: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薩迦派之直指之見為輪回涅磐無別見,或明空無別見。

  【80】授教敕:灌後之隨賜修法等。

  【81】真俗無別:真指勝義,俗指世俗,即勝義世俗二諦無別,或名二諦雙融。

  【82】含藏因續:含藏包容、因續、因位相續心為一切染淨之所依,這因位相續心中就包容有凡夫的無明業惱,也包括修瑜伽者之脈、字、界、風,作為修密依據,也包括有佛的法、報、化三身。換言之輪回涅磐(字形檔無此字)和身心都包含在此如來藏的心中。

  【83】脈、字、風、界:脈,即圓滿次第中所說之三脈四輪;字,即六道輪回種子字及涅磐般若母字,俱在脈中故又稱字脈;界,即甘露明點等;風,即全身之風息和命風,諸法皆心體性具,也是生命的根據。

  【84】三界集:修圓滿次第,風脈收攝分為初、中、後三階段,出生三種情況。

  【85】拙火燃熵:即圓滿次第中之燃臍火、化菩提液、生四喜等。

  【86】命勤(字形檔無此字):操縱生命之法。

  【87】樂空雙運:大樂與空性融通。

  【88】四際:即四個階段。

  【89】事相:指未灌頂前之前行,如設供結印等。

  【90】擇師:即事前應選擇上師,要以學行兼優而確有修證之經驗者為依止。

  【91】道相:指修道已得某位次之征相,如菩薩從初地以至十地均有不同的證境。

  【92】風回:風逆行,由修力而打破生理常規。

  【93】外界粗境:指能透視或遠視他方凡塵世界,非能視佛的殊勝世界。

  【94】四壇城:指法、報、化、體性四身所居之壇城。

  【95】有漏神通:神通指天眼、天耳等特異功能。有漏者即雖有其神力仍不出輪回;無漏者則為之智慧德相和一切神力,皆離煩惱。

  【96】增益損減:就是不需要與不足者添加,多餘者減除,即俗說不折不扣。百分之百的正確。

  【97】親近因:指修風脈。

  【98】萬法唯心:薩迦修密三要中有“成境為心”,不許外境是有,這頗類似唯識的觀點。

  【99】我法二執:我執,執五蘊為我;法執,執一切諸法是實有。以空性正理破二種我執,即證我空法空二種無我。

  【100】實執戲論:執實有生、滅、去之本性等等之偏見。

  【101】二取:能取和所取,即心和境,或精神物質。

  【102】勝義有:就是在終結意義上來說,它都是存在的、實有的。唯識承認阿賴耶為實有,薩迦承認如來藏為勝義有,即承認有真常本性。

  【103】因位時之智慧勇識:此指明空赤露之平常心。因位即指眾生位本具。

  【104】俱生無明:與生俱來之無明,如我執、法執二執,所知障、煩惱障二障等皆屬之。

  【105】法界:萬法所依之處,或名實際,或名實相等。

  【106】加行四位:加行,在正行之前添加之行,大乘顯教修菩薩行有四加行,暖(字形檔無此字)、頂、忍、世第一法四種差別。

  【107】明、增、得:密乘指風息歸脈出現的三種境界。

  【108】見道:為菩薩五道之一。

  【109】十地:密乘許菩薩成佛要經歷十三地,稱為大菩提道。前十地同顯教,後十一、十二、十三,三地為金剛乘之地道。

  【110】本分天真:指此覺性非由造作,自然而成。

  【112】智慧之相:指佛土莊之清淨世界,此為佛智所生故。

  【113】本元俱生智:即本有覺性,或不待師教自然而有之智。

  【114】真如:離諸法之體性虛妄,故名真;常住而不變改故名如。

  【115】本元俱生心:即本有真心。

  【116】自證智:非由他得,自己證悟之智。俗語中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即此自知便類似是自證。

  【117】散亂:即跑失。

  【118】邊執:“邊”就是偏于一面,邊執即執斷、常、有、無等之偏面。

  【119】樂空俱生智:樂是心,空是境,心境是統一的,故名俱生,由迷致淪為二分(二取)。若用甚深方便,則能引發引此智。&127;此智慧斷隱藏在身心深處之八十種自性分別業風,徹斷生死之根,故說樂空見為拔毒之見。

  【120】生死流轉:即輪回,謂眾生在六道中此死彼生,輪轉不息。

  【121】桑浦之門:桑浦在拉薩市西拉薩河南岸,噶當派創始人仲敦巴和其師弟俄·勒必喜饒在1073年修建內鄔陀寺,後由羅敦俄·勒必之侄俄·羅敦喜饒繼續住持,設立中觀、般若、量論等學講研之經院。來此求學者頗多,後來發展成上下兩院,培育了不少的顯教經論人才。凡遊學於此院者則稱為桑浦門人。

  【122】他空、自空:此為藏傳佛教覺囊派的法語。說諸法真性自體不空,加在真性上的東西則名為他空,若諸法本身是因緣生法,自體本空者則名為自空。

  【123】三瑜伽:寧瑪派把無上瑜伽分為三瑜伽。一、麻哈瑜伽,約當新派之生起次第;二、阿魯瑜伽,約相當新派之圓滿次第;三、阿底瑜伽,即為大圓滿屬於見性法門。

  【124】真常本性論:承認萬法有個真實本性,是永遠存而不生不滅的。

  參考書目

  《薩迦世系史》 阿旺貢噶索南著

  《藏文文選--薩迦派》 白瓦爾·卻美多吉著

  《密乘要集》 八思巴輯

  《知識總匯》 公珠·雲丹嘉措著

  《宗派源流》 土觀·洛桑卻季尼瑪著

  《青史》 桂洛·迅魯白著

  《智者喜筵》 保沃·祖拉逞瓦著

  《漢藏史集》 班久桑布著

  《衛藏道場勝跡志》 欽則旺布著
  藏傳佛教薩迦派注釋

  【1】舊派:即寧瑪派,或稱前譯密咒派。

  【2】莫古隆:在後藏拉孜縣芒喀河谷內。莫古隆寺系卓彌·釋迦耶協1043年建。

  【3】卓彌·釋迦耶協:卓彌,地名,釋迦耶協生於993年,他是受阿裏王紮西孜巴首批派遣留學印度的青年之一,學成回藏翻譯大量密乘典籍,稱為新譯密咒派,薩迦的《道果》法門便是由他傳出。終年八十二歲(西元1074年)。

  【4】 桂·枯巴拉孜:桂,家族名,他是阿底峽的大弟子。西元11世紀時人,屬噶當派法系。

  【5】《道果語教寶法》:即薩迦派主要密乘不共法門,為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所傳,他依經《喜金剛續》作了《金剛偈句》等教授要門。

  【6】奔波日山:在日喀則專區西南薩迦縣境內。

  【7】薩欽·袞噶寧布:薩欽,意為薩迦大師,是尊號。袞噶寧布是薩迦教派的創始者和法座的住持者。最初住持薩迦法座的有五祖,認他為初祖。

  【8】白衣:薩迦住持法座的最早有五祖,前三祖都是在家俗人,衣白衣,後二祖即出家沙門,衣紅衣。合稱為薩迦的三白二紅。

  【9】八日譯師:他與噶舉派的米拉日巴約同時代,早年遊學印度,博通顯教,曾為薩迦袞噶甯布之師,時袞噶寧布年幼,他曾擔任過薩迦寺座主。

  【10】仗底·達瑪寧布:為饒·赤桑拔弟子,噶當派僧,西元10世紀時人。

  【11】瓊·仁欽紮:噶當派僧,為俄·羅敦四大弟子之一。

  【12】朗·卡烏巴:他是甯譯師的弟子,屬薩迦派的前輩。

  【13】向敦·卻八:為卓彌譯師大弟子。

  【14】瓦巴:譯言法護,印度僧,薩迦派的《道果》法門和十四種不出寺圍之金法皆是由他傳出的。

  【15】康巴·阿森:朵康人,噶瑪·都松欽巴曾從之學《時論》和《道果》的講解,道果筆記《阿森瑪》即是他所作。

  【16】降森·達瓦堅贊:西元12世紀時人,噶當派僧。

  【17】班智達:印度語,博通五明人的尊號。

  【18】喀什米爾班欽:即班欽釋迦室利,西元1204年應古格王拉德之請來藏傳授戒律。朗達瑪滅佛後,佛教又得重光。他的傳戒系統,稱為班欽律傳。

  【19】西涼闊端王:西涼,今甘肅武威地區,為蒙古皇子闊端王的領地。西元1244年曾迎薩班到該地區議定西藏地區歸入祖國版圖事宜。

  【20】十三萬戶:元朝在衛藏地區劃分了十三個萬戶,南北拉堆二萬戶,曲米·甲措二萬戶,霞魯、香二萬戶,以上為藏六萬戶;亞桑·帕筆二萬戶,甲瑪·蔡巴二萬戶,止貢·達隆二萬戶,以上為衛六萬戶;加上衛、藏之間羊卓萬戶共為十三萬戶。

  【21】雅楚·桑結白:西元14世紀時人,他博通顯教,曾住持薩迦寺任法座。

  【22】絨敦·馬畏僧格:四川嘉絨地區人,繼承薩迦法座。西元1435年他在前藏澎波地區建那爛陀寺,並開辦講學院。

  【23】絳欽·然絳巴:絳欽指日喀則專區仁邦縣一帶。然絳巴是博通經教人的尊號。

  【24】吐丹朗傑寺:在日喀則專區南木林縣的達那河谷內,郭讓巴1473年建。

  【25】班欽·邦查松巴:班欽見前注,邦查松巴亦是尊號,傳說他一月中能熟讀《般若十萬頌》故有此稱號。其所建寺在薩迦的西南。

  【26】德頓巴·丹巴繞賽:德頓巴亦是尊號,意為通七部經論之法師。其所建寺在前藏貢噶縣境內多吉紮寺之西,寺建於西元15世紀。

  【27】卻柯倫布寺:在熱瓦麥寺之東,朗饒河谷內,屬貢噶縣境。

  【28】釋迦喬丹:此人學識淵博有“班欽”之稱,早年信奉薩迦派法,後改信覺囊派。其所建寺在西藏日喀則南,建於1469年。

  【29】孟推魯珠:為桑結培的再傳弟子亦曾參拜過刹欽之門。他得刹欽的《道果》,對徒說極密要門的傳授。據說刹欽只傳兩人,一人為孟推,一人為降仰欽則旺布,稱為一對日月。

  【30】中觀應成派:中觀論中一個派別。主張“從色法到佛陀皆是緣起無自性,假名安立,名下無實義可得”,否定自性有,常用應成如何的論式以破敵方,故名應成派,或名隨應破派。

  【31】艾旺卻丹寺:在日喀則專區的納塘和霞魯之間。鄂曾任薩迦寺座主,後建鄂寺,自成系統,稱為鄂派。鄂寺內分十八個紮倉,五個拉章,寺宇規模極大,為薩迦派最大的密宗道場。

  【32】具足戒:即此丘戒。

  【33】沫欽·袞喬堅贊:沫是部落名兼地名,在後藏昂仁縣境,他是鄂欽的大弟子,得到絳曲森巴(大菩薩)的稱號,繼承鄂寺法座,後自建桑登寺和達摩林卡寺,弘傳鄂欽所有教授。

  【34】宗穹巴·安羌:宗為地名,安羌是一種尊號,意為掌密乘教主,他是喇嘛當巴的弟子白丹楚逞的及門。

  【35】大乘法王袞噶紮西:明史作昆澤思巴,封大乘法王,屬薩迦拉康拉章系統。

  【36】吐敦·袞噶南傑:生於拉薩市尼木縣的吞地方。依止宗巴得薩迦嫡傳教授,三十二歲時(1464)在前藏貢噶縣境內建多吉丹寺,成為薩迦教法在前藏弘傳之大道場,由於他系宗巴法統,故稱宗巴系,或稱貢噶系。

  【37】刹欽·羅賽嘉措:刹,地名,在薩迦的芒喀隆巴西。初信仰格魯派,在劄什倫布寺出家,後依止多仁巴,改信薩迦派,獲得各種不同教授,建芒喀吐丹根培寺,弘傳薩迦教法,自稱一系,稱為刹系。

  【38】五世達賴:名洛桑嘉措,格魯派僧,又是過去西藏地方政府的創建人。1643年蒙古固始汗消滅了藏巴汗,扶持他建立了甘丹頗章政權。

  【39】《三律儀論》:即《三律儀辨別論》為薩班所作。三律儀: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

  【40】新譯密咒派:西元11世紀佛教後弘期由仁欽桑布譯師和其後的譯師所譯密乘典籍稱為新譯。

  【41】噶當派:譯言教誡派,西元11世紀時印度佛學大師阿底峽來藏將所有教授傳與仲敦巴,由他弘廣,成一派系,名噶當派。

  【42】俱舍論:全名《阿毗達磨俱舍論》,西元5世紀時世親菩薩所作,通常列為入佛門必修之課。

  【43】龍樹的中觀諸論:龍樹為西元3世紀時印度人,為中觀學派的開創人,中觀學中主要講諸法緣起性空之理。他的著作有《大智度論》、《七十空性論》、《中論根本頌》、《菩提資糧論》、《六十正理論》、《十二門論》、《回諍論》、《空行王正論》、《法界贊》等。

  【44】慈化諸論:慈氏又稱彌勒菩薩,主世俗空,勝義有論。相傳他傳與無著菩薩的諸論有:《現觀莊嚴論》、《經莊嚴論》、《寶性論》、《辯法性論》、《辯中邊論》和《瑜伽師地論》等。

  【45】律論:梵名毗奈耶,為專講持戒授戒之典籍。

  【46】量論:講因明或邏輯之典籍。

  【47】四續部:即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續。無上續中又分父續、母續、不二續等皆密乘經典。

  【48】根器或根機:指眾生的資質、秉賦和對佛法之堪能性。根分上、中、下三等。

  【49】人天福報:下根人,只求今生來世,享福生天界,不求解脫,故只修善去惡,培植福德而已。

  【50】修心法門:顯教修心法門很多,如噶當派有七義修心、修心八座等。大意是修四厭離心、厭離世間、心向佛法;法入正道,不走旁門;道中斷錯,勿入迷途;錯亂歸道,轉為道用,逆緣轉為順緣等,如此則能漸漸實執。生死輪回之根,就是實執。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 發新話題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換一個